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招生难 行业探索“老幼同养”新模式

本报记者 黎竹 刘旺 北京报道

从“一孩难求”到“幼儿园关停”, 新生人口减少对幼儿园招生的影响逐渐凸显。

多位幼儿园管理者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招生问题或将影响其运营模式并发生新的变化,目前也在尝试探索托幼一体和老幼同养的新模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幼儿园可以借此机会实现精细化转型,这有助于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他认为,普惠性教育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当下民办园需要更多的财政经费投入,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探索新模式。

探索新模式

近日,媒体报道,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怡乐中街的颐泽幼儿园因为招生问题,经营不善,面临关门。根据该幼儿园官网介绍,其性质为民办园。

上述情况并非个例,在2021年全国在园幼儿数量首次出现下跌后,2022年全国幼儿园数量也首次减少。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在民办教育方面,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比例超过一半的民办幼儿园,比上年减少6213所。而普惠性幼儿园比上年增加1033所,增长0.42%,占全国幼儿园的比例为84.96%。

上述数据亦显示,2022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5万人,比上年减少177.66万人,下降3.70%。

事实上,从去年春季开始,有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孩难求”已存在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多个民办幼儿园,部分公办幼儿园也出现了生源不足的现象。据记者了解,部分机关幼儿园也开始对外招生,不再硬性规定家长必须是本单位职工。

苏州尔家幼教集团董事长朱惠芳分析,出现这样的原因是部分已规划的幼儿园仍在建设,一边是幼儿园数量增加,一边是幼儿数量减少,形成了幼儿园学位供大于求的局面。

全国政协委员施维雄曾告诉记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虽然接受政府限价收费及财政生均奖补,但由于对室内外环境、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等要求较高,需要相对较高的投入,同时社会资本普遍面临选址、融资等难题以及建设运营成本高等风险,多地普惠幼儿园的收费与政府生均补贴之和远低于实际生均培养成本,致使幼儿园收不抵支,其运营遇到瓶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缓解这种现象可采取托幼一体化方式,鼓励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入托,既可以有力扩大普惠托育的供给,也让普惠民办园摆脱生源困境。

储朝晖认为,幼儿园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做精细化,这意味着要减小规模,对超规模的幼儿园进行优化,推动实现优育的目标。他指出,在一些县城还存在一部分超规模的幼儿园,教育部规定每个幼儿园可容纳340个幼儿,但以他长期调查的经验数据来看,幼儿园各级班数不能超过3个,按照小、中、大各3个,每个班25—30个孩子,幼儿园总幼儿数不超过300个的适度规模是未来学前教育的方向,更有利于其高质量发展。

朱惠芳认同“缩小班级规模、提高幼儿园师生比”的解决方案。她认为优化资源配置,将节省新建幼儿园的费用用于现有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建设,适应学前教育的现代化要求,有利于促进个性化教学。而且应该根据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实际需求,统筹规划幼儿园数量,对部分已规划的幼儿园可以缓建、停建,做到精准建设。

同时她告诉记者,在苏州部分地区,幼儿园及其集团也在寻找解决办法,统计现有幼儿园的资源空置率,把多余的资源、人员调配至“一老一小”、社区等服务,实现人员转型和场地再利用。

当下,在“一老一小”社区居家服务体系建设成为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后,“一老一小”的新模式也开启了初步探索。

据记者了解,国内目前开展“老幼同养”模式的机构仅有三家,分别位于武汉、南京和贵阳,但也面临不少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是空间上老人和幼儿的生活区域彼此独立,有各自的厨房、餐厅与活动区域。但是需要两套不同的管理人员分别负责老人和幼儿的日常生活与照料护理,这意味着人员配置上的开支也是双倍。因此,这也需要在财政上有一定支持。

一位幼儿园管理者也向记者透露,目前确实在做这样的尝试,在地理空间上紧邻设置养老设施与幼儿设施,企图实现幼儿园的转型和老幼群体的互惠互利。但由于老幼群体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差异较大,在饮食、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要求不尽相同,且机构工作人员多为幼教出身,在照料老人方面缺乏经验,在日常工作中也难以做到老幼兼顾。

