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大家都开撕了,是因为今年的手机不好卖了吗?

鲁sir寻思这还没过年呢,机圈的炮仗就先点起来了?


是,每年年底确实都是机圈最热闹的时候,今年更是因为骁龙8 Gen3和天玑9300档期提前,各家的新机不断往外冒,相互比拼的更加火热。


但是这几天接连发生的大厂高管亲自下台“互撕”的事情,让人不得不感叹,产品之上各家努力宣传营销,舆论之下各家高管突出一个“儒雅随和”。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各家如此“敏感”,甚至不惜正面“硬刚”,是因为销量不佳吗?还是因为新仇旧恨积怨已久?答案可能都有,背后可能都是压力和无奈。


01

先说大环境,销量问题


不说全球咱们就看国内,根据市场分析机构IDC最新给出的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6705万台,同比下降 6.3%。而另一家分析机构BCI近日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11月(W44-W48),中国手机市场新机激活数量为2871万台,同比增长了12.7%,苹果以21.1%的市场份额仍位列市场份额的第一位。


那么这“一降一增”确实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可否认,今年的智能手机市场在已经过去的前几个季度确实过的不怎么舒服,618、双十一这两个中国人的购物大节,各家厂商都十分默契的没有发很高调的“战报”,也没有透露具体销量。


但是,从今年11月的数据来看,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大有回暖的趋势,并且未来的12月,这个趋势还将继续保持下去,迎来增长。究其原因:


一个是因为年底了,无论是准备新年礼物,还是各大公司、单位年终奖的发放,消费者们的换机理由和换机资本都会比之前格外充分


二是因为诸如骁龙8 Gen3、天玑9300这些新旗舰芯片的终端,要比往年更早的投入市场,并且各家一开始就将这些新旗舰芯片终端的价格定的非常有竞争力,同时像骁龙8 Gen2、天玑9200这些上代旗舰芯片的终端价格也会随之进一步下探。


一边是需求和财力的上涨,一边是手机价格的下降,这又出现的“一增一降”,恰是各大厂商挽救今年颓势,重新发力的最好时机。所以也难怪,大家都在唱衰的iPhone 15,一降价,就又重夺市场份额,销量霸榜电商销售前三。更难怪各厂商为了抓住这可遇而不可求的契机,大力营销自家产品,甚至不惜在舆论上兵戎相见。


02

再来讲各品牌之间的“恩恩怨怨”


可以说这方面是集“国产厂商内卷、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各品牌饭圈化、粉丝博弈”等要素,最终催生的现状。


只是细想一下便不难看出,其实这些要素最终无一例外的,都会在同一个交点上迎来交集——销量,而产品销量,最终都是要服务于品牌收益。


大到果粉和安卓粉丝谁更好用的争论,小到各品牌之间粉丝们相互的对比和吹毛求疵,消费者的诉求无非就是想让自己手上的产品、自己爱买的品牌能够比别的品牌更好、更强,证明自己的选择才是精明的,同样的价格你的产品差你就是冤大头。


所以最终消费者(尤其是品牌拥护者们)的选择将会影响产品的销量,产品的销量又关乎品牌的收益,为了尽可能把产品卖得好,让品牌多挣钱,消费者们的诉求也自然而然就会倒逼回厂商那里,让他们做出改变。当然这其中包括产品本身所有的硬件细节,以及最终的价格。


对于追求性价比的子品牌们来说,消费者一定要看到产品的“物超所值”;而对于追求细节的旗舰主品牌们来说,消费者一定要感受到产品的“物有所值”。


于是乎,无论是“物超所值”还是“物有所值”,当两个赛道的品牌开始进行各自“头名”的竞争时,如此白热化的阶段,品牌和其拥趸者自然无一幸免都要参与进来:品牌需要说服行业自己比对手强;粉丝则要说服对家的粉丝,自己手里的产品才是更胜一筹。


所以才有了今天品牌们台上PPT花式自创各种“比较法”,台下粉丝们拿着放大镜找对家产品的瑕疵,之后在互联网上制造一个又一个热搜,一波又一波舆论。


如果前面分析的大环境是诱因,是导火索,那么各品牌之间如今的激烈竞争,便是被顺带引爆的炸药,是雪花堆积的雪崩。


就比如最近的华为小米专利之争,Redmi一加的“阴阳师”大战,都是老世家之间的恩恩怨怨了。当然我们应该庆幸,起码从这些事情来看,数码行业的生命力还是格外旺盛的。(吃瓜笑


