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应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南端,东望恒山之险,南扼雁门之要,北连大同煤海,西依朔州电都,宛若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东邻浑源县,西连山阴县,南与繁峙、代县接壤,北与怀仁县毗连。应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应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应县生态良好,景观宜人。应县水土资源充足,非煤矿产丰富。应县农耕历史悠久,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应县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

历史沿革

应县古名为应州,民国元年(1912年),始改名为应县。

应县历史悠久,战国时,归属赵国领域。

秦统一全国后设36郡,地属雁门郡,但无城廓。

西汉时在应境置剧阳县,属并州刺史部雁门郡。王莽新朝时改剧阳为善阳。

东汉初,善阳复归剧阳。

东汉末年,雁北一带居民流散,剧阳县制随之废弃,境内居民迁入关里,此地成荒野战场。

西晋时,应地为鲜卑族占领,东晋时归北魏。

北魏时,其西属桑干郡(在今应县与山阴之间),东属繁峙郡(在今应县东)。百余年后,北方边境战乱,雁北一带又成战场。

从东魏、北齐到隋,雁北一带战争不断,各州县制几乎名存实亡。

唐初,应地归唐,为云州云中郡云中县地及朔州马邑县地;唐末置金城县城,后唐时,以金城县置应州;后汉、后周时,应州为辽所据,领金城、浑源、河阴(今山阴)三县;金时,浑源升为州;明时,应州只领山阴一县。

清顺治十六年安东卫西山二十二村裁并应州。雍正八年,山阴县直隶大同府,应州无领县。

民国元年(1912年),应州改名为应县,属山西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应县隶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应县隶属山西省雁北专区;1958年,应县和山阴合并,县政府驻岱岳;1959年,两县又分治,应县属晋北专区,1961年,复归雁北专署,1990年朔州市成立,雁北专署撤销,应县属朔州市至今。

行政区划

民国年间,废甲里、设区村。应县共设5个区,即:城区为一区,区公所驻城内;二区,区公所驻下社;三区,区公所驻南曹山;四区,区公所驻北湛;五区,区公所驻刘霍庄。所辖村庄基本沿袭清末四乡村庄区划,辖227村,其中主村121,附村156。

抗日战争时期,县城及川下被日军侵占,日军在沦陷区设立伪联合村公所,村公所驻地分别为:刘霍庄、大营、北湛、南泉、王宜庄、南河种、下社、罗庄、义井、南马庄、龙泉村、寇寨、东安峪。

与此同时,1938年2月成立的应山联合县政府,分设六个区:一区驻大石口,二区驻北楼口,三区驻南泉,四区驻下马峪,五区驻山阴胡峪口,六区驻东辛寨,各区均为抗日游击战争区域,无严格区划界限。

1939年1月,应山联合县政府重新划分各区的活动范围是:一区在神堂峪一带,二区在东安峪,马营庄一带,三区在北曹山一带,四区在小石口一带,五区在曹娘一带。

1941年1月以后的应县抗日政府,活动范围是:一区在青磁窑以西地区,二区在官儿、土岭一带,三区在泽青岭一带,四区在三条岭一带,五区在白马石一带,六区在梨树坪一带。

1945年1月,恢复了1941年以前的县界,行政区划调整为:一区在白马石一带,二区在梨树坪一带,三区在北楼口一带,四区在杏寨一带,五区在边耀一带,六区在曹娘一带。解放战争时期又在大临河一带增设了七区,在下马峪一带增设了八区。1945年为了扩大根据地,曾把边耀、冯庄、柴庄、大柳树、三门城、北张寨、南柳会、上桥头、下桥头、刘霍庄、小刘霍庄、屯儿、温家坊、石桥、肖寨、北小寨、田家坊等十七个村庄划归怀仁县三区管辖。1949年复归应县。

1947-1948年,乔日成占据应县县城期间,全县分设15个乡,223个居村。解放初期,全县共有行政村244个,划为10个区。各区驻地及所辖村庄如下:

一区:区公所驻白马石,辖25村,即:白马石、长柴沟、三条岭、尧峪、关西沟、寺儿沟、鹞子沟、小西铺、碓臼坪、科竹岭、界河、庞家套、柴林咀、大石堡、王麻庄、麻燕寺、里坨、奋地、碾子沟、小岭、二龙湾、里土湾、土忽洞、化条沟、赵家窑。

二区:区公所驻梨树坪,共辖23村,即:葱坪、河蛟、洪水河、龙王堂、柴树沟、双钱树、罗家洼、台子底、梨树坪、双沟、书堂崖、李子沟、麻峪、麻会、长彦、小北沟、李庄、关地沟、安和岭、箭杆、窝卜沟、东团城、被子村。

