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反转?女检票员让日本人先走后续:停职追责,真相曝光都散了吧

#实话实说#

“再好的公关都不如尊重消费者,品牌对消费者应当真诚以待”

中央财经大学刘教授的一番话,揭开了多少“大品牌”的遮羞布!

前有宝马因为一盒冰淇淋,市值连夜蒸发5个亿;后有吉X航空疑似优待外籍旅客而股价狂跌。

这两件事都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是什么品牌,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能把中国人与外国人区别对待,更不能搞优待外国人那一套!

然而当吉X航空连续两次对事件进行澄清,表示从未偏袒外籍旅客,并对事发过程再次进行回应后,网友不仅没买账,而且还发现了更大的漏洞。

这一次,不知道该航空公司还能否自圆其说?

12月11日,有记者再次因“让日本人先走,让国人留下”的事件,致电该航空负责人,对方再次进行了回复,具体如下:

1. 二位旅客均因迟到而耽误登机手续办理时间,按照规定,二人都不能登上航班;

2. 但工作人员在手录信息时,误把中国籍旅客(贺女士)的登机状态设置为“已登机”,所以不得不让该旅客登机;

3. 但该工作人员发放登机牌时,将中国旅客与日本旅客登机牌发错了;

4. 因时间仓促,在旅客登机前,该工作人员未能按照航空公司要求,再次核对旅客信息和登机牌信息;

5. 这就导致广播喊的是中国籍贺女士的登机牌,但登机的却是另一位迟到的日本旅客;

6. 航空公司已对涉事员工进行停职处理,该航班管理团队也在追责中,后续将加强对全公司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7. 该负责人还称,该航空公司及时承认错误,并且积极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作为一家中国航空公司,不会也不应存在偏袒外籍旅客的现象。

这样看来,事件还真的是发生了反转!根据该负责人的说法,他们确实是没有偏袒外籍旅客,但在这次事件中却存在着重大失误,同时他们的解释也难以服众。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解释中的疑点,以及这种失误会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信坐过飞机的都清楚,一般的流程是,到了机场后去到相应的航空公司选座位号,然后领取登机牌、托运行李、安检、候机、登机。

如果是一开始就发错了登机牌,那么无论是中国旅客还是日本旅客,都是过不了安检的。

因为即便安检口的录入人员将他们弄错,但门口的人脸识别却不会出错,所以这种一开始就弄错登机牌发生的概率很小。

其次,既然这件事是发生在登机前,那么就存在这两种可能,要么是他们过了安检后才发的登机牌;要么就是过了安检后又发了一次登机牌,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引申出了三个问题:

1. 浦东机场是可以先安检后发登机牌吗?这种操作是机场的问题,还是某家航空公司的问题?

2. 如果在安检时,都不能将乘机人与登机牌核对一致,这个安检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3. 即便是工作人员弄错了,那么当事人还会弄错吗?在拿到登机牌后都会确认自己的登机口和座位号,当事人会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吗?

这是关于登机牌弄错这件事产生的质疑,因为只要坐过飞机的都知道,弄错登机牌还通过了安检?这种事发生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

所以这个解释真的很难服众。

第二,关于工作人员误录信息,以及没有分出中国籍旅客和日本旅客这件事,并且还在登机前没有再次进行核对,那么明显就是工作人员的失误。

但造成这种失误的,难道仅仅是这位工作人员的错误吗?

根据涉事人贺女士的说法,在更改登机口时,无论是登机口的大屏幕上,还是她的手机上都没有任何信息显示,也许该航空公司,只是广播了几遍就算,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发生遗漏旅客的情况。

既然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为何不能提前通知,并且发信息?毕竟大部分航空公司都是如此做的。

没能做到这一点,也是该航空公司的不妥之处。

先是没能及时通知旅客更改登机口,后弄错登机牌、录错信息,导致日本籍旅客顶着中国籍旅客的名字提前上了飞机。

但这还是该航空公司最大的失误,最大的失误在于,贺女士自己留在了机场,但行李却飞去了大阪,这可不是一句“偶发性过错”能够解释的,如果深究的话,那么这或许就是重大安Q漏洞。

1988年洛克比空n,就是因为恐b分子,托运了藏有炸d的行李,但是人没上飞机,于是便毫发无损地炸h了飞机,造成270人s亡。

从此以后各大航空公司都严格规定,所有被托运的行李,必须和人一起走,否者就要把行李从飞机上卸下来。

所以在这次事件中,该航空公司不仅仅是弄错了登机牌和弄混了乘客这件事,更是没有做到把机上乘客和行李一一对上号,就直接飞走了,如果这个漏洞被别有用心的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这不仅仅是一起“疑似优待外籍旅客”的事件,更是该航空公司在流程和安全上的疏忽和漏洞,这才是更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的第十九条规定:旅客登机时,承运人必须核对旅客人数;对于已经办理登机手续但未登记的旅客的行李,不得装入或者留在航空器内,否则会被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进行警告、停业整顿或者5万元以下的罚款。

而公安机关也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的罚款。

所以在这件事中,不仅仅是弄错登机牌和乘客身份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更是乘务员、安全员、乘警以及机长所有人的责任。

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这种“偶发性过错”到底是“第一次发生”,还是“第一次被发现”。

因此该航空公司也回应了,他们不仅对涉事员工进行了停职处理,也对航班管理团队进行了追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做出处理,还能够及时弥补贺女士的损失,双方达成和解,这点还是值得肯定和点赞的。

只是希望,这真的是一次“偶发性过错”,经过这件事后,该航空公司能够真正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后将如何改正、该如何更好的服务旅客。

这也给所有航空公司提了个醒,安全无小事,只有把这句话常记心中,只有严格按照航空管理安全条例工作,才能把失误降到最低。

对于旅客来说,他们既是乘客也是消费者,既然购买了航空公司的机票,工作人员就有责任解答旅客的问题,让旅客的这趟旅程感到顺心和舒心。

而不是在出了问题后,柜台的工作人员一边玩手机,一边漫不经心的回答旅客问题,这样一来只会激化矛盾。

如果不是贺女士太过气愤,那么也就不会录下视频引发热议,所以正如文章开头刘教授的那句话一样“最好的公关就是尊重消费者”。

从某品牌因为一支79元的眉笔而被骂上热搜,到某4S店看不起客户买辆10万的车;再到某航空公司在弄错登机牌后,工作人员还一脸不在乎的玩手机。

种种事件都反映出,消费者在消费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别说顾客就是上帝了,就连把顾客当成普通人的最起码尊重都看不到。

因此这件事也给所有企业都提了个醒,再好的公关和广告,也比不上尊重消费者,而上一个对消费者搞差别对待的宝马,已经在多次敷衍公关后,付出了5个亿的代价。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偶发性   登机口   登机牌   安检   日本人   日本   航空公司   旅客   行李   真相   工作人员   消费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