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上古巨陵发掘疑云:墓主九成是史上极著名人物却身份成谜

2002年2月,江苏无锡京沪高速建设现场,一辆挖掘机奉命开到一土堆旁取土,随着工长一声令下,挖掘机当即朝土堆顶部狠狠一铲戳了下去......没人能料到,就是这一铲,挖出了百年中国考古史上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千古之谜。

第一、挖出了一个王陵?

挖掘机这一铲斗下去,顿时铲了几方泥土出来,现场的工人并未注意到,铲斗倒出的泥土中,夹杂着一些陶瓷器的碎片。

随着工程进度的推进,土堆已被挖了不少,挖出的陶瓷碎片越来越多,这时工人们才意识到有点不对劲——恐怕是挖到古墓了。


很快,当地村民带着工地上收集的碎片送到了文管部门,文管部门工作人员打开编织袋一看,当即吓了一大跳,只见袋里的众多陶瓷片里,竟含有编钟的碎片。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礼乐器,兴盛于春秋战国时期,若墓葬中带有编钟陪葬,基本可以确定该墓是等级极高的贵族墓。

面对此重大发现,文管部门当即派人到现场考察。

几日后,初步勘察结果出来,工作人员们顿时沸腾了,此地竟然是一个距今2500年春秋末期的大型墓葬群,内含有50多座中高等级贵族墓,而其中最大的一座中字形超级大墓,更是疑似王陵。

由于该墓葬群地处历史上的吴国地区,距离当时的吴国都城、今日的苏州城仅几十公里,因此考古专家们初步判断,这里恐怕就是历史上寻找了两千多年之久的吴国国君及其臣属的归葬地。

对于吴国这个国家我们并不陌生,吴王阖闾、夫差的故事流传千年,越王勾践灭吴这段历史更是路人皆知,那么这个春秋时期的超级墓葬群,真的就是历史上的吴国君臣之墓吗?

是不是,打开墓看一下自然就知道了。


无锡春秋墓葬群

第二、大墓发掘

200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南京博物院和无锡市锡山区文管部门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开始对墓葬群进行发掘。

出于考古研究和综合保护相结合的目的,此次发掘先后确定了7个目标,这7个墓包含了墓葬群里大中小三种类型的古墓,而那个最大的中字形罕见大墓,自然也没有漏下。

根据计划,联合考古队除继续清理之前被施工破坏的“老虎墩”古墓外,首先发掘了当地俗名为“老坟墩”和“邹家墩”的两座小型墓葬。

令考古队意外的是,就在这小小的两座墓里,竟然出土了玉龙、玉璜等珍贵文物,而这些玉器的出现,也彻底证明了该处墓葬群的贵族属性。


出土的玉龙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6座墓基本发掘完毕,大量珍贵文物重现天日。

但遗憾的是,前6座墓里竟没有出现任何关于墓主信息的线索,这让墓葬群的身份问题一直未能得以解决——这里到底是不是吴国君臣的墓地?

为寻找线索,考古队将采集到的检测物送到北京中国社科院进行碳14鉴定,希望通过对年代的鉴定,对此墓葬群有更多的认识。

中国社科院的技术力量雄厚,很快就给出了精确的检测结果,只是考古队员们在看到结果后,却是当场傻了眼。

原因很简单,社科院检测出来此处墓葬的年代在公元前474—公元前468年之间,这个时间一眼看上去很是普通,但实际上它一点都不寻常。

因为就在这个只有6年的短短时间段里,中国发生了一件改变历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勾践灭吴

第三、究竟是吴墓还是越墓?

公元前475年,此时距离勾践二次起兵伐吴已过去多年,双方经过连年大战,范蠡终于率越军将吴军围在了姑苏山。

姑苏山易守难攻,范蠡采取围困政策,足足围了吴军三年,公元前473年,吴军终于全军大溃,吴王夫差自尽而亡。

至此,存世700余年的吴国灭亡,越王勾践也凭借此战一跃而成春秋五霸之一(部分史书以勾践为春秋五霸)。


电视剧《卧薪尝胆》勾践剧照


如此问题来了,此地墓葬群年代正好处于越国灭吴这一特殊到不能再特殊的历史时期,那么这处墓群,究竟是吴国的贵族墓还是越国的贵族墓呢?

