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光2亿,疯狂关店!30元一碗的兰州牛肉面,你吃得下去吗?


30元一碗的“兰州牛肉面”卖不动了!


12月12日,有消息曝出:多家网红品牌旗下的兰州牛肉面店迎来倒闭潮。



作为兰州牛肉面店的天花板陈香贵,曾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倒闭了40家门店。


陈香贵创始人姜军因而诉苦道:


“光店租,一年就烧了 2 个多亿,现在这个行情,是真的不敢开店”。


这样的情况属实令人震惊不已。


要知道,在最高光的时刻,陈香贵一家门店的月流水高达55万元,而这样的门店有200多家。


有趣的是,当兰州牛肉面店被唱衰后,姜军又下场回应:没有“大批关店”,今年能盈利。


这碗被誉为“中华第一面“的兰州牛肉面,究竟为何不受宠了?



必须要澄清的一点是:失宠的绝不是兰州牛肉面,而是“兰州牛肉面”。


对兰州人来说,兰州牛肉面不只是一碗面,更称得上是一种文化信仰。


奈何离开了兰州这片土地后,“兰州牛肉面”成了资本的敛财工具,这才引来源源不断的差评。


正宗地道的兰州牛肉面,讲究一清(汤底)、二白(萝卜)、三红(辣油)、四绿(香菜)、五黄(面条)。



保质保量的同时,价格还亲民。


譬如兰州的陈官营,一碗面加了3份牛肉和1份卤蛋,只卖36元。



反观网红兰州牛肉面“张拉拉”,光一份面就高达27元。



所加的18元牛肉,有博主指出,不仅略带腥味,厚度上更是薄如蝉翼。


甚至个别小菜的味道和料理包的味道如出一辙,性价比相当不高。



其实不只是张拉拉,套上网红的外衣后,兰州牛肉面只剩下了一个字:贵!


另外2个最具代表性的网红品牌是“陈香贵”和“马记永”。


一碗面起价26元,稍微加点小料,就飙到了50元左右。


有关花天价吃料理包的说法,更是有图有真相。



而在牛肉上,不仅每一口都能吃出拉面师傅的精湛刀工,还能吃到别处吃不到的牛肉骚味。



难怪网友会说:“如果网红牛肉面店敢来兰州开店,绝对活不过三天。”


除了产品溢价过高,质量不突出,服务方式上也各有各的槽点。


先拿张拉拉举例。


考虑到面条的分量过少,张拉拉曾推出过免费续面的服务选项。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多位食客表示,他们在下单后并没有被告知可以续面。


以及在促销活动上,张拉拉曾发放了充200元送200元的菜品兑换券。


但门店只会在特定的时间备至相应的菜品,使得不少顾客拿着券却换不到菜品。


就像一位食客在兑换醅子饮品无果后,对服务员质疑道:“每次来都没有?”


再回过头看马记永,主打的就是一个“你一边说,我一边忘”的状态。



有一说一,个别门店的差错,不该让整个品牌来背锅。


但这些吐槽,实打实反映出了网红兰州牛肉面为什么不被看好。


从根本上说,并非纯粹出于昂贵,而是消费者不能理解,连质量都无法保证的品牌,有什么底气把一碗面卖得如此之贵。


因而浅尝后,交了智商税的他们只能戏谑一句:不是“兰州牛肉面”吃不起,而是兰州牛肉面更有性价比。


因此,从这碗面开始,网红兰州牛肉面就已经给自己的败势种下了因。



纵观三家网红牛肉面的起家史,从时间上看,这3家兰州牛肉面店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拔地而起。


马永记创立于2019年7月2日,陈香贵创立于2020年3月28日,张拉拉创立于2020年8月27日。


为何三者同时盯上了兰州牛肉面,陈香贵创始人姜军揭示过这个答案。



彼时有60%的餐饮门店纷纷倒闭,但他发现街边的兰州拉面依旧卖的火热。


在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的点拨下,姜军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一方面,兰州牛肉面作为国民级美食,受众广泛,不需要从零开始培养食客的消费习惯。


