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人与人关系能否长久的,不是感情,而是交换

作者:洞见·安娜贝苏

为彼此赋能,一段关系才能走入正循环。

社会学家布劳曾提出过一个观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都是一种交换。

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是要从人际关系中获得报酬的。

一种是内部报酬,比如思维与能量的交换;

一种是外部报酬,比如物质、功利性的交换。

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互相扶持、彼此赋能的过程。

01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话题:有哪些露骨的人性真相?

最高赞回答说:追逐利益,是人的天性。

成年人世界里,利益是纽带,一旦失去,关系往往也容易分崩离析。

年轻时的查理·芒格,曾就职于一家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加勒特对他十分器重,手把手教他业务,还安排他接待一些高端客户。

芒格对此十分感激,将加勒特视为知己。

可后来某天,芒格忽然被人举报,说他磨洋工,给公司带来了2万元的损失。

举报他的人正是加勒特。

芒格无心争辩,凭自己的能力把损失补上了,还超出了三万元。

这引发了加勒特更大的不满,工作上处处找茬。

芒格实在疲于应付,只能离开律所,远离了这位曾经的好友。

当芒格初出茅庐,加勒特处处给他机会,而当他开始崭露头角,危及自己的地位,加勒特就要排挤他、针对他,逼他离开。

这并非是加勒特善变,只是芒格触碰到了他的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两个人情谊再深,涉及利益冲突,很快就会形同陌路。

利益共享、互助互赢,一段关系才能得以维系。

徐峥和黄渤在合拍《疯狂的石头》后成为了好朋友。

两人不仅在生活中交往甚密,在事业上也是互相扶持。

徐峥转行做导演,拍摄自己第一部作品时,邀请许多明星参演都被拒。

唯有黄渤觉得,以徐峥的眼光和才华,一定能成功,所以一直在背后为他出谋划策。

当徐峥顺利转型,在导演界站稳脚跟,他也没忘记自己的老朋友。

在黄渤首次导演《一出好戏》时,徐峥零片酬出演,帮他站台为电影增色不少。

许多交情也许始于兴趣一致,三观相同,但维持感情最好的方式,是利益的互换。

与人相处时,感情是不牢靠的,好处才是实打实的。

感情会随着时间、境遇发生改变,共同的利益却能将两个人紧紧维系。

所以作家余秋雨才会说:赤裸裸地谈利益,便接近于真理。

人与人之间能长期维持关系,靠的就是相互“有利可图”。

02

作家连岳曾说:“社交最后都得回归个人价值。

个人价值增长,你就会有朋友,个人价值趋近于无,别说新朋友,几年后,你连老朋友的身影也看不到了。”

电视剧《张卫国的夏天》中,黄磊饰演的张卫国,受邀去高档饭店参加同学聚会。

他的自行车刚到饭店门口,就被保安拦下了,保安不仅出言讽刺,还不让他停放自行车。

两人僵持了许久,直到一位开着高档轿车前来的师哥帮他解了围。

可在饭局上,师哥像变了个人。

他嘲讽张卫国骑自行车来聚会是不尊重老同学,还故意提起张卫国在剧组后勤组上班的事,让他难堪。

对人微言轻的张卫国,师兄根本不念及曾经的同窗情谊,极尽嘲讽与挖苦。

可对刘奕君饰演的大师兄,一位知名节目主持人,他却殷勤地端茶倒水,还抢着加对方微信。

成年人的关系,就是这么现实。

当你默默无闻,身边无一人围绕,当你足够优秀,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关系。

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早年做电影时,常常全国跑剧组,感觉疲惫、压力太大时,他就看乔治·卢卡斯的电影来解闷。

某天他在片场偶遇乔治·卢卡斯,便上前攀谈,卢卡斯对名不经传的他没有丝毫耐心,寒暄几句便匆忙离开。

后来随着斯皮尔伯格在电影界名声鹊起,卢卡斯开始主动和他接近,还介绍自己的朋友给他认识。

两人还经常约着一起打球、聊天,成为志趣相投的朋友。

你看,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其实不取决于你对别人多少,而是看你手上的筹码有多少。

