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黄河水引入沙漠后,内蒙古出现罕见反应!引黄入沙工程有多牛?

旧日,黄河泛滥成灾,沙漠狂风肆掠,天灾人祸带来的损失无可预估。

如今,时间发展,技术进步,我国针对黄河和沙漠的灾害问题,开展了引黄入沙工程。

虽然听起来互利互惠,但是其中的艰难险阻可谓数不胜数。

将滔滔黄河水引入荒芜的沙漠,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中国新闻网2020年5月19日,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引黄入沙”平天堑

每至秋冬,寒潮自远山而来时。

京津冀一带,就会刮起纷纷扬扬的黄沙,行人在其中穿梭来去,很快就含了一嘴沙粒。

不仅如此,这些肆意张扬的小沙粒,很快就会落得满地都是,它们不断积累起来,仅需一天的时间就能积起一毫米厚。

可谓:世界破破烂烂,黄沙纷纷扰扰。

有人不免产生好奇,这些纠缠当地民众多年的沙粒究竟是哪里来的呢?

它来自库布其沙漠。

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其表面飞沙走石,黄沙漫天。

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境内,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

因为库布其沙漠腹地是一块“死地”,寸草不生、了无生机,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

而最近几年,这片“死亡之海”却逐渐焕发生机,风沙也不再像之前那般恣睢张狂,而是被繁茂的植被阻挡,隔绝于城市之外。

而这一切,除了要感谢三北防护林工程之外,还有杭锦旗政府的一项工程的助推,那就是——“引黄入沙”。

顾名思义,这项工程的主要目标,就是将凌汛泛滥的黄河水引入库布其沙漠。

沙漠沉寂,河水激荡,将潺潺流水引入皲裂的大地,便如惊雷响彻云霄,唤来新的生机。

不仅解决了洪水成灾、飞沙侵扰的难题,还能改造沙漠的生态环境,复苏生机,一举两得!

而“引黄入沙”的初始,要追溯到1999年。

还没有进入新世纪之前,我国就已经高瞻远瞩地确定了库布其沙漠引黄入沙工程的立项。

整个工程分为两期,由专业机构进行了周密地规划与设计,在多年实地调查与取证之后,签定了工程的最后方案。

这个方案充分考虑了库布其沙漠与黄河之间的位置联系,进行了科学地计划、管理。

库布其沙漠位于河套平原黄河“几”字弯里的黄河南岸,“库布其”为蒙古语,意思是弓上的弦,因为它处在黄河下像一根挂在黄河上的弦。

因为地理位置相近,政府计划在黄河岸边修建引水渠,将黄河水引至库布其沙漠死寂的腹地。

2004年,第一期工程动工,虽然面临着复杂的地形、可怖的天气,施工人员却没有后退,他们团结一致,利用手中简陋的工具,用双手开凿出希望的水渠。

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花费总额3.6亿元的投资,在2010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

见到引水带来的可观收益之后,第二期工程也提上了日程,在2011年正式开工建设。

这一次,施工人员拥有了更为先进的设备,建设工作也变得更加快速。

仅用了五年时间,全长399公里,花费8.7亿元的二期工程便成功通水。

可能以结果的角度来说,引黄入沙工程整个流程显得平平无奇,不过,引黄入沙工程中经历的一切困难,都是真实存在的。

尤其是官民在其中付出的努力,更是难以想象……

齐心协力,攻克难关

浩浩荡荡的黄河从杭锦旗经过,全长249公里,这里的居民与这条“喜怒无常”的母亲河朝夕与共,创造出许多劳动成就。

杭锦旗是黄河流域流经最长的旗县,也因此,这里每年都有310亿立方米的黄河水悠悠流过。

每到秋末冬初、冬末春初时节,黄河凌汛开始,杭锦旗便备受其扰。

根据统计,凌汛时期,杭锦旗平均槽蓄水量在14.4亿立方米左右,凌期长达120天。

这不仅给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有时还会淹没农地、破坏水利工程,造成人员伤亡。

于是,在2013年的春季,杭锦旗的居民背上仪器和食物,徒步进入库布其沙漠,进行实地踏勘、调研之路。

经过大约一年时间的反复勘察,杭锦旗政府正式决定开启“引黄入沙”工程。

让“死亡之海”重焕生计的计划轰轰烈烈地开始!

