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急了,经济日报连发两文,要求理性看待、谨防不实炒作楼市

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人,都知道房地产市场的“三稳”,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在这“三稳”的基调中,稳预期尤其重要,预期不稳,成交量就难有起色,成交量不增长,房价下滑,拿地减少,对经济的正向促进作用就会有限。所以,稳预期在楼市的每一个转向时刻都变得非常重要。

近两天,官方媒体经济日报就连续发文为楼市稳预期。周五提出要“理性看待房地产市场变化”,周六,也就是今天,进一步提出,要“谨防不实炒作干扰楼市预期”。从内容的表述以及对稳楼市预期发文的频率来看,官方对稳住当前楼市的预期比较着急。

为什么这么着急呢,我们在此提供几个数据,大家看了就明白。

中指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8.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1.2%。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估算出,2023年全年,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大约为9.5亿平方米,这与三年前的17亿平方米的高峰相比,降幅约为45%。全国300城住宅用地2023年不管是推出面积还是成交面积同比均下降超20%。

那么,稳预期怎么稳呢?

除了一系列实打实的支持楼市的举措外,比如降低首付、降低房贷利率、增加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二手房带押过户等。经济日报的文章提出了两点,一方面是通过分析指出房地产还有发展潜力和空间,另一方面要求

不得打胡乱说。

在提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潜力仍然较大”这个观点之中,经济日提出了两个理由:

一是我国住房品质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差距就是潜力。住房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资产功能和基本居住功能,而是更需要满足人们对休闲、教育、人文、健康、智能等功能的需求

二是我国仍处在城镇化发展阶段,2022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到48%,而韩国达到82.5%、日本达到94%。

这两个理由,说得有理有据,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原文,理解得可能更透彻一些。

在今天谈房地产的文章中,经济日报则提出,要“谨防不实炒作干扰楼市预期”。

文章所说的“不实炒作”,主要是指近期有一些中介大量宣传“房价同比大降”“业主送首付”等内容。经济日报认为,这是不良房产中介却从中嗅出了商机,为了吸引更多关注,刻意歪曲政策本意,甚至炮制虚假新闻。其目的,仍然是出于利益驱动。为了获取流量,为了搭便车实现住房销售从面赚取中介佣金。这种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造成了恐慌情绪,需引起警惕。

经济日报认为,这样的大降价宣传属于:

“以偏概全”,把局部情况上升为整体情况,或者把个体感受放大为普遍现象,给公众造成认知错觉。

防止谣言干扰楼市稳预期,除了加大对造谣者的惩戒力度,还需要各地各部门及时发布楼市消息,让更多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以更好稳定社会预期,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总结起来,大家可能记住了经济日报所说的两点。一是房价下降,只是局部不是整体,不能以偏概全。二是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到48%,与韩国的82.5%、日本的94%相比,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当然,这个空间就带来了楼市发展的空间。总之,潜力还很大。所以,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与判断,要坚持辩证思维,热中看冷、冷中看热。

那么,各位朋友,你们从现在的楼市之中,“冷中看热”看到了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经济日报   楼市   以偏概全   中看   房地产市场   干扰   住房   潜力   房价   理性   官方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