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经济即将迎来大衰退,中国如何应对这场危机?

前言

2023年注定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一年。

伴随全球疫情大流行结束而来的,是过往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秩序、制造产业供应价值链,以及国际贸易分工体系的加速崩解:

印太经济框架和印欧经济走廊雏形渐成;

俄乌军事冲突不断升级,欧盟持续摆脱俄国能源;

美方降低我们的商品进口份额,转而扶持近岸地区的墨西哥和友岸地区的东南亚;

欧洲第四大经济体退出我们的全球化倡议;

日韩达成世纪大和解,而另一头的菲律宾正对南海的岛礁虎视眈眈;

越南和印度强势崛起,积极承接国际资本的避险需求,为打造下一轮全球化做准备;

哈以冲突彻底爆发,世界四大火药桶已经点燃两个;

也门胡塞武装袭击红海的货商轮船,再次引发全球经贸格局震荡。

2023年注定是载入全人类文明史册的一年。

年初,人工智能大数据语言模型(GPT)火爆全球,相关产业链经营主体赚得盆满钵满,尤其是英伟达,凭借其常年对主机游戏产业的显卡技术持之以恒地研发和投入,成为这次科技投资浪潮当之无愧的最大受益者。

年中,印度发射登月火箭、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星舰飞船,象征着人类距离征服星辰大海的梦想又近了一大步。

年末,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成功复刻了“人造太阳”的净能量输出实验,标志着惯性约束可控核聚变技术即将走向成熟阶段,足以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又清洁无污染的高效能源。

2023年的动荡不安与华美壮阔注定也会延续至已经到来的2024年。

除了政治、文化等因素主导全球地缘格局走向未知,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它将直接决定全球化体系的结局,那便是经济。

年关将近,总能听到有人奋力疾呼、摇旗呐喊:全球经济即将迎来大衰退,个人一定要做好打响资产保卫战的思想觉悟,面对汹涌而来的斗争,时刻准备着!

这帮人的疾呼呐喊究竟是危言耸听、制造恐慌、贩卖焦虑,还是确有其事、言之有理、救人心切呢?

这时必须让自己冷静下来,利用数理逻辑思维的科学方法论,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认真观察局势、审视人性、分析状态、洞悉本质,最后得出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判断和结论。

比方说,几乎所有人都在说2024年全球经济即将要衰退,我们就不能人云亦云,需要认真审视近年来各大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走势如何,以其自身于疫情结束前后作纵向对比,再将其与别的经济体作横向比较,然后观察全局、分析细节,透过现象而洞悉本质之后,就能得出全球经济基本面的大致情况,再然后以此为准,阐述自己看到的客观事实即可。

01

说起全球宏观经济走势,必然绕不开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大到我们单凭分析它就能得出大致结论的程度。

我们先来观察美国的经济状况。

疫情前,以股票和债券等融资市场交易物为主的美国大类资产泡沫化较为明显,联邦政府债务首次超过GDP,企业和家庭部门的负债率均有所上升。

疫情后,美股经历三次熔断,资产面临重估风险,但诸如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概念使其产业链公司发行的股票或债券等长期价值标的物普遍被外界投资者看好,整体资产走势迅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亲自下场充当交易主体购买美债,以此释放基础货币,大幅扩张资产负债表,使政府债务规模空前增加,目前其债务除以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超过120%。

然而,其财政政策在吸取历次经济危机的教训后,精准无误地将货币流动性通过投放给企业和居民部门以壮大其等资产规模的方式,高效转化为全社会的购买力,内需消费恢复势头强劲。

加上企业和居民部门早在大放水的低利率期间就已普遍完成债务置换,锚定低息利率,从而使其等自2022年美联储加息以来,并没有受到利率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外,失业率连续一年多处于历史低位。虽然通胀率高企,但采取加息手段,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高位近两年的时间,通胀率已从高峰的8%降至如今的3%左右。

以上就是美国为应对疫情所做的一系列操作:先是量化宽松,而后疯狂加息,货币和财政政策双管齐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整套操作,堪称行云流水的典范。

