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徐州剿总有几个兵团?哪几支实力最强?司令官都是何结局?

#文章首发挑战赛#

1948年6月,国民党组建徐州“剿总”,在上海赋闲一年多的二级陆军上将刘峙被任命为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等人先后被任命为副总司令。

杜聿明在1947年8月,被去东北的陈诚釜底抽薪撤销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后,尴尬的处于“失业”状态近一年。直至刘峙被派去徐州后,蒋介石这才想起了杜聿明这个学生,让其以副总司令的身份,协助刘峙指挥。

徐州“剿总”设立后,至淮海战役结束前,共组建了六个兵团,即第二、第六、第七、第八、第十三、第十六兵团。那么,这六个兵团,实力如何呢?

火力强大的第二兵团

剧照

国民党军一共组建过三次第二兵团,第一次是在1947年初,蒋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将四十多万部队编为三个兵团,由汤恩伯、王敬久、欧震分任兵团司令。

孟良崮战役之后,暴怒的老蒋先后撤销了上述这三个兵团的番号。1947年9月,东北的蒋军71军军长陈明仁因守住四平,被老蒋召到南京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并让其组建第二兵团,任司令官。陈明仁勋章刚拿上,兵团部人事都没有配全,却接到了“撤职查办”的处分,被打发去南京任中将参军。陈明仁走后,第二兵团司令官由刘安祺接任,几个月后,该兵团改番为第七兵团,第二兵团的番号再次空了出来。

1948年8月,国民党军以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为基干,组建了第二兵团。组建之初,司令官由杜聿明兼任,邱清泉为副司令官,这让邱清泉非常恼火,请病假拒不上任,杜聿明好说歹说,这才叫回了暴脾气的邱清泉。

1948年9月中旬,辽沈战役打响,老蒋亲自坐镇北平,往返东北、华北之间,指挥作战。无人可用的老蒋,身边带着杜聿明给他出谋划策,并让其兼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离开徐州后,邱清泉升任第二兵团司令官。

邱清泉正式接手第二兵团后,该兵团实力达到顶峰,辖五个军之多,加上骑兵旅等兵团直属部队,兵力达十二万余人。

在徐州蒋军各兵团中,第二兵团的实力无疑是最强的,基干部队第五军是蒋军“五大主力”之一。

淮海战役中后期,杜聿明集团被围陈官庄,火力强大的第二兵团,在被包围后,士气低迷,有上万官兵在我军发起总攻前投诚。1949年1月6日,我军对陈官庄地区的蒋军进行总攻,第二兵团阵地迅速崩溃。1月10日,陈官庄蒋军覆灭,邱清泉在和杜聿明突围时被冲散,死于乱军之中。

临时拼凑的第六兵团

李延年

国民党军组建过两次第六兵团,第一次是在1948年1月,以东北的滇军为主,组建了第六兵团。1948年10月,锦州解放时,驻守该地的第六兵团覆灭,司令官卢浚泉被俘。

淮海战役打响后,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第九绥靖区司令官李延年,放弃海州率部向徐州龟缩,并由黄百韬的第七兵团作掩护,期间,老蒋将李延年部的44军划归黄百韬指挥。

李延年逃到徐州时,黄百韬兵团被围碾庄。刘峙感到徐州不敢久留,和李延年一商量,将军务交给杜聿明指挥,两人不久后跑去了蚌埠。刘峙报请老蒋同意后,在蚌埠设立指挥所,由李延年任主任。

蚌埠指挥所成立没几天,黄百韬兵团覆灭了,同时,黄维的十二兵团又被包围在了双堆集。为了解十二兵团之围,老蒋下令重建第六兵团,由李延年任司令官,会同刘汝明的第八兵团,北上救援。

第六兵团组建后,从番号来看,辖第三十九军、第五十四军、第九十六军、第九十九军这四个军,看起来实力似乎很强。其实不然,这四个军中,第九十六军只有两个不满员的师,兵力不过一万多人,战斗力很差;第三十九军、第五十四军在辽沈战役中,作为东进兵团的部队,在进攻塔山时伤亡惨重,是不久前才从葫芦岛海运南下到徐州的,属于新败之师。九十九军倒是建制完备,该军原属孙元良的十六兵团,刘峙逃到蚌埠后,特意将九十九军调来,作为护卫自己的力量,但该军表面上归李延年指挥,实际上是保护撤到蚌埠的“剿总”司令部的。

在四个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54军,该军是蒋军不多的美械军之一,虽然在辽沈战役中损失较大,但人员和装备大部保留,也是李延年主要依赖的部队。

李延年、刘汝明在北上救援十二兵团时,在我军有力阻击下,进展缓慢,两人互相指责,说对方保存实力,好笑的是,两人都说的没错,属于五十步笑百步。从实际情况来看,李延年属于“五十步”的那个。

淮海战役后,李延年率第六兵团从蚌埠南撤,归他指挥的就剩下两个军了。渡江战役打响后,李延年率部一路逃到福建,福建解放时,第六兵团覆灭。逃到台湾后,李延年以“擅自放弃平潭岛”的罪名被判刑十年,虽经黄埔同学求情被提前释放,但却永不续用。没有收入来源的李延年,晚年经常以盐水泡馒头充饥,穷途潦倒,直至1974年11月病死家中。

