欧美高科技为何不敢给中国?荷兰70万的平衡车,中国1000块造出

#实话实说#

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科学无国界”这句话是21世纪最大的骗局!中国的科技发展要分享欧美,但欧美的高科技却要藏得严严实实,牢牢卡住中国发展的道路。

即便如此,中国依旧依靠着自主创新,突破重重封锁,在某些领域不断做大做强,一度把欧美产品打成了白菜价。

就拿荷兰卖70万的平衡车来说,中国自主研发只需要1000块。

在如今中国大街小巷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大人或者小孩脚踏平衡车的景象,在我们看来,平衡车似乎早已成为了中国老百姓的一种喜闻乐见的交通工具。

但这个看似平常的交通工具背后,却蕴藏着一段我国与西方一次科技的较量。

早在之前,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就曾在一次关于西方科技封锁的演讲中,提到了双轮平衡车在中西方科技较量中的特殊地位。

那么,小小的平衡车又是怎么和中西科技较量挂上钩的呢?

时光回溯到1995年,这一年荷兰人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平衡车。在平衡车刚刚问世那会,它可不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产品,而是一件让人可望而不可及的高科技产物。

普通人更是压根买不起,因为它的造价高达8.5万美金,按照当时的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合下来要70万人民币。

要知道那是在1995年,这个价格无论是在欧美还是中国都可以买一辆豪车了,所以在当时这么高的成本之下,根本没有任何市场可言。

荷兰研发公司投入大量的精力想要缩减成本,但结果总不尽人意。没办法,荷兰人只能将这个技术卖给了隔壁的山姆大叔—美国。

不得不说,美国不愧是科技强国,没用多长时间,就把荷兰人到破产没搞成的成本问题给解决了,直接将成本压缩到2万美元,为此他们还自豪地成立了赛格威公司。

然而,成本确实是打下来了,但没打下来多少。

即使它的质量过硬,但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万的价格还是让大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只有少数有钱人和官方部门进行采购,每年的全球销量也仅仅只有14万量左右。

就这样,赛格威公司虽然在全球平衡车行业大有名气,但公司的利润一直不高,这可愁坏了公司的股东。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赛格威公司做梦也没想到,就在平衡车上市不久后,远在大洋彼岸的一家中国科技公司,在经过仅仅一年的逆向研究之后竟然造出了一模一样的产品,而且价格仅仅一千人民币到几千人民币不等,简直就是白菜价。

这可把赛格威气坏了,想要立马状告这家中国企业,然而得到的回复却是一张丰厚的公司收购单,中国企业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技术上你不如我,唯有合作才能共赢,就这样赛格威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无奈并入我国的企业。

而平衡车仅仅是科技领域中的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而在许多高精尖领域,我国的科技水平更是让许多欧美彻底断绝了向中国提供技术的想法,比如说:石墨烯。

自2004年石墨烯被发现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未来具有“革命性”的材料。

因为它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强度最高、韧性最好、重量最轻、透光率最高、导电性最佳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

2010年,两位英国的发现者因此还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过,由于石墨烯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早期我国对于该项技术几乎处于空白,主要依赖于从国外进口。

然而,美国等西方一众国家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石墨烯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之后,却没有将这个足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科技分享出去,而是选择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贸易壁垒、专利保护等等一系列措施阻碍了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石墨烯领域的发展。

举个例子来说,美国研发的石墨烯出口的价格达到了惊人的5000元/克,就这他们还高傲地宣称:“绝不卖给中国”。

不过,我国科学家可不惯着美国:垄断我们,我们就自己造!

凭借着这股信念,我国石墨烯行业从2007年开始投入研究,仅仅五年就攻破关键技术,成功打造出了全球最大的石墨烯产业链,还将价格将至1元/克,再次将一项高科技打成白菜价。

之后,我国石墨烯行业不断发展,形成了从原料到产品再到终端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据统计2022年中国石墨烯产品的出口额达到了1.8亿美元,占据世界石墨烯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风水轮流转,美国竟然成为了我国石墨烯的最大进口国,这下欧美要用石墨烯反而要看我们的脸色。

如果这还不算解气,那么看看接下来的盾构机,我国又是如何做出绝地反击的呢?

众所周知,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特别是对于山区偏远荒芜地带,只有交通便利了,经济才有可能向前发展。

我国又是一个多山地丘陵的国家,公路、铁路穿山越岭似乎成为了摆在中国基建面前不可避免的鸿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使用传统的挖掘方式凿山开洞,但这种方法对于一些地质构造特殊的山岭却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例如1997年西康铁路秦岭段的一处隧道,由于地形特殊,要想用传统的方式挖掘隧道则需要百年才能完成,我国只能采取现代基础建设必不可少的工具—盾构机来挖掘。

值得一提的,这是我国第一次使用盾构机,由于国内在此之前没有相关的技术,我国只能花费7.6亿人民币从德国引进。

不仅如此,还要支付每天3000元费用请德国工程师前来指导工作,要知道当时钱学森教授日薪才66元。

然而,我国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也没有换来别人的尊重,反而成为了他们嘲笑我们没见过世面的理由。

这些工程师在使用盾构机的过程中不仅不愿意传授相关技术,甚至还不允许我们接近自己购买盾构机,理由竟然是我们不会玩转盾构机,怕把这娇贵的机器弄坏。

这段屈辱的历史深深的刺痛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中国人,从那时起我国就坚定了自主研发盾构机的想法。

随后提出著名的863计划,历时6年时间成功研发出第一台盾构机,盾构机的价格也从3.5亿打到了2500万的白菜价。

再到后来,我国盾构机凭借着“低价高能”彻底打破德国垄断盾构机市场的局面,成功远销法国、葡萄牙等21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完成对外国的绝地反击,狠狠敲打了他们嚣张的气焰!

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无不告诉我们,中国现如今科技发展的速度之快,已经完全超出了那些欧美国家的预料,因此他们再也不敢轻易将所谓的“高科技”产品交付中国。

仔细想想这何尝又不是一种能够让我们迸发向前的源动力呢?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

[1] 全球石墨烯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16,0(8):47-48

[2] 傅德明.我国隧道盾构掘进机技术的发展历[J].建设科技,2002(8):80-81

[3] 王野,杜超,丁志磊,杨书评,黎晓东.电动平衡车产业及标准化现状[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6(5):20-2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中国   盾构   荷兰   科技   高科技   石墨   美国   欧美   我国   技术   公司   欧美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