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义勇军悲壮回国之路,零下30度行军,路上冻死一半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但是东北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组织起了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日寇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然而,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支持,义勇军内部的分裂,以及日军的惨无人道,义勇军遭受了惨重的失败,不得不退入苏联境内,寄望于假道回国,继续抗日

这是一段充满着悲壮、残酷和伤痛的往事,也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由于当时的局势艰难,这些义勇军战士们在苏联境内经历了难以言述的艰难困苦。

在零下30度-50度的严寒中,跋涉了万里之遥,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而回家的路途遥远,行军路上冻死了无数人,让张学良想起来都忍不住流下悔恨的泪水。

义勇军退入苏联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由部分东北军为基础,结合民间武装和爱国群众在内而形成的一支抗日武装。义勇军成立之初,形势一度不错,队伍发展很快,最高峰时曾有30多万人。

义勇军的主要领导人有苏炳文、马占山、李杜、王德林等。他们率领义勇军在东北各地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游击战,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也赢得了东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然而,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支持,始终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昧和日寇妥协,没有给义勇军提供任何实质性的援助。加之义军内部问题不少,领导机构始终没有统一,各部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甚至出现了内讧和叛变的情况。

1932年,东北抗日义勇军遭受了惨败,日军逼迫他们不得不四处逃散,损失惨重。保存下来的义勇军一部分留下来参加了我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一部分转移到长城一带参加长城抗战。

其余的义勇军在苏炳文、马占山等带领下于1932年12月退入苏联境内,计划转道新疆回国。还有李杜部也在1933年1月退入苏联。

义勇军退入苏联时,共有4万多人,其中包括了部分家属和爱国志士。他们带着自己的武器和装备,以及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抗日的信念,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土地。

他们并没有放弃抗日的希望,弹尽粮绝的他们只是暂时避难,等待着重新回到东北,赶走日本侵略者,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回家的路途不仅漫长而且艰难,还有很多人再也没能回到故土。

义勇军在苏联的艰难生活

义勇军进入苏联境内后,却没有得到苏联政府的友好对待,而是被当作战败的“俘虏”来看待。原来,苏联早已和南京方面达成了协议,义勇军进入苏联境内必须缴械,当做战俘处置即可。

这对于义勇军战士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屈辱。他们不是投降的俘虏,而是为了抗日而流亡的英雄。他们的武器和装备,是他们的生命和尊严。但是他们没有办法,自己的武器和装备都被搜剿,只能接受苏联的安排。

苏联政府集中将他们安置在伊尔库茨克等地,义勇军战士到的时候,正值冬季,气温常常低于零下30度。他们住的是简陋的木屋,吃的是粗糙的食物,穿的是破旧的衣服,生活极其困苦。

他们还要接受苏联的政治教育,被灌输苏联的社会主义思想,被要求放弃自己的民族和信仰,改变自己的姓名和身份。他们还要参加苏联的劳动,被分配到森林、矿山、工厂等地方,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有的甚至被送到苏联的劳改营,遭受更加严酷的对待

义勇军战士在苏联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种慢性的消耗和摧残。他们不仅要忍受物质上的匮乏和身体上的痛苦,还要忍受精神上的压抑和折磨。他们时刻想念着自己的祖国和亲人,时刻期盼着能够回到东北,继续抗日。

但是他们的愿望,却遭到了苏联政府的阻挠和拒绝。苏联政府不愿意让他们回国,而是想利用他们作为自己的棋子,来影响和控制中国的局势。苏联政府还想通过改造他们,使他们成为苏联的忠实拥护者,为苏联的利益服务。

在苏联的日子里,义勇军战士经历了无数精神上和身体上的苦难和折磨,他们的队伍也不断地减少。

义勇军的回国之路

1933年,国内的抗日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国民政府在东北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始了长城抗战,与日军展开了正面的冲突。

张学良(左)和杨虎城

另一方面,我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的率领下,开展了积极的游击战,打击了日军的后方。