黄百韬与第七兵团

黄百韬

1947年9月,国民党组建第二兵团,陈明仁任司令官,旋即陈明仁被撤职,刘安琪接任司令官。到了1948年1月,第二兵团改番为第七兵团,之后由于该兵团基干部队71军划入廖耀湘的第九兵团,因此也无存在必要,兵团番号取消。

1948年6月,豫东战役打响后,老蒋下令重建第七兵团,辖两个整编师(整72师、75师)外加一个新编第21旅,总兵力四万余人,该兵团大部在河南龙王店被我军歼灭,兵团司令官区寿年、副司令官兼整编75师师长沈澄年等主要将领被俘。

豫东战后,老蒋授予参战的黄百韬“青天白日勋章”,并再次下令重建第七兵团,黄百韬升任司令官。重建之初,第七兵团辖三个军(25军、63军、64军),之后100军也划入,在淮海战役前夕,李延年绥靖区的部队从海州撤退时,所部44军也划入七兵团。

淮海战役打响后,黄百韬本已经接到撤往徐州的命令,部队已经开拨,但突然接到44军由他指挥的消息,于是便在新安镇等了四十四军两天,期间竟然没想到在运河上架设浮桥,失去了逃跑的最后机会。

归黄百韬指挥五个军,在撤退时混乱不堪,号称近12万人的大兵团,在被我军包围到碾庄时,剩下不到7万人。黄百韬指挥第七兵团残部在碾庄顽抗了十几天,战至11月22日,全军覆没,黄百韬带少数人从尤家湖向西南突围,在途中自杀,尸体由25军副军长杨廷宴掩埋。

碾庄战役,我军伤亡四万余人,尽管这个伤亡包括徐东阻击战中,阻援部队和邱清泉、李弥兵团作战时的伤亡,但大部分的伤亡还是攻打碾庄时造成的,像黄百韬这样顽固的杂牌将领,在整个解放战争中都是不多见的。

第七兵团覆灭后,国民党军又以南京卫戍司令部的部队重建该兵团,由卫戍司令张耀明兼任兵团司令,渡江战役中,该兵团大部被歼,兵团番号撤销。1949年9月,老蒋下令再次重建第七兵团,同年12月,该兵团官兵在司令官裴昌会的带领下起义。自此,蒋军第七兵团不复存在。

西北军余脉第八兵团

刘汝明

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国民党守军第八兵团等部覆灭,沈阳守备司令兼第八兵团司令官周福成被俘。

第八兵团覆灭不过一个月,老蒋就急匆匆的下令将刘汝明的第四绥靖区,改番为第八兵团,刘汝明任司令官。

刘汝明是原西北军骨干将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在当时国民党军原西北军将领中,他是掌握部队最多的,老蒋为了让其卖命,对他恩威并施,又拉又打,以拉为主。刘汝明清楚老蒋之所以没有和他翻脸,主要原因就是忌惮自己手上的部队,所以他在作战中,以保存实力为第一要务。

刘汝明的第八兵团组建之初,辖三个军(55军、68军、96军),但没几天,老蒋恼恨刘汝明出工不出力,下令李延年以蚌埠前进指挥所主任的名义,统一指挥第六、第七兵团,并让96军暂归第六兵团序列。刘汝明也不傻,所谓的“暂归”肯定是再也要不回来了,这反而让他保存实力的心思更正。

由刘汝明实际掌握的55军、68军,都是原西北军、二十九军系统的,向来不受老蒋重视,部队装备很差,兵员缺额也多,战斗力不强。

在救援黄维兵团时,刘汝明兵团完全就是“打酱油”状态,李延年曾以蚌埠前进指挥所的名义,让刘汝明的55军配合99军出击,不想99军是陈诚“土木系”的部队,不买李延年这个长官的仗,行动迟缓;刘汝明一看99军畏缩不前,干脆让55军停止前进。就这样,99军和55军比赛着看哪支部队走的慢,刘汝明和李延年互相指责,官司打到刘峙那里,刘峙以蚌埠兵力不足为由,反而把99军给调回来了。

刘峙的这个操作,让李延年傻了眼,此后,他也不好意思去指挥刘汝明了。淮海战役后,刘汝明兵团负责江防,在渡江战役打响后,他带着部队南逃,一路之上所部或遭歼灭或逃散,等逃到了厦门时,手上兵力仅剩一万多人。

厦门解放时,刘汝明和弟弟刘汝珍带着几千残部乘船逃到台湾,一下船,官兵就被陈诚下令缴械后强行编入其他部队,顷刻间,刘汝明兵团不复存在。由于刘汝明资历很深,还挂着三颗将星(中将加上将衔),所以老蒋在夺去兵权后,也没有再为难,给了一个闲职让他养老。1975年1月,刘汝明病死于台湾。

1949年12月,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发起起义后,老蒋下令以云南的蒋军第八军、第二十六军重建第八兵团,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兼任兵团司令。这个重建的第八兵团,仅存在了一个月,就被我军全歼,汤尧被俘。

