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去别人家里,带这三样,就是低情商的表现!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周六我提前一个小时就来到了小高家楼下。按响门铃后,小高竟然亲自跑来给我开门,后面还跟着她的父母。

“欢迎欢迎!”小高笑吟吟地把我迎了进去,“这是我爸爸妈妈。”

“叔叔阿姨您好,初次见面,请多关照!”我有点紧张地打招呼。

小高妈妈温和地说:“哎呀请进请进,客厅茶几上已经备好茶点了,大家边吃边聊。”

我跟着他们来到客厅,一眼看到茶几上摆了各种零食水果以及一整套茶具。我赶紧把背包往沙发一放,从包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红酒和巧克力。

“好的好的,一会儿慢慢道谢。”小高的父亲温和地打断我,“来来来,请先尝尝我们的茶点。”

我连声应和着在沙发上坐下,暗自松了口气。带红酒巧克力算是没有失礼,看小高父母的笑容,他们应该很高兴吧。这时小高已经泡好了茶,她轻快地为我倒上一杯推到我跟前:“来来来,这是我最拿手的明前大红袍,泡出来的味道可香了!”

“好嘞!”我大大方方地拿起茶杯抿了一小口。浓郁的红茶香顿时在我口中炸开,回味悠长。“真是太棒了!我都快忘了上次在中国喝到这么地道的红茶是什么时候了!”

“那你尝尝这些点心吧,都是我妈从老家郊区亲自带来的。”小高得意地给我端来一小碟酥饼,“它的外皮香脆,里面又软又糯,味道非常独特!”

“好呀好呀!”我兴奋地拿起一块酥饼就往嘴里送,刚咬下一小口,嘴里立刻充满了香甜软糯的气息。“太棒了!中国的甜点就是不一样!” 我忍不住连声赞叹。

就在我沉浸在温馨的茶话会气氛中时,突然想起了自己背包里还装着那包地道的家乡零食。

“对了!”我放下手中的茶杯,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我特意从美国带来一包我老家特产的川味零食,是很地道的口味,想让大家也一起尝尝看!”

说着,我立刻站起身,两步走到刚才扔在沙发一角的背包跟前,把拉链猛然一拉,然后掏出了那包装设计别致的零食。

“来来来,这包装设计得也很有意思吧!”我兴奋地把零食包装在小高和她父母面前晃了几晃,然后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抽出几片就直接塞进了嘴里。

“咔嚓咔嚓”我大口咀嚼着嘴里的零食,同时发出赞叹:“太赞了这味道!来来来尝尝看啊!”我把手往小高和她父母面前一伸,示意他们也尝一些。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小高父母并没有如我预想的那般看上去很感兴趣。相反,他们的脸色瞬间就沉了下来。小高有些尴尬地看着我,脸上似笑非笑的,显然也不知所措。

我愣在那里,既尴尬又有些恼火:“什么?就这点小事也被你们当成没有礼貌?这明明可以理解为我的一片好意啊!”

小高有些无奈地说:“我理解你的好意,但是在我们中国人的习俗当中,这样直接打开自己带来的东西分给主人吃的确有点太随便了。你也许觉得这没什么,但在我们看来,这会显得你没有大局观,也不尊重我们的文化习俗。我不是要批评你,只是希望你能明白,在别人家里做客,遵守主人家的规矩是很重要的。”

我越听越窝火,直接把手里的零食往茶几一扔:“行吧行吧,看来我的好意根本就不被你们欣赏!那我也没有留下的必要了,改天见吧!”

说罢,我抓起茶几上的红酒和巧克力就往门口走,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我真是太生气了,嘴里咕哝着:“什么嘛,中国人也太矫情了吧!分给你吃都不领情!”

我气呼呼地走出小高家的大门,一路走回地铁站。等我坐上返回的地铁,方才稍稍冷静下来。

我又惊又气,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名其妙的侮辱。我不就是想分享一下家乡的特产给小高和她父母嘛,表达友好,这有什么错?我真搞不懂,中国人怎么这么矫情,我的一片好意都被扭曲成没有礼貌了!

我越想越生气,忍不住对身边的路人狠狠翻了个白眼。然而转念一想,或许我真的不该公然打开自己带来的食物分给主人家。我生在美国长在美国,自然而然地就按照美国人的方式做事。可小高和她父母毕竟是中国人,我若想和他们交好,就得尊重他们的习俗不是吗?