三区;区公所驻下社,辖23村,即:石庄、大石口、前堡、辛圆图、丁家堡、小石村、李堡、杨堡、东张寨、新旧堡、赵堡、丰家堡、鲍家堡、北河种、门寨、小石口、接马峪、东堡、杨街、中堡、西堡、姜庄。

四区:区公所驻王宜庄,辖26个村,即:观口前、周家地、东贾庄、西贾庄、清凉庄、小山门、南上寨、教场、钗里、南泉、南曹山、段寨、王宜庄、中曹山、北曹山、上甘港、西崔庄、东崔庄、护驾岗、瓦窑沟、西窑、碾子沟、常乐村、南王庄、狼峪。

五区:区公所驻南马庄,辖29村,即:东辉耀、西辉耀、魏庄、南马庄、吕花町、镇子梁、胶泥圪洞、泉子头、杨庄、庄子村、岑咀、边耀、柴庄、南柳会、北张寨、义井、西店、冯庄、水沟门、大柳树、周庄、三门城、南沙城、范店、楼子沟、北马庄、吴庄、寺庄、张栗窑。

六区:区公所驻曹娘村,辖26村,即:帖庄、张家营、胡家岭、刘霍庄、北小寨、小清水河、水磨、薛家营、下桥头、威寨、曹娘、韩家坊、上桥头、温家坊、花寨、北官庄、侯家岭、花红、马庄、东坝、北贾寨、屯儿村、肖寨、石桥、小刘霍庄、大营。

七区:区公所驻大临河,辖22村,即:南丰町、牛槽峪、东上寨、神峪、大临河、东辛村、王家窑、东小寨、小临河、北丰町、东乡寨、留义、罗庄、安乐营、兴旺坡、北楼口、中和村、北楼村、徐峪、康峪、保安庄、田家坊。

八区:区公所驻杏寨,辖26村,即:西安峪、望岩、下马峪、辛坊、小南头、郭家庄、张庄、旧堡、下甘港、马兰庄、冯庄、刘庄、上马峪、武家店、杏寨、寨子、东安峪、赤堡、大北头、河町、南旺庄、石店、小寨河、大西头、苏家场、何庄、安营村。

九区:区公所驻大黄巍,辖26村,即:寇寨、胡寨、东朱庄、小穗稔、张坊村、北湛、小黄巍、颉庄、南贾寨、西辛村、秦庄、南湛、圪塔、康辛庄、蒯杨庄、西朱庄、李庄、西王庄。

十区:区公所驻城关,辖18村,即;城下庄、郭家寨、龙泉、城西铺、五里寨、三里寨、八里坡、苏寨、范寨、席家堡、民胜街、民丰街、益民街、民安街、永安街、东关、西关、振华街。

1951年至1954年,全县划分成8个区,区公所所在地依次为:白马庄、梨树坪、南曹山、大临河、义井、曹娘、杏寨、城关镇。

1954年8月,撤销川下区的建制,全县共划分61乡(山区一、二区区公所仍保留)即:白马石、三条岭、界河、鹊儿沟、黑土湾、长城沟、碓臼坪、梨树坪、双钱树、龙王堂、麻会、灰窑、石栈、台子底、北曹山、王宜庄、西贾庄、南泉、西崔庄、南上寨、杨堡、小石口、石庄、赵堡、龙泉、席家堡、接马峪、南河种、大穗稔、大临河、罗庄、北楼口、东上寨、兴旺坡、吕花町、义井、南马庄、西辉耀、三门城、边耀、杨庄、楼子沟、曹娘、大营、花红、肖寨、刘霍庄、水磨、大黄巍、东辛寨、康辛庄、寇寨、杏寨、赤堡、安营、上马峪、望岩、南旺庄、东安峪、城关镇。

1956年,为迎接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对乡作了调整合并,同时撤销了一、二两区,全县划为28个乡,即:白马石、界河、三条岭、黑土湾、梨树坪、龙王堂、台子底、双钱树、下社、大临河、北楼口、南河种、西崔庄、吕花町、魏庄、龙泉、寇寨、边耀、义井、杏寨、东安峪、北湛、北曹山、南泉、曹娘、刘霍庄、大营、城关镇。其中白马石、梨树坪、大临河、曹娘、杏寨、北曹山为基点乡。1958年3月,全县调整为23个乡,即:白马石、三条岭、黑土湾、梨树坪,龙王堂、台子底、双钱树、下社、大临河、北楼口、南河种、魏庄、寇寨、边耀、义井、杏寨、北湛、北曹山、南泉、曹娘、刘霍庄、大营、城关镇。…