另一方面,兰州牛肉面店尚未形成气候,多是以家庭小作坊的形式单一经营。



更重要的是,中国餐饮的连锁化率只有9%,远不及其他国家50%的连锁化率。


姜军断定,未来这个行业一定会出现千亿级的连锁品牌。嗅到商机后,姜军将旗下的酸菜鱼店改装成了兰州牛肉面店,名曰陈香贵。


为了走出自己的路子,他舍弃了平价路线,向中高端市场高歌猛进。


另外2个新贵亦是如此,三人不谋而合地将总部设在了上海。


那一年,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所直营的门店,开在中心购物区的占比分别为75.6%、83%和81.3%。


其实这是很冒险的做法,但万幸的是,三人赌对了。


资本看准了兰州牛肉面品牌稀缺的优势,使得三大品牌一出现,立刻受到了资本的追捧。


最直观的一个现象是:融资不断。


2021年5月,马记永获得天使轮融资,红杉资本甚至给出了高达10亿元的品牌估值。


2个月后,陈香贵也完成了A轮过亿融资,估值来到了10亿元,


紧接着张拉拉接上了这波欧气,一年内三度完成融资,估值近4亿元。


有了资本做后盾,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同行竞争。



都说地段拿捏着一家餐厅的命脉,姜军曾透露,一个购物中心一般只会引进一家兰州牛肉面的品牌。


在这样的处境下,他们的竞争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因此一拿到融资,三家品牌第一时间便是加班加点地扩店。


其中属陈香贵势头最猛,在2021年11月,拿下了129家门店,而马记永和张拉拉分别拿下了81家和52家的门店。


这几乎是另外2家品牌的门店总数之和。



姜军自豪地说道:在餐饮行业里,开店速度比我们快的只有麦当劳、肯德基。


占据有利地形后,三大品牌正式开启了各自商业版图的经营。


首先是口碑。


鉴于兰州人对杂牌兰州拉面的抵触,三大品牌都严谨地使用了“兰州牛肉面”一词。


为了向消费者传递正宗的形象,陈香贵打出了“梦回兰州”、“地道兰州味”等带地域性的广告词。



张拉拉聘请了祖上四代都在钻研拉面工艺的兰州师傅,打出“五代传承”的口号。


马记永邀请了兰州牛肉面创始人马耀山为自己做背书,并打出“不负中华牛肉面”的口号,



其次是装修风格。


有别于脏乱差的苍蝇小馆,陈香贵使用了纯木色+大地色,店内清一色的亮黄,有浓浓的大西北风情。



马记永将蓝色作为C位色调,来代替传统的清真绿,和蓝色员工服的配合下形成了独特的记忆点。



张拉拉主打日系极简风,并融入更多潮流、时尚的元素,与青年客户拉近距离。



最后是核心工艺。


陈香贵在汤底上下功夫,推出了“牛骨清汤”,并首创了“放哈”甜胚子奶茶,打造“牛肉面+奶茶”的新吃法。


张拉拉以“手撕”为新卖点,即“牛肉要手撕,拉面更好吃”。


马记永则在“快”上做文章,一份面加上烤串,一般5分钟即能出餐。


凭借各自的优势,三大品牌迎来了他们的黄金岁月,月营业流水维持在60万元上下,是同时期味千拉面的2倍。


野心满满的姜军趁势定下目标:2022年要达到350家门店总数,2025年要达到1000家门店总数。


张拉拉也意气风发地说道:“把张拉拉打造成麦当劳和优衣库这样的品牌,是我们的初心所在。”


然而,就当他们徜徉于不着边际的发财梦时,一场行业寒潮正悄然来袭。



2022年底,有关陈香贵4个月关闭40家门店的消息突然传得沸沸扬扬。


与此同时,张拉拉也被曝出门店数量从100家跌到了57家。


唯一没出状况的是马记永,非但没闭店,还扩了41家店,不过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昨日富贵,今朝没落。之所以巨头们后继乏力,还要追溯到3年前。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病毒会持续整整3年之久,经历一轮大洗牌后,诸多轻奢消费者也开始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而放开后,大批新的餐饮品牌跟风涌入,纷纷想分一杯羹。



客流量下滑+吸引了大批竞争对手,带给他们的必然是一场恶战。


接着是成本居高不下。


这方面主要源于先前的盲目扩张,给后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三大品牌对地段的激烈争夺,势必会导致店租高额上涨。


有内部人士称:“这些品牌部分铺位的租金是其他面类门店租金的3倍。”


放一年前,这点溢价可能无伤大雅,但放到资金流紧张的现在,那无疑是灭顶之灾。


姜军曾就这个问题坦言:“2021年一共开了196家店,光店租就烧了2亿元,现在不敢开店了。”


