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朝罪过最大的皇帝,让大唐彻底走向覆灭,没有复兴的机会

前言

盛唐时期的唐朝绝对是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最为强大的一段时期,我们如今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很大一层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在历史上有唐朝这样东升的时期,因此如今中国走向强大也只能算“复兴”。

但是唐朝的兴盛时期也仅仅持续了一百多年,到了唐玄宗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就彻底走向了由盛转衰之路,再加上后面连续几代君主都没有什么作为,让大唐彻底没有了翻身的可能

其实唐玄宗之后有一个皇帝本来是有希望拯救大唐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个皇帝最终也走向了自甘堕落的结果,不仅没有救了大唐,反而加速了唐王朝的倾覆,让之后的皇帝无论怎么努力也只能是垂死挣扎。

这个皇帝就是唐朝的第十位皇帝,唐德宗李适。

一、见证大唐由盛转衰

公元742年,这一年唐玄宗因为得益于自己登基之后为大唐成就的功绩,再加上地方上方的官员为了讨好他献上了一个罕见的祥瑞宝物,于是决定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自此之后开始享受自己所成就的供功业。

也正是在这天宝元年,唐玄宗的三儿子李亨迎来了自己长孙的诞生,这个孩子就是之后的唐德宗李适。

李适刚出生之后的日子绝对算不上好过,当时大唐皇室的政治斗争无比激烈,他的祖父李亨虽然是皇子,后来又成为了太子,但是这样尊贵的地位不仅不能让李亨享受到安逸的生活,反而成为了他不安的来源

开元二十五年的时候,唐玄宗的太子李瑛被诬告谋反,唐玄宗大怒,不仅诛杀了太子李瑛,连五子李瑶和八子李琚这两个被牵连的儿子也没有放过,一天之内杀了三个儿子

这件事不管是在当时的朝堂上还是宗室中都激起了轩然大波,李隆基的其他儿子们见到了父皇对三个兄弟的处置之后都战战兢兢安分守己,生怕下一个掉脑袋的就是自己,这其中就有被吓得惶恐不安的三儿子李亨。

但是储君之位总不能一直空着,因此宰相李林甫便劝李隆基立十八子李琩为太子,但是李隆基却想立年长的李亨为太子,因此君臣之间便因为这件事针锋相对,李亨夹在君臣中间十分担惊受怕,直到开元二十六年被李立为太子也没有减轻

成为太子之后,这个尊贵的位置反而让李亨受到了不支持他的大臣们更多的反对态度,而因为前太子谋反被杀的事,李亨又不敢在福海能够眼皮子底下培养自己的势力,因此全家都跟着一起担惊受怕,包括天宝元年出生的孙子李适。

而李适在出生之后的许多年中都和长辈们一样过着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直到安史之乱让唐朝陷入了动荡,天宝十五年的时候,李亨抓住马嵬兵变的机会发动了政变,夺得了皇位,他和他的后代们才终于摆脱了战战兢兢的生活

而李适这个时候已经十五岁,在十五年间眼看着大唐在曾爷爷的统治下从鼎盛繁华到衰落兵变,让他心中对君主应当如何作为和这个国家弊端产生了积极的见解,为日后他登基之后实战自己的抱负埋下了伏笔。

二、登基之后励精图治

宝应元年,随着唐玄宗李隆基和唐肃宗李亨相继离世,李适的父亲唐代宗李豫登基,代宗在位期间并没有什么突出作为,能算得上是守成之君,没有使唐朝的乱状进一步恶化,但是也没有什么突出作为,只是个平庸的君主。

唐代宗继位当年,长子李适被委任为天下兵马元帅,带兵与安史之乱中的叛军进行了最终决斗并赢得了胜利,顺利平定了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让大唐迎来了一个喘口气的机会,而李适也在此期间逐渐积累起了自己的威望