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后,撤销乡的行政区划,原以自然村成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改为生产大队(设管理委员会),全县开始成立6个人民公社,即:北楼口、小石口、南泉、杏寨、曹娘、应城(后改为应州)。后又改划为义井、曹娘、杏寨、大临河、下社、南河种、王宜庄8个公社。1959年,全县又改划为城关、义井、曹娘、杏寨、南泉、南河种、下社,大临河、白马石、双钱树、梨树坪11个公社。

1962年;增设大营、大黄巍、北曹山、南马庄、北楼口、三条岭6个公社,全县共17个公社。1966年,城镇与城关实行分治,又多一镇。1971年,从杏寨公社分设下马峪公社,从义井公社分设边耀公社,全县共20个公社。1979年,城关镇人民公社撤销,改设城关镇居民委员会(只管非农户).原城镇人民公社所辖六个生产大队并入城关公社,全县共辖19个人民公社,321个生产大队,394个自然村。

19个公社是:城关、镇子梁(1983年8月前称南马庄)、义井、边耀、减寨(1970年前称曹娘)、大营、大黄巍、杏寨、下马峪、南泉;北曹山、南河种、下社、大临河、北楼口、三条岭、白马石、双钱树、梨树坪。

1984年6月,取消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的建制,改设乡镇和行政村。全县将19个人民公社划为3个镇、16个乡,共辖321个行政村。3个镇是:城关镇、下社镇,南河种镇。其余16个乡的名称、范围与原公社同。

1986年以后,应县的乡村区划发生了一些变化。2001年,应县把19个乡镇撤并为12个乡镇,撤并了7个乡:边耀乡并人义井乡;大营乡并入臧寨乡;北曹山乡并入南河种镇:北楼口乡并入大临河乡;山区的三条岭乡、白马石乡、双钱树乡合并称白马石乡;撒销梨树坪乡,分别划归下马峪乡和南泉乡。2008年,应县辖3镇:金城镇、南河种镇、下社镇;9乡:镇子梁、义井、戚寨、杏寨、大黄巍、下马峪、南泉、大临河、白马石。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较差的山区居民开始陆续迁居山下,山区人口锐减,许多山庄窝铺已无人居住,因而山区的自然村也消失不少。进人21世纪后,国家又实行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生态移民政策,更加剧了山区居民向用下的流动,因而山区的行政村也在减少。

2001年,北曹山乡并入南河种镇,边耀乡并入义井乡,大营乡并入藏寨乡,北楼口乡并入大临河乡,三条岭乡、双钱树乡并入白马石乡,梨树坪乡并入南泉乡、下马峪乡,城关镇更名为金城镇。区划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9个乡:金城镇、南河种镇、下社镇、镇子梁乡、义井乡、臧寨乡、大黄巍乡、杏寨乡、下马峪乡、南泉乡、大临河乡、白马石乡。

2003年,根据国家政策,应县也撤并了一些行政村。行政村由原来的321个减少到298个。各乡镇撒并的行政村是:

南河种镇:撒销常庄,归入王宜庄;段树洼与白滩合并,称白维村。

义井乡:撤销庄子,划归边耀村。

大黄巍乡:撤销西铺,划归大黄巍:撤销官道铺,划归师家坊。

南泉乡:撤销杏子坪、于东沟、麻峪三个行政村。

白马石乡:撤销长柴沟、正南沟、关南沟、土忽洞、黑峪、二龙湾、龙王沟、南辛庄、明峪、科竹岭、水泉、上牛晋、下牛晋、青龙山、桥儿沟15个行政村。

2006年全县共有321个行政村,划为16个乡、3个镇,即:镇子梁乡、义井乡、边耀乡、臧寨乡、大营乡、大黄巍乡、杏寨乡、下马峪乡、南泉乡、北曹山乡、大临河乡、北楼口乡、三条岭乡、白马石乡、双钱树乡、梨树坪乡,城关镇、下社镇、南河种镇,总人口达25万多人。

2022年应县辖3个镇、9个乡:金城镇、南河种镇、下社镇、镇子梁乡、义井乡、臧寨乡、大黄巍乡、杏寨乡、下马峪乡、南泉乡、大临河乡、白马石乡。共有10个居委会、321个行政村,391个自然村。

2023年全县国土面积1708平方公里,辖3镇9乡、214个行政村、总人口24.4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应县   山阴   东安   金城   区公所   山西省   梨树   历史沿革   行政村   行政区划   全县   白马   公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