包围圈内增加番号的十三兵团

李弥

1948年8月,以整编第八军为基干,组建了十三兵团,李弥任司令官。十三兵团组建时,辖第八军、第九军、第三十九军。三十九军当时还在葫芦岛,辽沈战役结束后,该军海运南下后,又被划入了李延年的第六兵团。

所以,李弥兵团实际只有两个军,加上兵团直属部队,约六万兵力。在救援黄百韬兵团时,李弥兵团的伤亡虽不如邱清泉兵团,但也损失了数千人,从徐州撤退时,途中又逃散了好几千人。等到被包围在陈官庄地区时,李弥兵团的兵力已不足五万人。

李弥的官瘾很大,在包围圈内,他竟然向杜聿明要了两个军的番号(64军、115军),64军此前随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覆灭,军长刘镇湘被俘,李弥软磨硬泡,向杜聿明要来了这个军番号,但实际上就是个空架子;115军,也是李弥向杜聿明要的番号,由39师等残部扩编。

被包围后,竟然多了两个军的番号,这在国民党军的兵团中也是独一份的,由于李弥兵团在覆灭前有四个军的建制,导致不少人根据番号推算兵力,认为李弥的十三兵团兵力不下十万,这其实是错误的,完全是李弥玩的文字游戏。

1949年1月10日,李弥见大势已去,穿着普通的士兵衣服,混在溃兵中逃出了包围圈。李弥逃到南京后去见老蒋,老蒋给了他编练司令的头衔,让其重建十三兵团。李弥收拢了几个月溃兵,勉强重建了第八军,十三兵团的番号,则被国民党江西省主席方天要去,方天将江西的地方武装扩编为第十三兵团。原本的第十三兵团,实力就一般,重建的就更没有什么战斗力了,该兵团在广东战役中,被我军全歼。

李弥带着第八军撤到了云南,在卢汉发起起义时被关押,后来又被释放。老蒋对李弥在云南的表现不满,在他逃到台湾后,没有再给任何职务。就在李弥认为自己后半生就这样的时候,不想他的第八军的一个叫李国辉的团长,带着国民党残军在金三角占据了一块地盘,老蒋于是再次起用李弥,让其前往金三角,主持局面。

李弥在金三角,闹出了不小的声势,兵力一度发展到三万余人,控制了大片地盘。1954年,李弥率金三角大部残军撤回台湾。李弥回台后,对他有戒心的老蒋选择将其冷藏。1973年12月,李弥病死于台北,死后被追晋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

川军组成的十六兵团

孙元良

1948年8月,国民党军组建十六兵团,孙元良任司令官,该兵团辖41军、47军、99军。41军、47军原是川军老将孙震的部队,他是孙元良的叔叔。孙元良是黄埔一期生,又和川军有很深的渊源,因此以川军部队为主的十六兵团,他属于老蒋和川系军阀都认可的司令官人选。

99军划入十六兵团没多久,就被刘峙派去了蚌埠,之后又归李延年的第六兵团序列,这个军孙元良从未实际指挥过。

41军、47军每个军只有两个师,装备在徐州的蒋军部队中,属于最低的那一档。孙元良兵团从徐州撤退前,其兵力已经不到四万人,在被围陈官庄时,兵力仅剩三万多人。

12月6日傍晚,孙元良擅自带着十三兵团突围,结果一夜之间,整个兵团覆灭,他在混乱之中化装逃脱,手下军长、师长大都成了俘虏。杜聿明气得大骂,邱清泉、李弥则趁机将十六兵团逃回来的一万多人,瓜分吞并。

孙元良逃到南京后,老蒋并未处罚他,而是让他收拢残部,重建十六兵团。1949年12月,重建的十六兵团在四川什邡起义,孙元良再次逃脱,辗转去了台湾。

到台后,孙元良被老蒋弃用,他担心遭到老蒋的报复,收拾细软去了国外居住。1975年,孙元良见风头过了,又回到了台湾,2007年5月,病死于台北。

结语

国民党徐州“剿总”先后组建的六个兵团,就实力而言,处于第一档的是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和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其中,邱清泉兵团无论是火力,还是兵员素质,都居于六个兵团之首,徐州“剿总”的大部分坦克,也都在邱兵团。

李延年的第六兵团和李弥第十三兵团居于第二档,李延年兵团胜在兵多,毕竟好歹辖四个军;李弥兵团的四个军,有两个都是包围圈内扩编的无意义的番号,不过其基干部队第八军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属于蒋军不多的美械军之一。

刘汝明的第八兵团、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每个兵团实际只有两个军,且都是杂牌部队,装备也不好,战斗力低,属于最差的第三档次。

至于号称关内蒋军第一重装兵团的黄维之十二兵团,其隶属于白崇禧的华中“剿总”。淮海战役打响后,十二兵团奉命增援徐州战场,直接由南京指挥,徐州“剿总”对该兵团并无指挥权限,所以不在讨论之列。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司令官   徐州   淮海战役   兵团   国民党   蚌埠   番号   兵力   司令   部队   最强   结局   实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