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红军师长流落广西,秘密埋下6担银元3担枪支,最后找回了吗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长征开始了。

红军在不断的逃亡和战斗中,被迫向西北方向突围。这是一场对意志、体力和策略的考验。

红五军团在这历史性的长征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的任务是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当红军进入湘江以东地区时,遭遇了国民党军的严密封锁。

每天,红军都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行军作战,白天交战,夜晚行进,疲惫至极。

红五军团作为后卫部队,责任重大。

他们不仅要跟随主力部队的步伐,还要频繁停下来与追赶上来的敌人战斗,为主力部队争取撤退的时间。

这一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是对身体和精神的极限考验。

11月,红军在湘江边上遭遇了重大挑战。

当时,国民党军队紧密封锁了湘江。红军在湘江边上遭遇了敌军的重兵围堵。

敌方飞机在空中盘旋,不断投下炸弹,步兵则严密监视每一处可能的渡口。红五军团的任务是掩护红军主力部队安全渡过湘江。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红五军团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后卫的责任。他们在敌人的狂轰滥炸和步步紧逼中,坚定地守在湘江边上。

红五军团的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他们与时间赛跑,拼命拖延敌人,为红军主力部队争取每一分每一秒的撤退时间。

在敌方炮火的压制下,红五军团战士们不断地调整阵地,有效地应对敌人的攻势。他们身着破旧的军服,手持不足的武器,却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

红五军团的战士们在炮火中奔跑,射击,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为红军主力争取时间。

就在这激烈的战斗中,红军主力部队开始了渡江行动。

在红五军团的英勇掩护下,红军主力一队接一队地渡过了湘江。然而,正当主力部队渡江的最后阶段,情况急转直下。

敌军迅速反应,他们趁着红五军团的注意力集中在掩护主力渡江上,加大了对渡口的攻击。

敌军飞机更是不断地投掷炸弹,炮火覆盖了整个渡口区域。随后,敌方步兵迅速占领了渡口,炸毁了浮桥,切断了红军的退路。

红五军团在完成了掩护任务后,发现自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敌军的封锁和攻击使得他们无路可退,只能在湘江边坚持抵抗。这种绝境中,红五军团的战士们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气和坚持。

红13师此时距离湘江还有100多里。面对绝境,他们在一天内边战边行,终于到达湘江边。

红13师的士兵们紧紧围绕着湘江,他们的眼前是敌人密布的防线和湍急冰冷的江水。在这种绝境中,红13师首长下达了决定性的命令:全师发起攻击,冲破敌人的防线,渡过湘江。

战士们知道,这几乎是一场自杀式的行动。湘江的水流湍急,水温冰冷刺骨,而且敌人的火力覆盖着整个江面。

但是,没有退路的他们只能选择前进。

红13师的战士们集结起来,用他们手中的枪支和爆炸物,向敌人的防线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在猛烈的枪炮声中,战士们拼命突破敌军的封锁。

一些战士在突破过程中壮烈牺牲,但他们的牺牲并没有白费。

在激烈的交火中,红13师终于撕开了敌人的防线,为部队的渡江赢得了机会。

当他们冲到湘江边上,面对着冰冷的江水,没有人犹豫。

一个接一个,战士们跳入了湘江。

他们在冰冷的水流中挣扎着前进,有的战士体力不支被湍急的江流卷走,但绝大多数人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力,成功游到了对岸。

当红13师的战士们浸透着冰冷江水,疲惫不堪地爬上对岸时,他们回头望去,才发现红34师还未渡江,已被敌人重兵包围。

最终整个红34师在湘江东岸覆没。

这场战役的牺牲沉重,但红五军团的英勇表现为红军主力部队争取到了关键的撤退时间。

1913年,乔明增出生在山东肥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中。早年的他体验了贫穷和苦难,地主的压迫让他对当时的社会极为不满。

在他15岁那年,抱着改变命运的决心,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

在宁都起义中,他与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一同投身到了红军的怀抱中,正式成为红五军团的一员。

