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无法生育,黄歇把怀孕妻送给他,结果诞生了一成语流传至今

前言

在楚国历史上,有一位令人追忆的大臣,他就是春申君黄歇。这个人一生坎坷,历经艰辛,最后却以惨死而结束。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人生轨迹,这样的悲惨结局,是春申君自己一手造成的吗?还是有着外在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操纵?

一、为救楚国不惜身陷他国

公元前298年,楚国遭遇危机,秦师直指咽喉。此时春申君黄歇挺身而出,不惜身陷秦国,终使楚国苟延残喘。

秦楚交战,楚境涂地

当时,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压境,楚军节节败退。白起采取的是典型的秦国战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掠地,所过之处极其残酷。楚军士气低落,春申君黄歇看在眼里,心中无比焦虑。

他判断,如果这样下去,楚国必败无疑。于是黄歇积极争取朝廷支持,充当使者,前去秦国求和。

秦军猖獗,楚境涂炭

当时的秦军可谓是猖獗至极。他们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所不为。楚国百姓惨遭蹂躏,无数城池沦陷。楚军也难逃厄运,大败于秦军之手。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黔城之战。秦将白起聚集10万大军,雷霆万钧之势袭击黔中一城。楚军虽奋力抵挡,还是大败而归。秦军屠城后的残暴手段,更是令人发指——居民妇女被奸污后杀害,壮丁全数坑杀。

这种残忍手段无异于生灵涂炭。一时间,楚国人心惶惶,士气跌入冰点。黄歇目睹这等惨状,内心无比痛苦与悲凉。

春申君不惜为楚国背水一战

黄歇此举在当时是极其冒险的。毕竟,秦国一向嗜血成性,未必会接受求和。但黄歇明白,这是楚国最后的生机。于是他鼓起全部勇气,孤身深入虎穴,与秦王面谈。

这个举动背后,是黄歇对楚国千钧一发的焦虑。他明知前往秦国求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自己都可能送死。但是为了楚国得以苟延残喘,黄歇还是豁出命去,孤注一掷。

面见秦王,春申君语出惊人

面对秦王,黄歇语出惊人。他谈及两国长期争斗的代价,分析楚国对秦国发展的重要性。黄歇的金口玉言声情并茂,秦王也为之动容。

此时此刻,黄歇内心的焦虑达到极点。他明知一旦谈崩,自己恐怕难逃一死。可正是这份赴汤蹈火的决心,打动了秦王,终于让秦军停止侵略。

只是心存戒心的秦王,要求楚王太子等人留下充当人质。黄歇为楚国争取到喘息机会,自己却深陷泥潭,在秦国被扣留达10年之久。

10年沧海桑田,楚国小复兴

在春申君出使期间,楚国好不容易苟延残喘。在这10年里,楚国国力小有恢复,使得楚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只是黄歇本人,却在秦国被牢牢监禁。10年漫长岁月蹉跎而过,黄歇不知家乡是否安好。唯一令他欣慰的是,楚王曾暗中向他传信,表示国家已渐渐恢复元气。这也成为黄歇在囚禁岁月中唯一的慰藉。

黄歇忍辱负重,心系故国

尽管生活在敌国,受到隔阂与冷眼。但春申君的心,始终未曾离开楚国。

他时时刻刻关注楚国动向,多方打听故土消息。面对秦人的侮辱,黄歇也只是默默忍耐,从不还口。因为他明白,自己背负着救国的重担,绝不能在此时激怒秦国。

正是这种爱国之心,这般忍辱负重的品性,终于在10年后为黄歇赢得了重返故土的机会。

二、执掌大权仅一朝,功败垂成

10年人质生涯结束后,春申君凭借机智终于重返楚国。他扶持太子登基,一时间权倾朝野,功垂千古。然而好景不长,他很快就在一次政变中丧生。

黄歇护驾太子 出奇制胜

10年后,楚考烈王驾崩,太子仍被秦国扣押。楚国王位空悬,群雄出现,政局陷入混乱。

这个时候,黄歇终于等来转机。他凭心计成功营救太子出奔,秘密回到楚国。众人对此刮目相看,誉为神来之笔。太子很快即位为王,而黄歇随即成为新王手下第一红人,一时间无人能出其右。

命悬一线,黄歇破釜沉舟

太子还被困在秦国时,黄歇就在密谋营救。只是秦国防备森严,要救出太子难上加难。

这时,楚考烈王之死提供了一个绝佳良机。黄歇决定孤注一掷,他趁秦王外出巡游之机,火速营救太子出奔。一行人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冒着生命危险奔逃,终于冲破重围,回到故土。