这么一想,我也不免有些后悔刚才的莽撞行径。我是客人,在主人家里理应遵守他们的规矩,这不算什么丢脸的事。只是一时我没反应过来,还真的得好好反省反省。

回到家后的我还是有些闷闷不乐。本以为和小高家人的首次相聚很成功,却在最后关头搞出这么一出。我打开手机,犹豫要不要给小高发条信息道个歉,但又觉得有点难以启齿。

正当我纠结之际,手机突然响了起来。竟然是小高打来的电话!我颇为吃惊但也松了口气,看来小高还是愿意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

“喂?小高?”我接起电话,有些犹豫地开口。

“你好。”电话那头小高的语气很平静,“刚才实在对不起,我们也可能反应过激了。其实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很正常,你若不嫌弃,我们今后还是可以做朋友的。”

我激动地坐直身子:“不不不,是我需要道歉!我太莽撞了,没有尊重你们的习俗和文化!这段时间我会好好学习,争取成为一个懂规则、会尊重别人的朋友!”

“好啊那就这么说定了!”我高兴极了,觉得自己跟小高之间的友谊似乎更上一层楼。

挂断电话后,我对自己刚才的失礼行为有了新的思考。或许我们不该用自己习以为常的文化标准去要求他人,而是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思考。这就是所谓的“文化敏感性”吧。如果我足够了解中国人的想法,也就不会在小高家里犯这样的错了。

这件事成为我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之后,我下定决心从各个方面学习中国的语言、生活习俗、工作规则等,争取真正融入这个伟大的东方文明国度。这既是对自己前途的考量,也是对这个古老民族的基本尊重。

我时常警醒自己,文化差异不能成为判断或贬低别人的借口。相反,它更应该激发我们主动去理解、包容和学习。当世界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走向融合,这种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也就愈发重要了。

我开始主动学习了解中国的习俗文化。比如,在中国人眼里,食物是很私人化的东西。你不能因为两口子关系好,就直接拿起别人碗里的食物吃。这样会被视为极不礼貌的。再比如,在中国人家里做客,主人会非常注意客人面子,绝不会让他觉得不适应。而客人也要尊重主家,遵守主人的规矩。

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原来对这些细节毫无敏感度,这就无法避免触犯到对方的”地雷“。我必须正视自己在这方面的无知,并有意识地接受新的理念。

就在我苦思冥想之时,小高的再次邀请将我拉回了现实。她约我一起去新开的中餐厅品尝地道菜式。我激动不已,把这视为重新开始的良机。

“得了得了,别这么见外。” 小高随手拍着我的肩膀,“今天就是放松一下嘛。走,咱们先吃吃看!”

当我们落座点菜后,我主动提出要照中国人的习俗来遵守餐桌礼仪,从添饭递菜到就餐顺序,我一丝不苟。小高被我逗乐了:“你啊,我就说不用你那么认真。中国人多数也就那样嘛,过来人不会真计较的。”

小高的话让我又陷入了迷茫。原来我以为必须严格遵守的规矩,在中国人眼里也允许有弹性。这反差着实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就在两天后,我和一位中国 同居的外国友人聊起此事。她犀利地指出:“其实很多中国人自己都不遵守那些传统呢。他们只是在外国人面前突然盛气凌人,要求别人无条件遵照。这叫‘双重标准’!”

我惊得合不拢嘴:“真、真的吗?那他们岂不是在刻意为难我们外国人?”

聊完这场我恍然大悟。原来我面临的不仅是文化差异。更多的时候,是一些中国人自己都未必严格遵循的潜规则。我不应被它们束缚,而要顺应本地实际情况灵活处之。

时至今日,我的文化敏感度已比从前高了不少。这得益于我主动学习的努力,也得益于和中国人真诚交流的过程。确实,世界万物都在发展变化着。任何文化都不该固步自封,它们终会随着开放融合呈现新的生机。

这件小插曲让我认识到,在这个多元纷杂的世界,我们更需要学会包容、体谅与自省。只有永葆谦卑求知的心,才能与异域的智慧真正相遇。

我开始主动和更多中国人打交道,希望通过亲身接触加深对这个古老东方文明的了解。有一次,我受邀前往一位中国朋友的家聚会。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再次检验自己了解程度的好机会。

我提前查阅了不少中国年轻人聚会的相关信息。他们似乎挺注重打扮,喜欢互相献殷勤表示友好。我根据建议精心准备了几种小礼物,包括特色红酒、进口巧克力,当然还有一小包我老家特产的辣条零食。

来到朋友家时,我热情拥抱了一圈与会的年轻人,并送上准备好的小礼品。大家都露出开心的笑容,纷纷表示感谢。我暗自松了口气,庆幸自己没有再次犯错。

随后一位叫作小杜的年轻人主动提议,我们一起来玩真心话大冒险这个游戏吧。“这下难倒我了。”我有点尴尬,因为对这个游戏完全不熟悉。还好小杜热心为我讲解规则,并让我先来问一个问题。

“好问题好问题!”小杜拍手叫好,“我先来吧!其实很多中国人包括我在内,也有不少对美国文化的误解啊!”

我连忙说道:“请讲讲吧,我非常想听听这方面的看法!”