广德二年的时候,二十二岁的李适作为长子和功臣被立为皇太子,皇位的继承权正式来到了李适手中,然而代宗在位仅仅十七年,大历十四年的时候,代宗驾崩,李适顺利继承皇位登基

登基之后,李适终于能够顺利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经过了这样的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李适心中最想要达成的目的就是让大唐重回巅峰时期,而自己也能被后人称为中兴之主,因此甫一继伟便开始落实自己的为政举措。

在李适看来,大唐这么多年的混乱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朝廷中风气不正,奸臣们狼狈为奸阻碍真正有才能的大臣们仅剩的途径,让忠言到达不了皇帝的耳中。

与此同时,宦官们也和奸臣沆瀣一气,前几任皇帝的时候都是因为宦官专权,控制住了皇帝身边所有抵达圣听的途径,才让奸臣们肆无忌惮地在朝廷中作威作福扰乱朝纲,而皇宫更是被宦官一手掌控,简直不知道谁才是主人。

为了拨乱反正,李适先是清理了一批大内的奸佞宦官,将皇帝身边的环境打扫干净,然后又罢免了一批贪赃枉法且勾结朋党的奸臣,起用那些从前不得志的忠臣良将,并积极听取大臣们的进谏进行整顿

经过李适这一番改变之后,整个朝堂的风气都焕然一新,连经过连年乱战之后逐渐空虚的国库也丰盈起来,民间百姓们更是在战乱之后迎来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整个大唐都表现出了起死回生的迹象。

李适确实是励精图治了,然而他还是太操之过急,在政治手段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贸然触犯了太多的人的利益,反而导致了更进一步的灾难。

三、政局动荡打碎梦想

唐朝中后期,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这种现象一直都是横亘在皇帝心中的一道迈不过去的坎,但是因为地方藩镇拥兵自重,导致即使是皇帝也不敢轻易对藩镇势力动武,因此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但是李适经历了安史之乱,早早就认识到了整个大唐之所以由盛转衰就是因为藩镇势力大大威胁到了皇权,因此在继位之后便着手去进行削弱藩镇势力的改革

然而李适对自己的力量却没有清晰的认识,他自己刚登基不久,皇权还不够稳固,这个时候对藩镇动手的话,割据势力根本不会畏惧他这样一个皇帝,反而会孤注一掷起兵反对皇权,导致乱世再起。

现实也确实是这样发展的,建中二年,李适开始进行武力削藩运动,利用投降的藩镇势力去攻击不投降的藩镇,从而坐收渔翁之利,这个方法起初的时候效果非常好,众多藩镇纷纷归顺朝廷,但是时间一久,事态就不受控了。

建中三年,之前被历史利用的众多节度使对朝廷的做法感到不满,于是藩镇之间进行了勾结,形成了更为庞大的势力,局势也开始反转,“泾原兵变”之后叛军向都城节节逼近,吓得李适不得不逃到了外地避难。

兴元元年的时候,为了平息祸端,历史不得不妥协下了罪己诏安抚各方势力,自此之后,叛乱才逐渐平定。

然而这次祸乱却留下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原本励精图治的李适在见识到了藩镇势力之后被吓得逐渐放弃了实现自己明君报复的举措,不仅不再像刚登基的时候那样意气风发,反而变得比他之前的几任皇帝更加昏庸。

亲身经历叛乱的时候,李适身边一直保护他的是宦官,因此在事态平息之后,李适出于感激开始变本加厉地任用宦官,让朝廷更加被宦官势力把持,而那些忠言逆耳的臣子们也再次被挤出权力中心,朝廷重回一片昏暗。

结语

李适这一摆烂不仅是让本朝断绝了中兴的可能,更是给后代皇帝们留下了巨大的烂摊子:更加猖狂的藩镇势力和为所欲为的宦官奸佞终将把唐朝送上灭亡的绝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6

标签:大唐   唐朝   天宝   皇帝   藩镇   安史之乱   宦官   朝廷   罪过   太子   势力   走向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