因为成本过高,资本看不到回报,进而引发了融资不顺。


放眼三大品牌的最后一轮融资,都止步于2022年。


拿陈香贵一家120平米的门店来说,每月销售额能达到50-60万元。


看似赚得盆满钵满,实则房租占比3成,员工成本占2成,再算上广告营销和食材成本,留给巨头和投资商瓜分的钱,已经所剩无几。


认清无利可图的现实后,资本投资的热情逐渐走向低迷。


正如行内人士所说:“今年投资人为什么突然清醒,是因为发现了面馆的成长性配不上高估值。”



以至于三大品牌的最后一轮融资,都止步于2022年。


没了资本的扶持,红极一时的网红兰州牛肉面店,生存变得愈发艰难。



眼看门店一家接一家倒闭,三大品牌不断更换营销策略,奋力自救。


第一把刀开向的是高价格。


为了抢客,陈香贵率先放下身段,推出了9.9元吃面的促销活动。



但抢客的力度很有限,毕竟被吸引过来的消费者只为为薅一把门店的羊毛。


等活动一结束,这些消费者大多适应不了两极化的价格差,能留下来成为回头客的寥寥无几。


陈香贵CMO李杨对此发愁地说:“今年的价格战打得人很焦虑。”


由于兰州牛肉面的灵魂之一是手工拉面,拉面师傅是不可或缺的。


既然面食成本减无可减,三大品牌索性跨界经营,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拓宽新兴产品上。



譬如陈香贵推出了新疆辣皮子牛肉拌饭,以及9.9元的肉夹馍,张拉拉推出了锅气三宝肉臊饭。


马记永则开起了酒馆,并推出高毛利的烧烤套餐。


在近日,陈香贵又开放了加盟权限。


开放加盟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拓店,另一方面可以靠加盟费回血。


只不过陈香贵的加盟门槛属实太高,在申请成为合伙人需要填的表格里,投资预算至少100万元起步。


在这100万元中,品牌授权费+综合服务费+履约保证金就占到10%。



也就是说不算开店,光是给陈香贵的好处费就要10万元,谁会花这么一大笔钱去加盟一个已经遇冷的赛道?


可想而知,这笔加盟费也难以成为陈香贵渡过难关的救命稻草。


在外界看来,陈香贵这一异常变动被视为是在释放一个信息——资金越来越紧张了


这也给“网红牛肉面卖不动”的说法加了一把火。


针对这一说法,陈香贵创始人姜军很快出面回应:“门店并没有大幅度倒闭,今年已经实现盈利。”



总的来看,目前三家品牌都呈现着变好的迹象。


按照计划,12月31号,陈香贵的门店数将达到255家,这与去年8月的237家相比,有些许上升。


而马记永门店达到240多家,处于领先地位,张拉拉也穷追猛赶,重新拿下90多家门店。


但想要熬过当下的寒冬,只靠这点业绩是不够的,三家品牌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值得一提的是,因兰州牛肉面缺乏标准;2023年3月27号,甘肃带头为兰州牛肉拉面立法。


此事引起关注后,网友纷纷建议牛肉必须要精确到克。


比起贵族气,更多食客看重的是兰州牛肉面的烟火气。


就像前段时间,甘肃发生地震,各方争先抢险救援,其中兰州有家牛肉面店送出了近5万份牛肉面。



正是这些主打性价比的兰州牛肉面店,让人暖心又暖胃。


相信不管品牌如何变,平民化路线会一直是兰州牛肉面店真正的内核。


-END-



参考资料:

刘子依|陈香贵的扩张焦虑”

刘炜祺|疯狂的拉面

徐伟鹏|千亿面馆赛道渐趋谨慎扩张变缓

边万莉|一碗面的生意何以撬动一方经济?

估值10个亿,兰州拉面的品牌化之路

新浪财经|4个月关店40家 陈香贵能靠豪客来翻身吗?

钛媒体|兰州牛肉面,真撑不住了?

开菠萝财经|资本“跑”了,面馆“凉”了

市界Pro|一碗30元,网红面馆卖不动了


作者:一仞

编辑:柳叶叨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兰州   牛肉面   拉面   吃得   拉拉   创始人   家门   牛肉   融资   资本   疯狂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