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往事:大清为何拼了三代,必须消灭准噶尔?(一)

你可能看过那部震撼人心的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面有一段描写了康熙亲自带兵,对付噶尔丹。这个敌人不仅是康熙的亲家,还是一个想要统一亚洲的雄主。这听起来很精彩,但其实这都是编剧的虚构,跟真实的历史相差甚远。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段历史的真相,看看康熙和噶尔丹之间的恩怨,是如何引发了一场持续了70多年的战争,直到康熙的孙子乾隆才将其平定。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大清的版图,也影响了整个亚洲的格局。


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噶尔丹。他是谁,他为什么要跟大清作对,他又是怎么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准噶尔汗国的呢?

噶尔丹是蒙古厄鲁特部的首领,他的部落居住在新疆的伊犁河流域。他是一个有着非凡才干和远大抱负的人,他的梦想,就是要成为第二个成吉思汗,重建蒙古帝国的荣光,征服整个亚洲。他的扩张之路,从西域开始,他先后征服了叶尔羌、吉利吉思、塔什干等地,打败了哈萨克部落,甚至威胁到了阿富汗等地。他的势力,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大清。

我们来看看地图吧。


这就是噶尔丹的准噶尔汗国,它的领土覆盖了现在的新疆、蒙古、中亚、西伯利亚、青海、西藏、甘肃等地,有700多万平方公里,比大清的600多万平方公里还要大。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是多么的强大和威慑。

噶尔丹的野心,不仅是要统一蒙古,还是要统一亚洲。他曾经得到了西藏的五世达赖喇嘛的支持,被授予了“博硕克图汗”的称号,这意味着他是蒙古人的最高领袖。他还曾经向清朝要求确认他的汗号,并颁给他敕印,但是清朝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他并不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没有资格称汗。这让噶尔丹对清朝产生了敌意,也为后来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噶尔丹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蒙古高原上的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是由三个部落组成的,分别是札萨克图汗部、土谢图汗部和车臣汗部,他们都是清朝的属国,但是不受清朝的直接管辖。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内乱,噶尔丹就是利用了他们的分裂,一一吞并了他们。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率军三万,东征喀尔喀蒙古,轻易地击败了他们,迫使他们逃往清朝的边界。这样一来,噶尔丹就控制了整个蒙古高原,成为了清朝的北方威胁。

噶尔丹志向远大,他不断地扩张自己的版图,很快就占领了超过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建立了一个横跨整个西北的庞大部落。


这时,准噶尔部已经成为亚洲无可争议的第一大势力,甚至超过了清朝的实力。 噶尔丹渴望着继承成吉思汗的辉煌业绩,重塑蒙古帝国的荣光,统治一个辽阔的帝国。他的军队如同狂风一般席卷四方,无人能敌,他的目标瞄准了大清,作为他的终极对手。

噶尔丹的野心并没有逃过大清的眼睛。大清明白这个年轻人想要对大清发起挑战,只是当时大清正面临着多重危机,不仅要镇压三藩的反叛,还要夺回台湾,同时还要抵御俄罗斯在边境的侵扰,无法分心去对付噶尔丹的威胁。


噶尔丹最初是向西方扩张,先后灭掉了叶尔羌汗国和哈萨克汗国,几乎接触到了沙俄的领域。这就激起了沙俄的警惕和敌意。沙俄是一个贪婪的帝国,他们想要占领更多的土地,特别是西伯利亚的广阔领土。他们对土地的执着近乎疯狂,他们是世界上最出名的扩张主义者。他们和噶尔丹的准噶尔部是敌对的,他们害怕一个强盛的蒙古帝国威胁他们的南方边界。噶尔丹和他父亲一样,和沙俄有商业联系,但是在土地问题上绝不让步,他只愿意和沙俄沟通和谈判,不愿意屈服和妥协。


噶尔丹和沙俄之间的矛盾,很快就演变成了战争。噶尔丹虽然也和沙俄做过贸易,但他对土地的占有是不容让步的,他不想让沙俄侵占他的领土。而沙俄也不甘示弱,他们派出了装备有火枪和火炮的军队,与噶尔丹的骑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噶尔丹发现,他的骑兵在面对沙俄的热兵器时,处于劣势,他无法在西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他决定改变战略,转而向东进攻,他想要征服漠南和漠北的蒙古诸部,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噶尔丹的东进,引起了清朝的警觉。清朝的皇帝康熙,是一个有远见的统治者,他知道噶尔丹的野心不会止于蒙古,他的最终目标是攻打清朝的中原。康熙不愿意看到清朝的边疆被噶尔丹的军队侵扰,他决定出兵抵御噶尔丹的进攻,维护清朝的统一和安全。


要下这个决心并不容易,清朝当时虽然已经控制了整个中原,但内部依然不是十分稳定,在南方,正在轰轰烈烈的闹着三藩之乱,东南沿海,台湾的郑氏政权还在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北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沙俄,康熙不得不在多个战线上同时作战,分散了清朝的兵力和精力。

但是,康熙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噶尔丹的防御,他认为噶尔丹是清朝的最大威胁,必须尽快解决。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边境的守备,巩固了喀尔喀蒙古的忠诚,建立了驿站和火器营,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 他还亲自前往边疆,视察了漠北诸部的情况,稳定了边疆的局势。


康熙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的指挥下,清军在漠北和漠南与噶尔丹的军队展开了多次的交锋,给噶尔丹的军队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迫使噶尔丹不断地撤退和转移。为了专心将矛头对准准噶尔,康熙与沙俄进行了谈判,《尼布楚条约》直接划定了清朝和沙俄的边界,消除了沙俄的威胁。康熙在边疆的防御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根本解决噶尔丹的威胁。噶尔丹的军队仍然在漠南和漠北游击,时而袭击清朝的边境城镇,时而与喀尔喀蒙古发生冲突,给清朝的边疆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康熙意识到,要想彻底消除噶尔丹的危害,必须亲自出征,一举歼灭噶尔丹的军队,绝其后患。


康熙的亲征,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噶尔丹的军队不仅人数众多,而且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他们还掌握了沙俄的火枪和火炮,与清军的冷兵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且,噶尔丹的军队在漠南和漠北的地形非常熟悉,他们可以利用骆驼组成的“驼城”,在骆驼后面向清军发射火器和弓箭,给清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康熙不畏艰难,带领了十万大军,于1705年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亲征。他沿着黄河向西进军,到达了乌兰布通,与噶尔丹的军队展开了激战。这场战斗,史称“乌兰布通之战”,是康熙与噶尔丹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康熙的第一次亲征,虽然打败了噶尔丹的军队,但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噶尔丹的军队仍然逃脱了清军的追击,向西撤退。康熙没有放弃,他又在1709年和1710年,分别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亲征,他的目标是追捕噶尔丹,直到将其消灭。

康熙的第二次和第三次亲征,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噶尔丹的军队仍然在漠南和漠北游击,与清军周旋,拖延战争的进程。康熙感到十分苦恼,他曾经写道:“噶尔丹之事,已历十年,未见其终,朕心甚忧。”


康熙的忧虑,终于在1712年得到了解决。在这一年,噶尔丹的军队被清军围困在霍伊特诺尔,噶尔丹在绝望中自杀,他的军队也被清军全部歼灭。这场持续了近十年的边疆战争,终于结束了。康熙终于完成了他的心愿,他在给噶尔丹的遗体的信中写道:“朕今日方得安寝,尔亦可安息。”令康熙没想到的是,这场民族之战,才刚刚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准噶尔   沙俄   噶尔   漠南   蒙古   漠北   新疆   边疆   清朝   康熙   军队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