这套操作对其国内非但没有造成实质的负面影响,反而还打破了我们长此以往对美国经济的固有认知:原以为其国内通胀无法被抑制,从而导致其经济基本面迎来长期衰退,结果却是以软着陆谢幕。

看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已经有人率先打破了哲学家黑格尔的预言,即人类终于学会吸取教训并及时阻止错误再次发生,这对于全人类来说相当于寻找新大陆或登陆异星球,从今以后,制度的纠错能力成为全球化各个主权实体竞争的核心标准,没有之一。

除了这个固有认知之外,还有全球化秩序对世界工厂制造商品的依赖,以及全球能源供应市场对国土面积最大的那个国家的依赖。由于这两个认知并不在本篇文章的探讨范围之内,故不赘述。

02

回到正题,虽然美国这套应对疫情的操作没有对其国内造成影响,但因为金融霸权、美元潮汐效应,以及现代化的反身性,加上全球制造产业供应价值链和国际经贸分工体系基于金融资本全球化流通及运营的特质,美国实行量化宽松和利率抬升的负面影响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扩大,导致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共同面临经济衰退的巨大潜在风险。

而在经贸全球一体化体系依旧存在的时代背景下,势必牵一发而动全身,该体系内的参与主体无一幸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独善其身,最终致使全球经济大衰退的情况发生。

当然了,关于全球经济到底会不会衰退、是否会在2024年衰退等问题,目前还是未知数,我们只能去探讨它发生的概率几何。

我认为,目前最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的因素,当属各个主要经济体内部的资产泡沫扩大化。

众所周知,全世界最具规模的三大资产泡沫分别是美国股市、日本债市,以及我国的楼市。

其实还有其他较为脆弱的经济体,它们的汇率市场,即货币汇率的不稳定性。

目前看来,美国股市的资产去泡沫化做得较为彻底。

疫情前的纳斯达克综合、道琼斯工业,以及标准普尔指数均触达历史新高,企业回购自家股票的现象十分明显,长期价值缩水的可能性有所提高。

然而疫情期间的三次熔断,给了三大股指一次性且全方位的调整机会。

原本陷入长期深度调整的美股,配合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的操作,并且入场承担最后买家的角色,瞬间完成价值重置,并保持资金流动性充裕,为接下来的三年牛市走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换言之,美股泡沫相比疫情前实现大幅下降,加上最近两年因加息预期接连落空,从而实现阶段性调整。

目前美股整体泡沫处于较低水平,科技和消费类股票具备长期价值投资的属性。

而日本债市本应长期深陷日本央行实施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的泥潭无法自拔,但最近两年面对全球各大经济体加息的局面,以及其整体资产负债表修复的迹象有所好转,叠加逆全球化浪潮下全球主流资金避险的需求,日本成为继新加坡和印度之后的第三个亚洲投资热土,经济基本面在恶化了三十年之后竟然逐渐恢复过来,2023年三季度的GDP甚至达到6%,通胀也开始抬头,看似终于要摆脱长期通缩的深渊。

这些现象作用在债市方面,尤其是日本国债和政府债,肯定是有利于其化解泡沫的,只要短期税收和长期税基涨起来了,加上更为深刻的体制改革,比如移民政策更加宽松,我相信日本债市去泡沫化的目标很快就能实现,只不过在此进程需要防范社会面持续增加负资产规模,充分利用其海外各类资产的收益,最好将其盘活成资金流动性,以此解决掉债务长期滚续的问题。

如此一来,日本债市的资产泡沫问题,因为日元的币值及信用长期坚挺,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至于我国的楼市,目前的资产泡沫化程度并不高,在世界三大资产泡沫中排最后一位,主要是因为我们各方面的基数都很大。

若只是论泡沫的规模,那当然是我们的最大,但这是有失偏颇的,还得根据人口数量、地理面积等其他因素进行考量,如此得出的结论才是客观的。

其实,我国楼市自2015年起便经历过至少三轮的去泡沫和去杠杆。

无论是资产泡沫化,还是债务总量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所以我国楼市的资产泡沫化程度并不足为惧。