专家指出,“ 一老一小”社区要构建的是以兼顾家庭养老照护和儿童照护需求为目标、以社区和家庭为依托的服务体系。由于养老和托育分属不同政府部门管理,为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推诿,相关部门机构应增强沟通与合作,统筹规划老幼同养模式的发展。

普惠性托育需求旺盛

“十四五”时期,国家在公共服务发展方面强调着力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储朝晖指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就是教育类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主要目标。

多位青年采访对象向记者表示,就近的普惠性托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育成本,从而缓解他们的生育焦虑。据了解,目前成都市的托育机构多为民办,托费一个月在2000元—5000元左右,但家长会疑虑其质量。因此,鼓励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亦有益于补齐公办托育机构缺乏的短板。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托育服务作为重点来发展,要使每千人的托位数(托育学位数量)从目前的1.8提高到4.5。在拓宽普惠托育供给渠道上,幼儿园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17个国家部委联合发文,明确表示“在满足学前教育普及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的幼儿”。

去年刚生二胎的李莉(化名)把二宝送进了一家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她提到:“之前老大就在这家幼儿园上过,感受到各方面都不错,所以老二也送过来了。”而李莉的邻居则把年龄差距不大的两个孩子送进了同一家幼儿园,认为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兄妹感情,哥哥也可以照看妹妹”。

对李莉这样的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家或者公司附近的幼儿园是他们托育的优先选择,一些接收1—3岁儿童的托育机构“收费会比请育婴师(照顾0—3岁婴幼儿的专业人士)便宜,但感觉不是很正规”,而育婴师的价格“长时间吃不消”。据记者综合一线城市多家大型家政公司所了解的情况,育婴师薪酬按等级不同每月7000元—15000元。

储朝晖认为,“幼儿园的普惠不单单仅靠公办园就能解决,办学主体多样化和办学机制的灵活性都是支撑实现普惠性托育需求的有效推手。”

虽然托育服务的供给与家长需求还有差距,但办托班的幼儿园近年来逐渐增多,其中民办幼儿园是主力。

苏州市吴江区的一家民办幼儿园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年轻夫妻对托育有需求,他们从2018年起开设托班,招收2—3岁的孩子,托班人数逐年增加,目前约占全园孩子总数的三分之一。

朱惠芳透露,苏州园区和新区要求每个幼儿园开办托班,苏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按照相关规定对开设托班的幼儿园给予补贴。

据记者了解,苏州市从2020年开始要求新建、扩建幼儿园都要开设托班,无特殊原因不取消托班,并鼓励幼儿园发挥专业资源优势实行托幼一体化管理。2021年后新建、扩建幼儿园的,将开设托班纳入幼儿园设计规划配套之中。同时,该市加大了托育机构财税资金扶持力度,对于通过卫健部门备案且以不高于普惠托育服务价格收托适龄婴幼儿的社会办托育机构(包括民办幼儿园),给予每个托位不低于1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资金补助,以及一定的普惠托位运营补助。

银座幼教党总支书记、董事长袁霞向记者介绍,其所在集团采用多种形式提供托育服务。社区嵌入式托育园定位是小而精,服务于两公里半径之内的家长,可以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周末活动等服务;幼儿园中的托育班则利用幼儿园的空余场地开办2—3岁托班,满足家长送托需求;“合作办园”模式则充分发挥品牌、资源优势,积极协助各大企事业、政府机关等用人单位,以委托管理或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形式,合作举办爱心托育园;还有在筹建过程中的家庭托育点,正在积极探索。

熊丙奇表示,要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普惠托育,有必要把当前的学前教育财政性教育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从5%提高到9%;同时,明确学前教育教师和义务教育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提高幼师素质及学前教育质量。

在幼教从业者看来,托幼一体化是有门槛的。储朝晖提示到,由于1—3岁和3—6岁儿童的能力特征、行为特征以及需求差异都较大,需要不同的专业人员养育,因此具备相关条件的幼儿园应在具有相应资质的情况下,才能够进一步开设托班。

据了解,2025年托幼人才缺口预计高达200万,但同时,托育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师资缺乏等“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长期以来,高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3—6岁)的幼儿园人才居多,早期教育专业(0—3岁)的人才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幼儿园   老幼   苏州市   托幼   学前教育   幼儿   数量   需求   记者   机构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