当你无法与别人交换价值,交情自然无法建立;

当你变得强大,变得优秀,自然能收获长久的关系。

03

美国爱达荷大学Effrey J·Bailey教授曾指出:

“情绪价值不仅决定了一个人受欢迎的程度,甚至决定了一段关系的好坏。”

与人相处时,如果你不能为对方提供情绪价值,反而一再消耗对方,那么崩盘的不止是对方的情绪,还可能是你们之间的关系。

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

朋友不管你工作多忙多累,总是打电话找你诉苦,令你不堪重负;

而当你需要陪伴、安慰时,他却不耐烦地搪塞、推诿,让你伤心不已。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味索取情绪价值,关系也会分崩离析,彼此给予、互相支撑,才能结伴走更远的路。

宋丹丹在36岁那年因为婚姻破裂,陷入人生至暗时刻。

某天早上天已经大亮,她却并不想起床,而是寻思怎么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时她接到倪萍的电话,电话里她流露出轻生的念头,倪萍听了,说你先别死了,先来我家给我擦地吧。

等宋丹丹去到倪萍家才发现,倪萍早已做好了饭菜在等她。

那段时间,倪萍跟她说起很多故事,也谈及自己的低谷,鼓励宋丹丹慢慢从黑暗中走出来。

多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宋丹丹依旧充满感激:

“在我人生最痛苦的时候,倪萍给我特别大的支持,陪伴我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而宋丹丹对倪萍也是有求必应。

当倪萍因为工作、生活陷入烦闷时,宋丹丹二话不说就赶来陪她,两人一起聊天、散步。

人与人相处,其实是一场礼尚往来的储蓄。

人生路上,你拉我一把,我渡你一程,才能结伴走更远的路。

04

心理学家黄启团曾提出过一个观点:

只给别人传递负能量的人,被称为“黑洞”。

人际交往中,“发光体”往往更受人喜欢,“黑洞人”人人都想远离。

知乎博主@莫乔有位发小,高考时两人都发挥失常,双双被一所不知名院校录取。

莫乔很不甘心,想升本科,为自己的前程再拼一把。

他找到发小说出自己的想法,谁知发小一听就叹气道:

“大家都是在混日子,你这么上进会被当做异类的;

你要是考不上,努力也就白费了;

你数学基础那么差,英语语法也掌握得不牢靠……”

莫乔一听,像霜打的茄子样蔫了下去。

后来,莫乔在学习时,发小总是尖酸地讽刺他,莫乔表达对未来的期许时,发小总给他泼冷水。

久而久之,莫乔不再和他来往,而是暗自努力考上本科,去了别的城市。

而发小毕业后因为没有学历和一技之长一直混在底层,两人也断了联系。

曾有人问马家辉,什么是好的关系。

马家辉回答说:一段良性的、长久的关系,是大家一起成长,而非一起沉沦。

何谓一起成长?

最关键的一点是就给对方提供积极的反馈,而非负面的消耗。

与积极乐观的朋友在一起,彼此赋能,才能携手走向更好的未来。

莫言和余华曾一起就读鲁迅文学院,是睡在上下铺的室友。

两人整日在一起聊文学、写小说,呆一整天也不觉得腻。

创作过程难免有瓶颈期,感到沮丧时,两人互相拿对方打趣,一通嬉笑下来,心中的郁闷也消弭无形。

两人彼此鼓舞,最后莫言创作出《酒国》,余华写出了《在细雨中呼喊》。

这两部作品,让他们在文坛赢得了不可撼动的地位,他们的关系便因此变得更加亲近。

人与人的交往,本质是能量的流动与互换。

双方都源源不断输出正能量,不断为彼此赋能,一段关系才能走入正循环。

作家亦舒曾说:

这是一个以物易物的社会,除非与生俱来,否则一个人总得拿他所有的,去换他没有的。

所有长久的关系,都并非偶然与巧合,而是交换的结果。

价值互换、利益共享、悲欢与共的关系,才能在时间的考验下,变得醇厚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6

标签:斯皮尔伯格   乔治   关系   分崩离析   报酬   能量   长久   情绪   利益   感情   价值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