首先,要在流经杭锦旗的黄河主干附近挖出渠道,这些渠道位于更高的位置,因此,平时没有河水能流到里面。

而当黄河汛期来临,河水泛滥时,那些河水就会通过渠道流向库布其沙漠。

沙漠虽然缺水,但是洪水并不会立刻下渗,当库布其沙漠被洪水“浇灌”之后,地势低洼处就会形成一个个形状各异的沙塘。

这些水,可以完美解决当地民众的生活用水和灌溉所需,在两地之间达成和谐互利。

在2014年,杭锦旗首次将黄河凌水引入了库布其沙漠腹地,民众和政府都顿觉喜气,每个人脸上乐呵呵的,看着困扰多年的凌水顺流而去。

之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士王浩及相关专家团队现场对项目进行了论证。

经过严谨的讨论之后,专家组达成了统一意见:“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凌水引入沙漠低洼地形成水面,改善沙漠生态环境……方案总体可行。”

等到工程结束之后,两地人民都迎来了更稳定、美好的生活,库布其沙漠腹地也长出绿植。

除此之外,杭锦旗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为了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建立了一座引凌分洪闸,和38公里的分凌引水渠。

这两项工程耗资巨大,而杭锦旗通过不懈努力,自筹了资金4000万元,又从国家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中争取到了资金6524万元。

有关记载,这些官方工程的助推下,黄河共引凌水2.45亿立方米至库布其沙漠。

涓涓流水带来活力,在曾经的“死亡之海”形成近100平方公里湿地,几近消失殆尽的自然植物又重新恢复生长,更是有10多种水鸟长期栖息。

“染绿”的库布其沙漠

其实,“引黄入沙”还有一个点睛之笔。

那就是黄河水中的沙粒。

黄河之“黄”,实为泥沙,所谓:“黄河斗水,泥居其七”,也就是从黄河中取一斗水,里面的泥土占据七成的意思。

很多人也许会感到疑惑,黄河中泥沙这么多,水质一点都不好,怎么可能反而是件好事呢?

其实,是因为黄河中的泥能改善库布其沙漠的土质结构,沙漠里的沙粒都是干燥、散落的。

而当黄河中掺有有机质的泥沙进入沙漠之后,那些沙粒就能被粘合在一起,吹不跑、捏不散。

粘合力增强之后,沙漠也就能存住水了。

不仅如此,还能给植物提供养分,促进其生长。

杭锦旗政府也很懂得,单靠引水不足以解决问题,要通过多方位的配合。

官方的治沙攻略,还包括植树造林、限制放牧等多种方案,这些措施减少了当地的水土流失,并持续地增长植被覆盖。

通过与过去二十年的对比,库布其沙漠的植被覆盖率有极大提升,过去,这里寸草不生、满眼荒芜,如今,沙漠重发新芽、绿意盎然。

当地的植被覆盖率从不足1%变成如今的53%,当地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态也逐渐向好。

根据官方数据,现在,库布其沙漠与黄河之间分布着灌溉面积56.29万亩的自流灌区,已经成为内蒙古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不仅解决了当地百姓的粮食供应问题,也助力了经济增长,农业技术的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当黄河水通过引渠时,上层的流水会因泥沙沉淀变得清澈。

这一部分水,可以充当工业用水,解决当地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缺水问题。

因此,杭锦旗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并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契机,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

杭锦旗范围内的土地安定下来,黄河水也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汹涌,变得温驯可爱。

在“引黄入沙”工程实施之后,沙塘周围开始出现茂盛的木本植物。

其中,也包括具有防风固沙作用的沙棘树,由它结出的果子可以做成果干,买到市场上三十多元一斤,为当地增添了不少收入。

现在,村民们已经摆脱了贫困的困扰,他们不再需要外出打工,可以依靠本地的经济作物谋生。

可以说,“引黄入沙”斩断了历史的沙尘,为人民带来了新时代的恩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凌汛   沙漠   杭锦旗   黄河   工程   内蒙古   泥沙   沙粒   植被   腹地   罕见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