很显然,在吴越大战过程中,双方必然有大批贵族战死,而此处大小贵族墓群集合在一起,确实也像是集中下葬的状况,但墓里到底埋得是哪方的贵族,却成了一个难以判断的问题。

在中国考古史上,遇到如此离奇复杂的情况还是头一回。

此时考古队已没了办法,只好将希望寄托在最后那座尚未发掘的中字形超级大墓上,如果这超级大墓能出个一鳞半爪的线索,那问题立马就能迎刃而解。

这时没人能想到,当中字形大墓发掘后,事情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第四、曙光初现

中字形大墓在当地唤作“邱承墩”,据初步测量,其长度为78米,在16米就可称大墓的春秋墓葬中,该墓规格可谓极高,而此前发现的同时期墓葬中,也只有浙江绍兴的印山越国王陵的尺寸略高于它。


邱承墩大墓平面图

经考古队不懈努力,邱承墩很快就被“大揭顶”的方式开了盖。

该墓不负众望,出土包括玉器、陶瓷器在内的珍贵文物1000余件,其中大量陶瓷器是按青铜器形制仿制出来的礼器和乐器,由此可见墓主人身份之尊贵。

但遗憾的是,此墓仍未出土墓主的相关信息,这一下,考古队所有期待都成了泡影。

怎么办,怎样才能确定墓葬群是吴墓还是越墓?

就在此时,新的希望出现了。

在中国考古,最大的好处就是有史料可作为对应或参考,而考古队查阅海量史料后,终于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

在中国最早的地方志《越绝书》里,有这么一条记载:

越王栖吴夫差山也,越王候干戈人一累土以葬之。

这段话讲述了吴王夫差最后的结果,意思是,越王命士兵将自尽的吴王夫差尸体堆上土,草草葬之。


电视剧《卧薪尝胆》吴王夫差剧照

正是这句话,让考古队对找到了突破方向,须知勾践对夫差尸体尚草草埋葬,其对夫差手下的臣属,显然更没有那个闲心给他们修建陵墓,还给他们丰厚陪葬品了。

再加上该墓葬群上限为公元前474年,第二年吴国就已灭亡,这短短一年时间,中途吴军还在和越军生死决战,这段时期吴国根本没有能力为战死的吴国贵族搞如此大规模的陵寝修建和集中下葬。

综合上述两点,所以无锡此处的贵族墓葬群,九成九是越国贵族所有。

第五、墓主究竟是谁?

如此,墓葬群的归属总算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既然确定这是越国墓葬群,那么里面那个最大的“邱承墩墓”,墓主又该是谁呢?


墓葬出土的龙形璜

从邱承墩墓的规模和随葬器物看,仅次于国君这一级,很显然,此人在越国的权势恐怕也是不小,更准确地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此外,这邱承墩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它的形制并非吴越地区的常见土墩墓,它的形制竟然与中原大贵族的墓葬相似,都是中字形竖穴土坑墓。

如此,墓主的身份就很有意思了——此墓主人,莫非是从吴越地区之外而来。

综合这两点,邱承墩墓的墓主身份其实已是呼之欲出:此人必定是越王勾践手下的顶尖重臣


范蠡像

而据史书记载,勾践手下功劳最大者、地位最高者,无过于范蠡、文种二人,范蠡管军、文种秉政,此二人勾践麾下之文武领袖也。

再加上两人都非越人,而是从楚国至越,所以“邱承墩墓”,有相当大的可能就是此二人其中之一的陵墓。

第六、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越灭吴后,范蠡曾劝文种离开,留书信给文种说“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文种见信,称病不朝,但勾践并没有放过他,最终赐剑逼得文种自杀。

《史记》上并未说文种被勾践逼杀的具体时间,不过从常理推断,大概就是在灭吴后几年,如此一来,时间也严丝合缝地对上了,所以邱承墩墓不排除是文种之墓。

至于勾践为何要给文种修建如此超规格的陵寝,其实也很好解释,文种毕竟是灭吴大功臣,勾践虽搞“兔死狗烹”这一套,但其还是心怀愧疚的,所以以近乎王礼给文种厚葬,也算是稍减心头的罪恶感了。


文种剧照

当然,除了文种之外,勾践手下的其他“大夫级”大臣也不排除是邱承墩墓墓主,如计然、皋如、扶同等,只是从条件的符合程度上看,文种确实最为适合。

所以一直有学者认为,目前绍兴的文种墓极有可能是个衣冠冢,或为后人纪念所立,真正的文种墓,就是这邱承墩墓。

这一说法也不无道理,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葬群,50多座墓大小不一排列,唯邱承墩墓最大,远胜周围墓葬。此一布局,本就隐隐有“领袖百官”之气象,只是最终的答案早已沉没在历史长河,难寻真相了。

参考文献: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发掘简报》,200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无锡   吴王   勾践   山越   吴国   墓葬   疑云   江苏   字形   公元前   上古   贵族   身份   著名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