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堵船”掐住全球贸易!国家战略超前布局,上合示范区功能凸显

【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12月22日讯】

红海的繁忙航运线“停滞”了。

受国际形势影响,截至12月18日,世界前五大国际航运企业均已宣布停航红海-苏伊士航道,致使全球53%的集装箱贸易停止;另有部分船舶选择绕道非洲好望角,航行时间增加7至14天。与之相应,海运价格随之疯涨,以青岛至欧洲基本港航道为例,每自然箱航运价格已由2000美金左右暴涨近3倍。

航运成本飙升不仅给企业增加了压力,同时也迅速将影响蔓延至亚欧供应链。

从全球贸易来看,尽管能源供应受影响较小,但这条航线却是连接东亚、中东、非洲、欧洲乃至美洲市场的主航道。当这条全球贸易大动脉“堵塞”后,急于寻找“新航线”的全球贸易商,把眼光投向了中国超前布局、横跨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上。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楚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现阶段红海-苏伊士运河通道受阻的情况下,各方应积极布局多元化航运路线,以中欧物流为例,贯通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可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次黑天鹅事件,让人不得不叹服中国超前布局的眼光之长远。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10年来,中国一直在推动海陆联动的双向开放,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一系列关键布局落子在了各个关键节点。国家战略的落子布局,也给予青岛使命和机遇:

聚焦国际物流、经贸合作、双向投资的上合示范区,自诞生以来就立定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战略定位——以制度创新策源,推动构建经贸往来新枢纽,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关键助力。其中,推动中欧班列“扩编”、打通西部大通道是发展的重要前提。

截至目前,上合示范区开行国际班列线路已增至21条,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54个城市,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3000列。正是这些强劲有力的钢铁大“动脉”,搭建起物流双向互通的国际运输走廊。

变局之中,这个“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开放功能进一步凸显。


1


稳外贸,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

进入四季度,中国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持续累积:11月当月进出口实现连续2个月同比增长;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与去年同期持平。2023年即将收官,要驱动这驾不可或缺的马车,明年还要怎么干?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的标准答案。其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被再次高亮标出——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落实落地。而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正是八项之首,中欧班列又是首中之要。

2018年,上合示范区成立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开始构建“海陆空铁”一体化物流运转体系

2019—2022年,开行的中欧班列(齐鲁号)由346列增至401列、621列、775列;2022年,回程班列开行量达296列,同比增长92%;

2023年前10个月,开行班列已达去年总量,同比增长25%。

借由这批“钢铁驼队”,来自山东及周边区域的汽车零配件、干海产品及建材、设备,来自日韩、美国及东南亚地区的日用家电等过境货物,从这里发运到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来自欧洲、中亚国家的板材、橡胶等大宗货物,也搭乘回程班列抵达这里。

链接世界的能力,是考验国际化平台影响力的核心标准。在共享“一带一路”机遇的背景下,5年时间,上合示范区带动青岛市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已达873.6亿元,年均增幅24.2%。尤其是进入今年以来,上合延展物流通道的步伐愈发频密:

4月,首班JSQ奇瑞汽车出口专列从上合发出,而此前,上合为海尔、海信等重点企业开行的供应链专列已近百列;

5月,“空中丝绸之路”再架新桥,上合示范区—乌鲁木齐—撒马尔罕国际航线签约,全货机航线达12条;

9月,山东省国际道路运输TIR中俄通道、山东省首班中欧班列(齐鲁号)“中俄快线”专列相继在上合示范区开行,海陆双向联动下,进一步缩短与俄罗斯间的物流时间。与此同时,开通面向上合组织国家海运航线达42条……

图源:青岛交通

东接日韩、北接蒙俄、南连东盟、西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加速拓展着上合示范区这一国际公共产品的服务能级和辐射范围。


2


通道+经贸+产业:“上合”尽显“带货力”

外部环境持续上升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迈过去的坎儿。而在中央工作会议的相关提法中,有两个显著亮点尤为值得关注。

