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会像苏联那样走向解体之一:苏联为什么走向解体

“十月革命“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天生的招致了来自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恶意。

斯大林1922年上台后,基于当时恶劣的内外部环境,废除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列宁新经济政策是正确的,但却不符合苏联当时的国情、见效慢;对于当时急需自强、救亡图存的苏联来说,已没有时间来实施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的主导下,根据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性,提出了国家计划经济,把社会主义集体化大生产发挥到了极致。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500多个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工业企业,在苏联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拖拉机、飞机制造、汽车、重型机械、机床制造、化学合成工业、精密仪器制造等新兴的工业部门。1932年的工业产值是1913年的234.5%。

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

在“二五”计划期间,苏联总共有4500个大企业建成投入生产;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0%,其中重工业增长了139%,轻工业增和了100%,农业总产值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负增长,增长了54%。

第三个五年计划

苏联对德国、日本及意大利的扩军及随后国际局势的升温,1938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则集中发展军事工业。1938年开始,苏联的飞机生产较上年度增加一倍有余,达7500架,翌年开始更保持在10000架以上;1940年,苏联的武器生产额仅次于德国,达五十亿美元,已等同于英美两国武器生产额的总和,1941年更为列强之首。

因为斯大林的计划经济,苏联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工业实力取得显著提高,并获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苏联活了下来。因为斯大林的政策,苏联实现了自强,在地球上站稳了脚跟。在当时的内外部环境下,斯大林的经济政策是一剂特效药。

但是因为斯大林对经济的极致改造,导致苏联的经济结构是畸形的,不完善的;斯大林后,苏联的继任领导人,在保证苏联生存的前提下,需要在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苏联经济,只有这样,苏联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个体,而不是一个活着的个体。

但苏联是不幸的,斯大林后,苏联再没有出现一个合格的、有使命感的领导人。

赫鲁晓夫为了个人威信对斯大林政策进行了全盘否定,而不是完善;

再之后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陶醉于对外输出存在、与西方阵营对抗,而不是主要精力放在内部经济结构的改革;

最后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已经积重难返,简单的改革已经救不了苏联,反而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斯大林后,苏联历任领导人对畸形的经济结构不作为,提出的经济政策简单粗暴。

苏联历任领导人中,只有斯大林是合格的,他完成了让苏联活下去的历史使命;他之后的继任领导人们一直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没有或者不想去搞明白让苏联怎么活、好好活的问题,最终苏联解体了。

苏联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苏联   斯大林   生产额   德国   经济政策   中国   经济结构   新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   走向   政策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