在红军中,乔明增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从一个普通士兵逐渐成长为一名指挥官。

红五军团是长征路上的重要力量,他们面临着极其艰巨的任务和挑战。

乔明增在军团中逐渐显露头角,以其过人的胆识和坚定的信念,赢得了同志们的尊敬。

湘江战役后,红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红五军团需要重新组织力量,恢复战斗力。

乔明增被任命为收容师师长,这是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

他需要保护失散的红军战士和珍贵的军资。为了这个任务,他与几个信得过的战士将六担银元和三担枪支埋藏在了灌阳县的一棵大枫树下。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批军资对红军来说,是宝贵的资本。

乔明增随后化身为乞丐,在灌阳县游荡,保护着这批珍贵的军资。

他在当地低调行动,谨慎地收容失散的红军战士。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文永遂,一个普通的庄稼汉。

文永遂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对红军有着深厚的好感。

乔明增在与文永遂的交流中,发现他既善良又可信赖。

乔明增以一个红军的挑夫自居,混迹于民间,一边保护着军资,一边隐藏自己的身份。

文永遂对乔明增的身份毫不知情,却出于对红军的支持和同情,邀请他到自家居住。

乔明增便在文永遂家里住了下来,白天与文永遂一起下地干活,晚上则守护着埋藏的军资。

乔明增干农活的样子和村里人无异,他勤劳、能干,很快就融入了村庄生活,成为了村民中的一员。

这段生活,对乔明增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他一边保持着对军资的守护,一边在文永遂家中体验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和平静。

然而,他心中始终清楚,这只是暂时的。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一个红军战士都背负着重要的使命,而乔明增也不例外。

他的每一天,都在为重回战场、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做着准备。

1936年,灌阳县遭遇了连年的旱灾和瘟疫,使得当地民众生活陷入困境。

正是在这个时候,乔明增埋藏的“宝藏”——那六担银元和三担枪支,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村里的人开始对这位表面上是个普通农民,实则是红军师长的乔明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开始察觉乔明增的异常。

他不仅勤劳能干,而且总是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特别关注,尤其是对那些自称是失散红军战士的人。

这引起了村民们的怀疑,他们开始暗中打探乔明增的底细。

一些村民开始冒充失散的红军战士,试图接近乔明增,探听关于“宝藏”的消息。

1936年的一个夏夜,乔明增决定挖出一部分银元,帮助遭受旱灾和瘟疫困扰的村民。

他深知这些银元对村民们的重要性,希望能以此缓解他们的苦难。

然而,这个决定却意外引起了更多的贪婪和怀疑。

准备发放银元的那天,乔明增带着文永遂和另外几个可信赖的村民前往大枫树。

然而,乔明增一路上都保持着高度的警觉。

他注意到了一些不寻常的迹象——一些平日里不见踪影的村民,突然出现在他们行进的路线上。

乔明增的战斗经验让他迅速意识到,他们被人跟踪了。

机智的乔明增决定改变计划。他对文永遂和其他几名村民说,他们必须分开行动。

乔明增带着文永遂继续前往枫树,而其他村民则分散开来,引开跟踪者的注意。

乔明增和文永遂绕了几个大圈,确保没人跟随后,才到达了大枫树下。

他们小心翼翼地挖出了一部分银元,并迅速将其隐藏。

在回村的路上,乔明增仔细观察四周,确保没有被人发现。

到了村里,他找到了真正需要帮助的村民,悄悄地将银元分发给了他们。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乔明增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智慧,保护着这份对红军和革命事业至关重要的财富。

面对日益复杂的情况,乔明增决定离开广西回到山东。

文永遂家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和关爱,乔明增怀着深厚的情谊踏上了归途。

在艰难的旅程中,他始终保留着带回家的糯米和药材,表达对母亲的孝心。

他最终安全抵达家乡,但不久之后就投身到抗日战场,英勇牺牲。

解放后,根据乔明增的线索,银元终于被找回。

乔明增的一生,是对忠诚和信仰的最深刻诠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8

标签:银元   灌阳县   红军   湘江   军资   枪支   广西   师长   军团   村民   主力   部队   敌人   秘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