其一,首次提出拓展“中间品贸易”。

何来全球化?一个商品很难完全在一个国家生产,往往要经过多层次、多地的流通制造。因此,拓展中间品贸易就是在深度挖掘出口潜能。

随着中国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某些最终产品的一部分可以拿到海外去加工,即借由全球分工调整扩大进出口、吸引外资。而中间品贸易,对物流的依赖会越来越重,这也是上合示范区五年来前瞻布局大物流通道的着眼点所在。

其二,会议明确提出要拓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2015年,跨境电商占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的比重仅为1%。到2022年,这一比重增长至5%。今年前9个月,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再增14.4%,占贸易进出口比重达5.5%。

再来看同期外贸订单的变化。今年前11个月,中国与欧美订单持续下降,但对新兴市场的贸易持续增长。

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7.65万亿元,增长2.6%;与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进出口分别同比增加了9.8%、33.7%、6.8%、6.2%和7.0%。

东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贸易合作伙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展现出了更大的合作意向和发展空间,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新潮下,青岛需要拿出回应发展需求、承担发展使命的关键举措。

聚焦上合组织国家间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中的痛点堵点问题,上合示范区创新搭建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贸易+通关+物流+金融”为一体的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一站式综合服务,已吸引6000余家企业上线入驻,报关金额超300亿元;

上线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自今年2月揭牌以来,已入驻120家贸易主体,上线原油、原油罐容、天然气、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等6大交易品种,交易额突破500亿元;

今年8月,上合示范区“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正式亮相,围绕“产业带”和“海外仓”更好、更优、更准地走出去、引进来。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地方交往新机制方面的探索,上合示范区以“友城合作+双园互动”的模式推动双向投资,与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等22个国家的51个园区和机构建立起产业合作关系。


3


打破藩篱,构建内循环新样本

中国的制造产能是为世界准备的产能,在“脱钩断链”“去风险”语境下,有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提法。即转变在全球化分工中、“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贸易体系,创造出一个体量庞大的内部消费主体。这是阵痛期,也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窗口期内,上合组织国家恰恰提供了缓冲空间。

一方面中国的产能有更好的出口释放,另一方面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在的消费能力,对朋友圈内合作伙伴也是巨大的吸引力。

换言之,构建双循环体系,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于“国际公共产品”“平台”而言,这意味着不只是要畅通外向辐射渠道,同样要理顺国内的“流量”,参与构建一个清晰的内循环样本

就在不久前,上合示范区带着进阶版顶层规划——五大新城新架构,在长三角区域进行大型路演,全方位推进两地经贸交流活动。其中一项重大议题,即探索研究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和推进国际区域经贸合作的解决方案。

彼时,上合示范区、上海松江区正式启动了企业设立登记为主的31个事项“跨域通办”,并组织“对口”招商引资专场活动,为长三角地区企业产业转移、开拓上合组织国家市场合作提供精准对接。

再往前看,今年5月,上合示范区赴新疆推介,签约上合示范区新疆商贸区、上合卡航国际枢纽等5个项目;

6月,首届上海合作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上,上合示范区联合国内19个、上合组织国家21个园区,发起组建中国—上合组织产业园区联盟,促进信息共享、物流互通、项目对接;

7月,以“走进新丝路、共建新平台”为主题,赴陕西、甘肃调研对接,探索以平台对接平台,合力破解难点、打通堵点;

此外,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开展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走进长三角经贸交流活动,已逐步构建起“联动长三角、协同大湾区”的合作格局。

由此不难发现,作为中国唯一面向上合组织国家开展地方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上合示范区正积极作为、主动出击,不断打破内部藩篱,纵南北、贯东西,最大限度拓展陆地经济体空间。

纵览世界经济版图,中国正成为全球价值链的枢纽和中心。而凭借庞大的基建能力和技术,中国已经借由超级铁路公路网将亚欧非紧密联系在一起。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双循环”的大文章上合示范区已写好了开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红海   示范区   中欧   国家   贸易   青岛   超前   中国   布局   战略   组织   物流   功能   全球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