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老人拿67年前借条,说地方政府欠他3万亿,最终得到赔偿了吗

2011年的一个春日,广东省江门市大井头村的村民梁诗伟正在老宅中整理东西。这个六十出头的中年男子原本长年在城里打工,这次特地回乡下一段时间。

也许是久未回家,梁诗伟对祖宅里的一草一木都倍感亲近。

正当他翻看着老宅里保存的各种物什时,在梁上方偶然看见了一个精致的小盒子。这个盒子做工考究,与房屋的样式不太相配。

梁诗伟好奇心起,爬上梯子将小盒子取了下来。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地躺着一张泛黄的字条。

这张字条显然已经保存很多年了。梁诗伟将其取出仔细查看,上面写的是一张欠条,记录的是一个巨大数额的借款。

字迹因为年代久远有些模糊,但依稀可见,1944年12月,梁诗伟的母亲鸿文三姐向广东抗日游击队借出了大量物资,包括大米4630斤、8根金条以及5000块大洋现钞。

梁诗伟看得目瞪口呆,他虽然对母亲的事迹有所耳闻,但没想到她当年对抗日事业的支持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欠条上还写明,战后由地方政府按年利息偿还。

这张六十多年的借条意味深长,梁诗伟心中涌起一种希望,也许通过这张借条,可以为母亲争取到应有的历史定位。

于是,梁诗伟小心地将借条收纳好,决定亲自带到县政府相关部门查询。次日清晨,他起了个大早,独自一人来到县政府登记了门,等待工作人员的接待。

梁诗伟并不知道,这张看似平平无奇的借条,将会在接下来掀起一场关乎亿万家财的轰动。

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将梁诗伟引入办公室,拿出了放大镜和计算器准备查看这张六十多年前的借条。起先大家的态度还比较轻松,可能认为这只是老人家的一点小故事或没落家族的最后讨要。

但当计算器的按钮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中响起,所有人的表情都变得严肃起来。那张泛黄的借条上记载的数字,在利息不断滚动下,其最终金额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4630斤大米,按1944年的价格每斤约1块钱计,那就是4630块......”

“8根金条,以每两约值白银1000两计,合金80两,折合白银16万两......”

工作人员一项项计算并汇报着结果,在场所有人脸上都开始显出难以置信的表情来。

“利息累计到现在,连本带息总计......”工作人员的声音在这个时候戛然而止,他面前的数字,脸色渐渐变白。

“总计多少?”梁诗伟率先发问。

“总计约......约3万亿元”工作人员喃喃地说出了那个惊人的数字。

3万亿元!这已经相当于广东全省一年的GDP总和了!借条上的几行字迹,在60多年的时间里竟然滚大到了这个地步。

整个办公室都陷入了一种惊呆的状态中。

3万亿元,这个数字对在座的所有人来说都过于惊人。面对怀疑的眼光,梁诗伟开始讲述起自己母亲和整个家族的故事,希望能说服所有人,证明这张看似不可思议的借条的真实性。

他的这番陈词,将推开近代广东一代巨富梁家的历史,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隐秘往事。

在办公室重新陷入寂静后,一位资深干部开口质疑起了这条天文数字的真实性。他直言梁诗伟如今生活困顿,母亲又是普通农家妇女,不太可能有这样“万贯家财”式的实力。

这张六十年的旧借条,只怕是老人家虚构出来讹人的。

面对质疑,梁诗伟并未恼怒。他只是缓缓讲起了自己家族的过往,娓娓道来的故事,渐渐打动了在场所有的听众。

原来梁诗伟的父亲梁鸿文,是当年赴美淘金成功后回乡创业的富豪。在广东江门一带,没有人不知“梁金山”的大名。

梁家拥有大批房产、田产,还经营当地最大的粮油生意。鸿文晚年回乡,又纳了三房姨太太为妻。

梁诗伟的母亲鸿文三姐,就是父亲的三房妻子。她生性刚正仗义,从小便不同凡响。抗日战争时期,鸿文三姐即使身家万贯,也毫不犹豫地拿出大批家资支持游击队。

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送到战地为国捐躯。

正是三姐这番义无反顾的作为,让游击队多次从绝境中幸免于难。那张六十七年的借条,便是她支援抗日的证明。

其上记载的天文数字,也因此变得可信了许多。

讲述完家史,梁诗伟的态度异常坦然。他说自己并不过分在意那些旧账旧劵上的钱财数字,只想通过这张旧借条令人们铭记母亲鸿文三姐的无私奉献。

在场听众无不被老人这种宽广胸怀所打动。

在听闻梁家的故事后,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已经对那张六十多年前的借条确信无疑。一时间,如何处理这张金额太大的旧借条成为了主要难题。

3万亿元的天文数字,无论是对一个普通家庭还是整个县级政府来说,都太过庞大了。要真的还清这笔债务恐怕已是不可能。

但鸿文三姐当年支持抗战的高尚品质也令人敬佩,必须给予充分肯定。

经过反复讨论,县政府决定正式发文表彰鸿文三姐的抗日英烈事迹。并在江门地区的抗日名人录中给予她专门位置,以此来表彰她当年对抗日大业的重要支持。

同时县政府也从救济金中拿出了2万元人民币,发给梁诗伟以示慰问。

对此结果,年迈的梁诗伟并未过分计较。他温和地说,自己此次前来只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母亲鸿文三姐的事迹。至于那些旧账上的财产,他没有兴趣再去讨要。

最重要的是让子孙后代铭记三姐抗日的功勋。

最终在梁诗伟态度的感召下,县政府进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正式表彰了鸿文三姐的抗日英雄事迹。 庄严的典礼现场,梁诗伟的脸上露出了喜极而泣的表情。

纪念仪式结束后,老人梁诗伟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手中那张六十多年前母亲鸿文三姐写下的旧借条,仿佛成了他唯一的依恋。

表彰仪式上,鸿文三姐的事迹和图像被摄入县志,弹冠相庆的梁诗伟也获得了某种慰藉。但当他逐渐冷静下来时,内心深处还是感到一种隐隐的不安。

三姐当年支援抗日,不惜身家性命。如今虽有表彰和救济,但那些巨额的旧债,似乎从未得到过一个像样的交代。

这份亏欠,梁诗伟心中很清楚,也一直无法释怀。

兴许是亲人对死者最起码的尊重吧。梁诗伟不再像从前那样急切地要求偿还巨额救济金,但他仍然在寻找一个机会,一个母亲鸿文三姐牺牲奉献可以得到最终交代的机会。

尽管对老人梁诗伟来说,这种机会似乎已经很渺茫。时过境迁,当年的旧事除他之外几乎无人再提。但正因为它就要被新时代的洪流湮灭,梁诗伟才更加倍加在意和珍惜。

也许他此生无法再为母亲争取到什么实质性的交代了。然而追寻的心路历程本身,就是他想要完成的一种心灵慰藉。

人生的最后时光里,梁诗伟还会一直坚持这份毅力,直到他也跟随母亲长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借条   天文数字   县政府   游击队   广东   地方政府   事迹   所有人   工作人员   当年   年前   老人   母亲   数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