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五年,也许大A再无韭菜

上次看到一组技术统计,股民的年龄分布,主要在30-60周岁,占比超过70%。

而30岁以下的股民开户数,仅有10%出头。

如果计算活跃的股民数量,30岁以下的占比更低,只有6-7%左右。

现在的年轻人,不炒股了,未来的韭菜,没有了。

这个危机,就好像茅台危机一样,现如今的年轻人,似乎对于喝酒,尤其是白酒,并不太感兴趣。

这才有了酱香茅台、巧克力茅台、茅台冰激凌,各种新鲜的产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行为习惯,消费习惯和投资习惯。

随着躺平的流行,现代的年轻人,对于赚钱,对于投资的热情正在骤降。

再加上老一辈各种危言耸听的故事,他们对于投资A股的热情,更是被磨灭了。

减少投资,不投资,有钱就存点,没钱就拉倒的心态,正越来越多。

不是年轻人不爱赚钱了,而是他们的赚钱方式,和炒股这件事,关联度越来越小。

或许在他们的认知中,炒股并不是一件能赚钱的事情。

有没有发现,这两年似乎没什么新的“股神”出现了。

因为牛市里才出股神,而最近几年都是一个熊市,市场里想造神都很困难。

前几年,好不容易造了几个神话的基金经理。

最终在这几年惨不忍睹,亏光了基民几百亿,黯然落幕了。

这让初入投资市场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动辄超过40%的亏损,让他们根本不信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了。

而每天周围叫苦连天的股民,更让他们不愿意自己亲自下场做投资。

年轻人的理念,花钱买快乐,而不是花钱找罪受,股市这种东西,不碰也罢。

按照这种趋势下去,未来的股民是要断档了。

还有一个现象,是老股民现在不愿意在增仓投入股市了。

反正我就亏这么多钱,到此为止。

如果市场能让我赚到钱,那我这些本金也够了,反正滚雪球早晚也能赚到钱的。

这两年,在市场不断走熊的趋势下,A股正朝着去散户化的方向前进。

有人说,不是注册制让市场去散户化,而是市场的演变规律,就是在去散户化。

不论是年轻人不炒股,还是老股民不加仓,都直接决定着未来市场里,韭菜越来越少。

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时代的必然。

或许只有少部分人,他们还想着怎么让韭菜入市,好填补这个市场抽血的天坑。

但这种想法其实已经不切合实际,就好像市场里没有人会去接盘楼市是一个道理。

A股的去散户化是一种必然,不仅仅是因为制度不保护散户,还因为市场和时代的发展。

最近两年,市场仍然在疯狂的收割韭菜。

因为,或许,这是最后一批韭菜群体了,或者说,未来的韭菜数量,可能会锐减。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几个原因。

1、互联网效应下的信息透明度。

这里说的不是内幕交易的信息透明度,而是信息透明度。

比如,有什么机构恶意的融券卖出某些股票,很快整个市场就沸沸扬扬。

互联网,让本来被蒙在鼓里的散户,现如今各个都成了侦探和专家。

信息的发酵速度之快,难以想象。

原本散户还守在电视机前看财经新闻,现如今都在直播间里听天下大事。

这种效应也直接加速了市场的韭菜被收割速度,因为公开化信息已经成了割韭菜的利器。

原本暗搓搓的交易,现如今变得明目张胆,情绪化收割反而更多了。

2、注册制之下的市场抽血速度。

注册制一定是去散户化的元凶之一,这个毋庸置疑。

A股市场迅速扩容到5000家,这种抽血速度闻所未闻。

再加上资金的超募,也是让市场快速失血的另一个原因。

指望用散户的钱去养这个市场,那就太可笑了,真的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等于是把一个又一个上市公司,直接卖给了散户,让散户去接盘,去充当韭菜。

这样的市场,散户越来越少也注定是一种必然了。

什么时候IPO的审核严格了,发行速度放缓了,定价合理了,超募情况没有了,才是真正合理的市场,才是能够让散户生存的市场。

3、专业资金入局后的收割速度。

专业资金这两年割韭菜的速度,也是非同凡响。

自从量化资金开始大量入场之后,割韭菜的效率明显比之前要快很多。

一套标准的高抛低吸动作,把原本就情绪化的散户,反反复复的收割一遍又一遍,都不带停的。

当韭菜被割的趴在地上不动了以后,就更加残忍了,变成了单边下行的市场,又把补仓的韭菜再收割了一遍。

这种速度,在以前的市场,即便是熔断的时候,都没有那么高效和快速。

4、阳奉阴违的交易手法和体系。

不是不想堵漏洞,而是市场阳奉阴违的方式太多了。

退市的股票,可以换个业务,卷土重来再上市。

卖掉公司的老板,可以换个创业团队再开一家公司。

做多既然不赚钱,找到办法做空赚钱。

不分红不能减持,就想办法搞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持股变相减持。

各式各样的手法层出不穷,还有引入做市场,寻找接盘侠减持的方式等等。

内幕交易是一回事,这种阳奉阴违的手法,又是另一回事,制度上的一些缺失,被这部分资金发挥的淋漓尽致。

最终,还是散户买了单。

5、专业机构的非专业管理行为。

散户最相信的是谁,是券商,是公募,是这些正规的投资机构。

但伤害散户最深的是谁,依旧是这些“专业”的投资机构。

给出的金股几乎年年下跌,管理的基金也是节节败退。

时间一长,谁还敢相信这些投资机构?

当散户对于市场的主流机构失去信任的时候,自然也就不愿意再投入股市了。

这就好像被渣男欺骗很多次之后,就不相信爱情了,是一个道理。

真以为散户这么傻,被割了一茬又一茬后,还依旧会不断长出来吗?

最后一批集中入市的散户,其实是80后的中年人,他们因为内卷的工作环境,才尝试去做一些投资。

只不过,受伤的也是他们。

其实,如果工作环境很内卷,说明这个年代的企业生存压力非常之大,那么对应的经济周期和股票市场,情况也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去散户化是一种市场必然的行为,只不过一些因素导致它提前发生了,加速发生了。

或许这也不是一件坏事,毕竟,从全球股市的经验来看。

当市场去散户化之后,没有韭菜割的市场,会走上更规范化的道路。

存优汰劣成了没有散户化市场的必然发展道路,而这些市场最终,都走出了长牛。

也许真的是这样,当市场的投资模式,没有割韭菜的生存余地,抱团做价值投资的结果,长牛的结局才是必然。

当然,和散户没有关系的牛市,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韭菜   阳奉阴违   现如今   散户   股民   年轻人   速度   机构   专业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