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只有4层,文物却很丰富,明清皇室收藏的物件颇多

原题:《香港故宫行 | 邹家洁》


香港西九龙,人工填海造出了40 公顷土地,呈现出规整的六边形,绿地与绿地之间散落着戏曲中心、艺术展厅、剧场等场馆。从九龙高铁站向西10分钟左右,便是西九龙文化公园的一片绿地。绿地里矗立着一个如同古人帽冠一样方正的建筑,那便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它上宽下窄,上方的外墙壁为一层层米金色格栅状,如同千层酥一样,下方却是纯净的朱红色。香港故宫外观如同一个方形大鼎,中空天井设计,骤然矗立在西九龙文化公园。

我是上午11点多到达的,公园的一大块场地被围了起来,接近年末了,有的公司正在开展团建活动,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正是“跑步祭”的日子,所以一大抹蓝色就这样一直停留在公园里,不管在哪个方向都挥之不去。不过我依然试着无视他们,径直向前走向香港故宫。

香港故宫的入口在西南侧的一个平台上,地面呈灰色,大约一层楼高,通过如此的一个高架广场进入。入口处的大门亦参照了故宫的门钉装饰设计,采用朱红色作为主题色,似乎梦回紫禁城的红墙与大门,引得游客们如同一群群被花蜜吸引的蜂群一般,纷纷在墙边拍照打卡留念。

香港故宫三面环海,站在中庭,放眼就是海滨广场、香港天际线(高楼与天空组成的美景)和大屿山,风和日丽的天气,绝对是双倍的视觉享受。

香港故宫与故宫一样,采用了中轴线布局,不过香港故宫是独特的立体中轴线的结构,也就是说从垂直方向(不同于故宫的平面方向)上对称布局。

中庭天花似竹帘又似轻纱,让人忍不住直呼高端大气又低调奢华,就连展品的打光也不同寻常。

香港故宫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内部共有四层,设有9个展览厅,包括常设展厅和特别展厅。每层都有一到两个展厅。遗憾的是,因为没能买到两个特展的票,所以我只能放弃在这篇文章里介绍西方肖像画与三星堆文化了,转而专注于参观常设展厅中各种与清代有关的文物了。

一楼展厅展出的是紫禁城的历史,紫禁万象——主要介绍了清代紫禁城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包括它那因能发出“金石之声”而得名的金砖、融合满汉风格的龙袍以及顺治与康熙曾使用过的弓等。不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来自明清皇室收藏室的物件:

商代的铜鼎与良渚时代的玉琮:虽然比不上司母戊大方鼎或者玉琮王那样令人印象深刻,但也有着自己引人注目的地方。皇室收藏的青铜器都附有造册,里面详细记载了这些青铜器的尺寸与外形特征,如同现代博物馆的管理模式一样;除此之外,玉琮上多有刻字的装饰,上面多是皇帝所写的赞美诗。

与现代博物馆使用的托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带板,以及紫禁城里收藏的外国器物:溥仪那台有着巨大喇叭形播放装置的留声机,据说他很喜欢用这台留声机听西方古典乐与京剧,他常常向东方百代,中国第一家唱片公司,购买这些唱片,而东方百代在1952年迁至香港,被英国电气音乐有限公司收购,但百代唱片公司仍然存在,甚至90年代还为一些著名的歌手们录制唱片。

康熙曾经使用过的望远镜与四分仪:这些来自于当时的西方传教士,据说康熙对这些西方事物十分着迷,而这些都被传教士写进了他们给教宗的报告里,同时康熙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与他那个同样高寿的孙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既让人觉得惊奇也让人觉得无可奈何。

这些小物件不仅仅具有文物价值,还有生活的情趣、生活的细节以及很多宫廷生活背后的故事。他们默默讲述着皇帝的性格、皇帝的爱好,甚至是不为人知的情感宣泄。

二楼展厅展出的是紫禁城的日常生活,紫禁一日——主要介绍了清代宫廷生活,展示了清代宫廷生活的文物:主要以乾隆皇帝的日常生活为主线,从他早上起床开始到夜晚入睡结束。呈现了宫中人物的衣食起居、治国理政、敬天事神、家庭喜忧等情景,反映了十八世纪紫禁城的生活点滴,这里充满了各种日常生活化的物品:

新年装饰用的花瓶里插着梅花的画、绘着”梅兰竹菊”四友图的屏风以及葫芦形状、上面写着“大吉”字样的葫芦挂屏两件。不过我个人很喜欢那一系列与《兰亭集序》有关的器物,包括刻着《兰亭集序》全文的玉如意和《兰亭图》的六棱盒以及一些据说由乾隆皇帝亲自摹写的袖珍版《兰亭集序》。这些都让皇帝的形象不再如历史书中描写的冰冷而且深不可测了,相反,他也有了情感,有了温度:他会在工作之余临摹书法与创作诗词,也会在夜里独自哀悼早逝的妻子。

展厅通过多媒体方式,参观者躺在地上看着天花板上直径约5米的大屏幕,就可进入乾隆皇帝的梦境,屏幕里渐渐投影出乾隆皇帝与孝贤纯皇后的画像,以及龙、凤凰等元素,耳边的扬声器里轻声播放着皇帝写给皇后的诗《梦》。在梦里,乾隆皇帝看到了皇后突然出现,后又突然消失,像平时一样叮嘱家事。等他梦醒过来,方才知道是一个梦,“醒看泪雨犹沾枕,静觉悲风乍拂帷”。此时的乾隆泪流满面,他不仅仅是皇帝了。我感觉历史似乎更加鲜活了。

三楼展厅展出的是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凝土为器——主要展示了明、清两朝的宫廷典藏。陶瓷除了广泛作为民间日常用器外,亦用以展示统治者和贵族阶层的地位和品味。这些展品既是各时代的精品,也是中国陶瓷史的缩影。

图源:作者提供

但是令我影响最深刻的是5号展厅,器惟求新 — 当代设计对话古代工艺: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艺术价值,以及传统工艺对当代设计理念和文化生活的影响。

现代中文所用的「设计」一词虽于十九世纪末才为人广泛应用,但中国匠人构思及创作器物的传统已可上溯至数千年前。这些古代设计蕴含对创新的执着、对物料的实验精神,或是对用家体验的考虑,与当代设计思潮契合。本次展览精选故宫博物院一百余件工艺瑰宝,以设计、制作及使用三个角度解读中国传统工艺的艺术价值。展览亦与香港的优秀设计师合作,展示了传统工艺对当代设计理念和文化生活的影响。

我仍然记得乾隆款缠丝玻璃撇口瓶以及由白玉制成的云纹豆形灯盏。

乾隆款缠丝玻璃撇口瓶乍看之下让人误以为是现代产物,红、蓝、白三种颜色相间,红、蓝两色的玻璃条旋转成纹,口部和底部添加碧绿色玻璃作装饰。设计简约而富动感,制作程序繁复,与平常的概念不同,制造玻璃的技术早在汉代就传入中国,但是早期只是被当成玉的下级替代品,康熙时才在北京建起玻璃厂,直到乾隆年间人们才能制造出此种独特而高超的吹制彩色玻璃技术。

而汉代云纹豆型灯,也是一件出奇精巧的实物,既具美感又非常实用。它的结构十分简单,分别由座、柱、盘3块玉雕成,造型流畅,纹饰精美,显示出精湛的雕刻技术。在盘中心雕刻五瓣团花以放置灯芯,又将手柄设计成浮雕花纹方便稳握,既具美感又非常实用。让人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慧。

香港故宫只有四层,七个常规展厅而已,然而这些展品的质量的确让人叹为观止。在这样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里,能看到有一个中国文化的代表博物馆实在是十分让人感慨的。里面的文物也是整个中国大陆上数百年乃至数千年无数来来往往的人所留下的痕迹,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只有这些文物依旧伫立着,诉说着几千年来的记忆、然而斯人已逝,只留下这风云散尽的舞台,静静倾听着后来人的脚步声。

作者简介

邹家洁,已退出职场生涯,喜欢行走在路上,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故宫   香港   紫禁城   文物   乾隆   兰亭集序   皇室   物件   明清   中国   康熙   皇帝   展厅   收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