这些抗日行动,给了义勇军战士们以信心和希望,他们更加迫切地想要回到东北,参加抗日的斗争。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政府也不得不改变了对义勇军的态度,同意了他们的回国请求。但是苏联政府并没有完全放弃对义勇军的控制,而是想通过他们来影响和干涉中国的内政。

苏联政府在答应义勇军回国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条件和要求。首先,苏联政府要求义勇军必须经过苏联的改造和训练,接受苏联的指导和领导,成为苏联的盟友和代理人。

其次,苏联政府要求义勇军必须经过新疆回国,而不能经过蒙古或其他地方,以避免和国民政府发生冲突,也为了保护苏联在新疆的利益。

最后,苏联政府要求义勇军必须在回国后,与国民政府和共产党建立良好的关系,推动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反对日本的侵略。

义勇军战士虽然对苏联政府的条件和要求不太满意,但是为了能够回到祖国,他们只能接受。他们在苏联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改造和训练,被分为两个部队,一个是苏炳文、马占山等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一个是李杜等领导的东北义勇军第二军。

义勇军战士们心心念念只有一个回家的念头,步履蹒跚地开始了他们的回国之路。他们从伊尔库茨克出发,沿着贝加尔湖、阿尔泰山、塔里木盆地等地,向新疆进发。

回家的路途非常艰难和危险,饥寒交迫的他们靠着家的执念死命撑着,但还是不断地有人倒下了,因为饥饿而晕倒休克,无法得到及时救助就这么没了,雪风肆虐、滴水成冰、皮肤皲裂,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他们的队伍不断地减少,一半的人都冻死在路上,连双目都合不上,战士们连悲伤流泪都不敢,因为会被冻住,迎接自己的可能就是死亡。等义勇军到达新疆时,人数只剩下1万多人。

义勇军的悲惨结局

义勇军到达新疆后,却没有得到他们期待的欢迎和支持,而是遭到了新疆的军阀和国民政府的排斥和打压。当时新疆的军阀是张培元和盛世才,他们都是国民党的成员,但是他们之间也有矛盾和争斗。

他们对义勇军的态度是既想利用,又想控制,不想让他们回到东北,也不想让他们加入共产党。他们给义勇军提供了一些粮食和住所,但是也限制了他们的活动和自由,甚至派兵监视和骚扰他们。

他们还想招募义勇军的战士,为自己的私利而战,或者把他们送到西藏和青海,与藏族和回族的武装发生冲突。

国民政府对义勇军的态度也是十分复杂和矛盾的。一方面,国民政府对义勇军的抗日行为表示了赞扬和尊敬,也承认了他们的合法地位和身份,给他们颁发了抗日勋章和证书,还给他们发放了一些补助和津贴。

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对义勇军的政治倾向表示了怀疑和警惕,也担心了他们的军事威胁和影响,不愿意让他们回到东北,也不愿意让他们加入共产党。

国民政府给义勇军提供了一些武器和装备,但是也要求他们缴纳一部分,还要求他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编制,接受国民政府的指挥和管理。

国民政府还想调动义勇军的部队,为自己的统一战线而战,或者把他们送到西北和西南,与红军和少数民族的武装发生冲突。

义勇军战士在新疆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种另类的困境和煎熬。他们不仅要忍受物质上的匮乏和身体上的疲惫,还要忍受政治上的压力和困扰。

他们回到东北,继续抗日的愿望,遭到了各方面的阻挠和破坏,最终能够回到东北的只有极少一部分,且已经是很久以后。

结语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支英勇的武装,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战。

这些义勇军战士,为了祖国,为了抗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的遭遇,令人心碎和悲愤。他们靠着家国的这点信念,死死地支撑着自己在齐腰深的积雪中,艰难行军。

他们悲怆且坚毅的行军,这场鲜为人知的义勇军万里长征,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照耀在民族的天空下,永远激励着我们的后代子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义勇军   苏联   国民政府   新疆   日军   零下   悲壮   境内   祖国   战士   艰难   路上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