华为和小米的事情,更像是高端知识分子之间的辩论,也符合它们旗舰品牌的定位。前者是无数自研专利加身,武功高深莫测的大师;后者是奋起直追,近几年也在不断通过自研技术丰盈自己,功力见长的后起之秀。前者与后辈之间的切磋本就是常事,也不失为一种好事,只是因为前辈的失语和固有印象而否定后辈的努力和成就,与台面公众之上,与台下舆论之内,大师都会显得有些失态,后辈们必然怒火倾烧之。


不过好在事实是不会骗人的,翻一下“中国专利公告”答案自会揭晓。小米龙骨转轴对应的专利号为:CN212297248U;华为水滴转轴对应的专利号则为:CN116074415A,从专利图中也不难看出,双方确实存在设计上的差异,虽然都呈现“水滴型”结构,但小米的下端结构件是支杆,华为的下端结构件用到的是旋钮。

i" class="proofreadSignClass errorWordMark">

n9wj30sg1q6q8k.jpg"/>


并且从专利申请时间判断,小米确实早于华为,但华为却是更早使用这种构型的公司,在21年完成商用并在同年申请国际专利。所以,这更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的美好巧合,毕竟高手之间才最懂惺惺相惜之感,只是有一方先点起了暧昧的火,另一方自然要掐灭的。


只是苦了粉丝,不知道还要埋头找寻多久的论据,企图说服自己才是正确的一方。


至于Redmi和一加的故事,都已经数不清这是拍到第几集了,最新的Redmi K70系列和一加 12的纷争似乎是注定的,两方就像是战场上硬碰硬的武将,都在找寻对方身上的破绽,企图一招将对手按死。


故事的开头还是要从“一加不再只做旗舰”开始,从一加9R和红米K40 Pro的初次对垒,到Redmi K70系列和一加 12的“阴阳师”大战,都是追求性价比的品牌定位,都是真正走量关乎品牌业绩的砥柱产品,从售价到质感到细节功能到屏幕到现在的“胶水大战”,从暗自较劲到PPT比拼到发布会公开对垒到高管微博正面硬刚,两边充满火药味的竞争从未停止,而高潮,永远在下一波博弈中。


但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每一个中国人都懂,之前都在说Redmi和一加对拼拼死了iQOO和真我,但是在今年,Redmi K70系列和一加 12的结局却是由真我GT5 Pro一锤定音,iQOO 12 Pro顺带收了波渔翁之利。


Redmi一加两家粉丝有不少连夜“叛逃”,临时加入真我粉籍,高举“徐起广场”的大旗,在无数能够留下文字的地方高喊全体起立,真我牛逼。至于啥时候重回旧阵营?就看老东家下一波营销的价格够不够给力了。


确实,消费者的选择永远真实,真我GT5 Pro也真实上演了什么叫“隐忍之后的歪嘴一笑”,在Redmi和一加争得面红耳赤的同时,真我风轻云淡,一边展示着自己温文尔雅的“大格局”,一边用价格和实力的“温柔刀”,成功的“背刺”了竞争对手们。



当然还有勤勤恳恳的iQOO,人家早就已经有了“鸿鹄之志”,不在拘泥于单一的旗舰定位。自研芯片、潜望长焦还有背靠OriginOS 4这个体验上无出其右的系统,突出一个稳中求胜,发育不浪。



所以说,激烈竞争并非坏事,但是不能因此只将目光锁定在对手身上,消费者的情感输出也并非一厢情愿的无理取闹,最终还是要拿产品和价格说话。“利己”的消费者,终究才是最精明的选择人,情感的输出都不过是消费之后的附加品。


厂商们的据理力争不是为了要证明自己“永远年轻”,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正年轻”,不放过任何一次可能的机会,不低头任何一次可能赢得的挑战,不愿意,在时间的坐标里化为虚无,支持他们的粉丝,亦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华为   销量   小米   旗舰   年底   确实   粉丝   不好   消费者   品牌   价格   手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