面对一路杀机,太子心惊胆战。可黄歇从容指点,令太子在生死关头住心神。正是有了黄歇,太子才得以化险为夷,重登政坛。

春申君献妻求嗣 招来灭门

然而,好景不长。新王有生育功能障碍,黄歇为了楚国延续香火,不惜将自己妻子献给楚王。妻子果然为楚王诞下王子,一时间,黄歇声名大振。

其实在此之前,黄歇就已隐约注意到新王有生育残疾的可能。早在太子时期,新王就鲜少有后宫产下子嗣。若是王位空悬,楚国势必再度抛入乱局之中。

所以当新王有意向自己妻子求子的时候,春申君二话不说将妻子献了上去。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并不稀奇,毕竟为王分忧,是臣子应尽的天职。

只是黄歇万万没有想到,这份忠诚之举,最终竟招致自己灭门之灾!

妻弟谋反 引火烧身

黄歇的妻子果然为新王生下了储君,一时间楚国人心稳定。只是妻子的兄弟李园,看不惯春申君专权,暗地里开始谋划政变。

其实李园本就是一个心术不正之人。当初黄歇将妹妹献给楚王,他就开始怀有野心,想着日后怎么谋个官位自己当权。现在黄歇权倾朝野,李园心中自然无比怨憎。

于是,李园开始结党营私、暗收死士,等待时机除掉黄歇。在楚考烈王死后的混乱中,他率人攻入宫中,杀害了毫无防备的黄歇。功败垂成,春申君就此命丧黄泉。

三、死于政变,悲剧再现

238年前,楚考烈王驾崩,春申君黄歇在混乱中遇刺身亡。其死因政局动荡,亦属“无妄之灾”。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结果,真的是命运弄人吗?

李园图谋已久 借机下手

细究此事,李园已经野心勃勃,谋划已久。在黄歇献妻一事后,李园权力越来越大,已蠢蠢欲动。楚考烈王之死,正是其下手的大好时机。

那一日,李园率先进入宫中,手下埋伏在各关键位置。毫不设防的黄歇赶来吊唁,还未反应过来,就被杀手们乱刀砍死。整个行动行云流水,春申君柳落雁杳,从此一去不复返。

李园心怀鬼胎 谋害忠臣

原本,李园也只不过是想着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实权,彻底摆脱黄歇的控制而已。但是一旦有了这诛杀忠良的先例,李园的野心就更加膨胀起来。

他认定黄歇必定会在新王登基后独揽大权,到时候自己必然要受制于人。于是李园便生出谋害春申君的歹念,只要除去眼中钉,自己就可以顺理成章接手实权。

可见,李园之所以选择在新王登基之际下手,根本就不是因为王位继承所导致的混乱。而是有预谋、蓄意谋害的结果。唯恐天下不乱,这就是李园的真实用心。

功高震主 心生蚁穴

回想黄歇生前种种作为,或许这结果也是意料之中。他手段高明,权倾朝野,已经令许多心怀不轨之人深深忌惮。李园的行动只不过将这些隐忧化为现实而已。

这样的悲剧,在楚国历史上已经不知上演过多少次。也许,这就是名利场上追求权力的代价吧。

四、结语:悲剧或可避免

春申君之死,让人唏嘘不已。他为救楚国不惜身陷他乡,又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可终究还是功败垂成、死于非命。

细究种种迹象,这并非毫无征兆的“无妄之灾”,而是权利斗争的必然结果。在那个动荡年代,想要稳稳立足于权力之巅,恐怕难上加难吧。

黄歇本人有否避免这场悲剧的可能?

然而,细细品味,春申君的惨剧似乎也并非毫无转圜余地。

结语

诚然,楚国自古政治暗流汹涌,朝局颠簸难测。在那样的环境下求生存,对于任何权臣来说都极其艰难。但是,如果黄歇当初处理权力交接的方式稍稍明智一些,是不是也可以避免这场腥风血雨?

比如,他在太子即位为王、自己掌权之际,就应警惕权力交接过程中的潜在威胁。如果他当机立断清洗异己、稳固统治,也许李园就无可乘之机,最后的惨剧也可避免。

当然,这只是后世之人的空想。对于当时置身其中的春申君来说,朝局风云变幻,凭一己之力左右云谲难明。且权倾朝野之后,心性难免膨胀,也会在意识上疏于防范。

这样想来,春申君的悲剧虽非毫无迹可循,却也并非全然可以避免。只能说,在那个乱世,跌宕起伏的政治舞台上余地寥寥。我们后人不应妄加批判,只能无限唏嘘、追思这段惨痛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楚王   秦国   秦王   楚国   功败垂成   朝野   太子   成语   悲剧   权力   妻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