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被曹操满门抄斩,临终前写下一首诗,直击心灵!

我们都熟悉孔融让梨的故事,但孔融一生其实还有很多精彩故事。其中一件事,就发生在公元168年,当时是东汉末年。那时,一位受尊敬的名士张俭,因遭宦官迫害,成为朝廷的追捕对象。他四处躲避,最后只得求助于一位朋友。当张俭赶到朋友家时,朋友却不在,只有其十六岁的弟弟在家。

面对这位年轻人,张俭感到左右为难。然而,这位少年从张俭的憔悴模样中猜出了大概,毫不犹豫地将他藏匿于家中,并表现出了异常的冷静和果断,显示出非凡的勇气和胆识。不幸的是,这件事最终还是被官府发现了。张俭不得不再次逃亡,而收留他的少年及其哥哥则被捕入狱。

在即将执行死刑的前一天,这对兄弟俩争相承担责任。弟弟声称是自己收留了张俭,而哥哥则坚称张俭是来找他的,与弟弟无关。当时的人们对此感到震惊,纷纷赞叹孔家是“一门争死”。这一事件最终被汇报至汉灵帝那里,汉灵帝亲自裁定,判处哥哥死刑,而弟弟则被释放。这位壮烈的哥哥名为孔褒,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大家对他的名字或许不太熟悉,可是他的弟弟大家都知道,就是孔融。

孔融四岁让梨、十六岁哥哥争着承担罪责,是一个孝廉正直的人,而且很有文采,孔融是当时的建安七子之一,这样的人按理说应该成为匡扶汉室的能臣贤士。可时代的大手翻云覆雨,孔融生活在东汉末期,这似乎注定了他的命运始终风雨飘摇。

孔融后来长大历任过多种官职,曾经在北海(今山东昌乐西)担任国相六年,很有建树,后来升任少府、在朝廷工作。可是孔融是受儒家教育长大的,满脑子忠君爱国,他越来越发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本质。这也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建安二年,大军阀袁术在寿春擅自称帝,曹操认为自己才是天下雄主,怎么能见得他人称帝,很是气愤,可一时拿袁术没办法,于是拿他的亲戚名士杨彪开刀,杨彪就是杨修的父亲。

在建安二年,强大的军阀袁术在寿春擅自称帝,这让曹操感到极为愤怒,因为他自视为天下之主,无法忍受他人的称帝行为。然而,当时曹操并无法直接对付袁术,因此转而对袁术的亲属名士杨彪下手,而杨彪正是杨修的父亲。

得知此事后,孔融急忙赶往曹操处,甚至未及换上朝服。他向曹操建议说:“杨公家族四代以来,均有清德,国人普遍敬仰。《周书》亦有明文规定,父子兄弟之间的罪责不应相互牵连,您不应该无端滥杀无辜。”曹操回应称这是皇上的旨意,但孔融反驳道:“您作为辅政大臣,难道就无任何责任吗?”面对孔融的质疑,曹操无言以对,最终决定不杀杨彪,令其回家安享晚年。

孔融还曾上奏建议,主张遵循古时京师的制度,规定千里以内不得封诸侯王,这一举措也妨碍了曹操的计划。虽然曹操本身十分重视人才,且通常能宽容地接受批评,例如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尽管曾猛烈抨击曹操及其家族,但在归附曹操后也未遭受任何不测。

然而,孔融始终无法认同曹操作为权臣的行为,他忠于汉室,这是曹操难以容忍的。作为一位文人,孔融虽无实际的军事力量,但却用语言和文字与曹操抗衡,这触动了曹操的底线。在赤壁之战前夕,当曹操准备以50万大军南下攻打刘备和孙权时,孔融在朝堂上直言曹军必败。这次曹操不再忍耐,考虑到孔融与刘备的关系可能对自己不利,便借口孔融“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等罪名,将其处死。孔融被杀时年仅56岁,他的家人也遭到了杀戮。

孔融接受的是儒家教育,性格正直,始终维护汉室的正统,但不幸生于乱世。因此,他的悲惨命运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悲剧。

在生死俯仰之际,孔融内心很绝望悲伤,写下一首《临终诗》。

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这首诗被称作绝命诗,是孔融在行刑前所作。在诗中,孔融回顾了自己波折重重的一生,深入反思了自己为何最终命运凄凉。诗中用典恰当、构思灵活,层次分明,展现了孔融面对险境时的沉着冷静。这首诗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诗中他写道:“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这如同做工不精密的容器容易漏水一般,孔融自述自己天性憎恶邪恶,无法对不合理的事保持沉默。他经常对曹操进行冷嘲热讽,频繁表露自己的政治立场,这引起了曹操的警觉。尽管孔融有扶持汉室的愿望,但最终未能实现。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这段诗意在说明,堤坝的崩溃起源于蚂蚁在河堤上筑巢的那一刻,山崩灭亡的征兆是猿猴的四处逃散。细流汇聚成江河,小小的窗户能照亮深邃的暗室。孔融借此用蝼蚁和猿猴作为隐喻,比喻那些图谋篡夺汉室的野心家们,他们如同蛀虫般腐蚀着大汉江山,终将导致王朝的崩溃。孔融对这些蛀虫的憎恨溢于言表,同时,他对汉朝的忠诚与爱国之情,也令人深受感动。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孔融在这里表达了对当时乱世的深刻感慨:奸佞当权,正义受损,就如同浮云遮蔽了太阳。他虽文采斐然,时常献忠言,但徒劳无功,正如虚华的花朵虽美却无实果。他又指出,人心不一,众人各怀鬼胎,又有谁能真正忠于汉室呢?孔融感到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虽身处朝堂,却形同陌路,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立无援和无力。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孔融借此形容流言的可怕,说明谣言如何能够颠覆真相。就如同城市中不可能有老虎,但几个人的谎言就能让众人相信。即使胶漆坚固,长期浸泡也会溶解。这暗指谗言和恶意的指控能够致人于死地,孔融虽曾不信,但最终深刻体会并透彻看穿了这一点。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孔融在诗中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感叹活着时万般忧虑,死亡则是一切烦恼的终结。他的这些话表明,面对世间纷扰,他已心灰意冷,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

孔融的这首诗深刻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现实的感慨。他性格刚正,勇于直言,不惧强权,甚至因几次面斥权贵而遭遇暗杀企图。诗如其人,这首诗充满了凛然的生气。可惜,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孔融未能认识到权力并非总是以道德维系,而往往是靠实力和兵力。作为一位道德观念深厚的读书人,他未能看透这一点,实为可惜。

好了,今天关于孔融的临终诗就聊到这儿了,我是宁曦,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建安   儒家   汉室   满门   名士   朝廷   临终   浮云   弟弟   深刻   哥哥   命运   心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