但问题是楼市资产价格长期高位横盘,必定使往后涨跌的波动异常剧烈,导致相关行业经营主体的债务暴雷风险,以及市场交易主体的杠杆断裂风险等问题更为棘手。

综上分析,防止世界三大资产泡沫破裂所带来的风险,乃是当今所有人类面对的麻烦当中首当其冲且重中之重的。

其次是防范并化解各个主权实体内部,基于主权信用和社会成员信用衍生出来的债务驱动型信贷扩张以投资或消费所累积的问题。

再来是避免陷入金融系统性风险所引发的资产缩水、货币流速下降,由此陷入通缩、滞胀,乃至经济大萧条的形势。

03

基于上述论断,我们得知:无论全球经济是否会在2024年遭遇大衰退,我们都得防患于未然,因为总有概率会发生。

假如2024年全球经济基本面终究难逃大衰退的命运,那么我国宏观层面的决策,以及微观层面的个人要如何应对这场堪称世纪性的危机?

让我们先从宏观层面的决策,寻求应对这场危机的方法。

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维护主权信用,而其体现在大类资产的价格上,比如房地产市场的商品房售价、大型基础设施的使用价格,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额等等,不使其产生太大幅度的波动,稳定它们的价格走势,相当于稳定主权信用货币的价值,由此主权信用也就能够稳定下来。

关于如何稳定主权信用,具体的做法如下:

首先,去房地产市场政策工具化,即实现楼市资产的去泡沫、去库存,完成去化周期。

其次,发展市租经济、股权财政,壮大市场经济主体,即以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的群体的经营利润,构建高水平的市场经济运作体系、公开透明且高效行政、司法及立法的现代化法治体系。

再来,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力度,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反行政垄断意识,对外对等制定市场经营标准,构建符合现代法治化原则的社会长效监管机制。

说完宏观层面的应对方法,我们来重点探讨关于微观层面个人的应对方法,也是全文最重要的部分,毕竟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自身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首先,我们不得不看到现在我们的整体经济环境步入了信贷收缩和债务偿还的长周期,各类利率走势必然长期下行,尤其是存款利率,不利于资产的增值或保值。

其次,身处该周期内,一切事关资产增值的投资净回报率或经营利润率都会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债务加杠杆的行为无异于消灭存量财富,而劳动所得收入和财富增长预期在这一周期显得最为重要,所以我给的建议是:

一来,在不新增债务的情况下,尽快还清所有存量债务,杜绝借新还旧;

二来,充分意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

因为身处信贷收缩和债务滚续的周期,现金流可以抵御一切个人的金融风险,秉持现金为王的思维,最好将现金流转化为购买力,以此购买具有长期收益成长性的资产,并且及时抛售在未来极有可能沦为负资产的投资品种。

更具体的做法是跟随国家投资趋势,增持具有高技术研发创新的相关行业的可投资品种,比如一些国产电子产品供应链的制造商,或是其细分领域佼佼者的证券品种。

除此之外,由于楼市长期下行的趋势已定,出售手上地段没那么好的房屋,及时意识到大势所趋的不可逆性,充实现金流的同时,还可以购买收益性虽低,但安全系数高的资产,比如黄金、国债、货币基金等等。

综上所述,身处债务偿还的长周期,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只有“两不一要”:

不负债、不买房、要现金。

写在最后

总之,无论新的一年全球经济会否发生大衰退,我们都要防患于未然,提前在心里打好预防针,做好一切应对准备,这样一来也就没啥好怕的了。

我始终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我们要做的,只能是立足当下,直面未知;身处现实,胸怀壮志。

愿我们都能够顺利度过所有的逆境和困境,在新的一年里书写出属于自己波澜壮阔、璀璨瑰丽的人生篇章!

2023年,再见!你好,2024年!

作者:@邹狂鬼​

——END——

#文章首发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全球经济   日本   美国   疫情   主权   债务   中国   泡沫   危机   资产   全球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