“比如美国学生安静举手发言的画面,给人的感觉你们都很守规矩。”小杜笑着说,“结果我们来美国交换后才知道,美国大学生平时交流起来很放得开的!”

“没错没错!”我也跟着笑了,“其实现在美国高校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不像电视剧演的那样安安静静!”

“我完全同意!”我开心地和小杜击个掌庆祝我们达成共识。

从那次聚会后,我逐渐意识到,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与中国人眼里的外国,都还充满了无数错误观念。这种误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和经验来调整改善。因此,我们更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不仅是我个人的经历,也是这个多元纷繁的世界需要具备的共同美德。当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去接触、理解甚至体验异域文化,我们距离真正的世界大同,就更近了一步。

在中国生活的日子让我认识到,世界万物皆在变动,今日你以为正确的,未必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唯有脚踏实地,才能接近真知。

有一天,我和中国女朋友白晓庭参加一场中西文化交流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台上一位中国学者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之间的博弈日益激烈。他呼吁青年一代提高警惕,不要被西方的”话语陷阱“所迷惑。

我不禁皱起了眉头。难道这学者眼里的西方,就像是什么洪水猛兽不成?我看了看一旁神色严峻的白晓庭,不禁感到一丝恼火。

“他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偏激了吧?”下场后我忍不住对白晓庭说,“西方社会哪有他说的那么坏?这难道不是在散布不必要的恐慌吗?”

没想到白晓庭却反问我道:“但许多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的手法也很令我们不舒服啊,为何你们可以指责我们,我们就不能反击回去?”

我张口结舌,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我突然意识到,白晓庭说得有道理。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文明互鼓的过程中,双方都会在自我防卫的本能驱使下,对“异己”采取攻击或贬低。

“你说的很有道理。”我点点头,望向白晓庭的眼神多了几分钦佩。“人之常情便是如此。既然大家站在自己立场上看问题都难免偏颇,不如我们就这件事情好好交流下看法,顺便提高下互相理解如何?”

白晓庭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于是我们找了家安静的西餐厅,边品尝美食边就中西文明的话语权、影响力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我原以为这会是场辩论大战,没想到白晓庭的思考出乎意料的成熟稳重。她不像那些歇斯底里的愤青,而是一边耐心倾听我的观点,一边理性阐述自己构想。等我们就中西文化的认知差异、潜在偏见等你来我往讨论了一个多小时后,我感到自己的思维似乎被打开了新天地。

就我个人而言,世界上没有完全正确或错误的东西,我们需要的,是培养包容不同声音的胸襟。这种理解需要从日常点滴做起,而我,将从自己开始。

我加入了一个中外文化交流协会,并成为了活跃分子。这里不仅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外友人,也会举办包括文化讲座、志愿服务、夏令营等丰富活动。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为增进相互理解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一天,协会组织我们为孤寡老人送去慰问品。其中有一位老人家姓白,已经90高龄,但精神头却很好。送完慰问品,我被老人家的生命力深深打动,留下来听他讲起的往事。

“咱们那一辈,可经历了新中国最艰难却也最接地气的岁月。”白老头神采奕奕,“要说吃苦,就数我们这些见识过旧社会的最明白了!”

我静静地听着,内心升起了强烈的同情和敬意。这才是中国,这样接地气的普通老百姓群体,他们承载的不仅是个人命运,更是这个古老民族千锤百炼的历史印记。我不禁为自己还停留在片面的中国认知而感到惭愧。

“不过现在年轻人也真不容易,得面对这么快速变化的世界。”白老头感叹道。

我连忙接口说:“您说得对!中国的变化速度之快,令我们外国人也叹为观止。我现在才逐渐理解,中国人的生活在遇到每一个分水岭时,都不得不主动适应新的环境、接受全新的思维方式。这其中的艰辛实在令人侃侃而谈。”

“老先生,能遇到您这样乐观开朗的长者,真是我的福分!”我由衷地说,“我也希望通过不断交流,带给更多外国人像我这样的启发和触动!”

“好个年轻人,言之有理,见解独到!”白老头乐呵呵地拍手,“你这样的外国青年多参与中国现实,对改善中外关系大有裨益!去吧小伙子,这里老头子支持你!”

我激动不已地与白老头击掌告别。路过协会时,我查看了下志愿者交流群,发现已经有十几条留言在讨论刚才的慰问活动。大家都被老一辈中国人的乐观豁达所感染,表态要从日常行动做起,让这份穿透时光的人文精神砥砺当代。

读完这些,我不禁红了眼眶。体会生活在历史洪流中的中国老百姓,原来可以这样感人肺腑。而真正融入其中的外国人,也会由衷地被这种朴实气质所感化、被这种顽强拼搏的生命热情所激励。

人生短暂,我更要珍惜与这个深厚古国每一次的邂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美国   习俗   中国   零食   规矩   外国人   情商   家里   主动   父母   中国人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