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仔”击破防沉迷“借壳”漏洞,专家:未保需多方形成合力

随着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的不断推进,“借壳游戏”“借壳充值”“渠道服权责模糊”等漏洞也随之显现。

近日,针对上述难题,《蛋仔派对》给出了“解法”,即推出包括小米、华为等全渠道接入高风险人群人脸识别机制、全平台设置未成年退款专属客服入口、上线一键禁止充值、禁止游戏功能等三大“防沉迷”举措。与此同时,也有专家认为,防沉迷工作不仅仅是未成年人保护系统的策划,也需要协同游戏厂商、学校、家庭等各方努力,形成合力应对更为复杂的挑战,既保护未成年人远离“沉迷”之扰,也要关注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三大创新举措击破“防沉迷”新难题

“防沉迷最严新规”实施已有两年之久,按下加速键的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尽管主流游戏厂商上线了符合“最严禁令”的游戏防沉迷系统,仍然难挡部分未成年人“借壳游戏”“借壳充值”的“防沉迷”漏洞,也有媒体发出“别让渠道服成为逃避防沉迷的渠道”的呼吁。

其中,由于运营机制的原因,“渠道服”一直都是未成年人防沉迷的“重灾区”之一。移动游戏多分为官服与渠道服,而渠道服是游戏厂商与平台合作运营推广的定制版本,渠道方参与游戏用户信息获取、流水分成、游戏联运等,在联合运营的过程中,双方在某些权利与责任的划分上,仍存在一定层面的模糊。

有媒体曾报道,在现实中,许多游戏“渠道服”在初始登录界面都会读取手机账号信息,甚至默认使用系统账号自动登录。这意味着,许多孩子可以利用家长实名注册的手机账号,凭借家长的成年信息“一键登录”任何渠道服游戏,畅玩无阻。

针对上述乱象,《蛋仔派对》开始“重拳出击”。12月8日,《蛋仔派对》针对以上问题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针对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游戏、充值等新难题,推出包括小米、华为等全渠道接入高风险人群人脸识别机制、全平台设置未成年退款专属客服入口、上线一键禁止充值和禁止游戏功能等三大“防沉迷”举措。

据悉,《蛋仔派对》已为小米、华为等渠道服接入AI未成年保护巡逻技术及人脸识别机制,针对大额消费、高频消费及疑似未成年等高风险行为,在支付环节调起人脸识别。该功能在头部渠道服试运行获得了显著的成果,近两个月内已累计拦截超500万次未成年玩家高风险行为。接下来《蛋仔派对》将对所有渠道服进行部署,预计在12月内完成。

针对全渠道设置未成年退款专属客服入口,《蛋仔派对》称将持续优化相关流程,加快审核及处理效率,以进一步帮助家长解决退款问题。截至2023年12月,已累计处理超过3万单疑似未成年相关退款申请,完成处理比率达98%。

就近日多家媒体的关注“家长联络群反映《蛋仔派对》游戏存在未成年人渠道服退款难”的问题,《蛋仔派对》坦言,在实际处理未成年人退款申请过程中,遇到了部分情况特殊的复杂案例,涉及“成年人多次代过AI人脸识别”等情况及“违规租售账号”等黑灰产问题,在判定是否为未成年人充值、账号退款金额等方面需要花更多时间,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处理时效。

据披露,截至目前,《蛋仔派对》就联络群登记的590多个退款申请中,超80%已经处理完毕。其中,经核实为未成年人充值的申请,网易方面均采取退款并封禁相关账号处理,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沉迷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还请家长给多一些耐心,我们也愿意积极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持续优化大家的体验。”

此外,《蛋仔派对》已上线“一键禁止游戏充值”“一键禁止游戏登录”功能,以从源头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家长只需通过“网易家长关爱平台”公众号绑定孩子游戏账号,即可24小时对孩子的游戏时间、充值情况进行全方位管理、干预。官方数据统计,目前有 800万家长使用了网易家长关爱平台功能。

治本之道:多方形成合力,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也关注其发展

“防沉迷”工作是长期性、系统系的重要社会议题。游戏厂商面临的问题不再仅是未成年人保护系统的策划,更需要思考如何与社会各界配合,协同应对更为复杂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多方协力,也要关注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表示,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问题的核心治理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地识别出未成年人身份,尤其是家长存在协助验证的情况,除非未成年人主动通过身份证等方式直接披露身份。“目前,国内还没有制定特别明确的标准。对游戏公司来说,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识别未成年身份,包括技术的方式,比如人脸识别技术。我们可以看到,平台企业实际上都有在做出不同程度的这个努力。”

刘晓春建议,平台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技术模型,增强算法去识别未成年人的能力。“我们看到网易的回复,他们也在不断加强这方面的技术,我们在监督平台的同时,也需要不断鼓励平台去做更多的努力,积极解决问题。”

此前,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一起未成年充值退款诉讼做出终审判决。法院认定,因孩子家长未能尽到监护人监管义务,曾通过帮助未成年孩子通过人脸识别认证等行为,放任其进行游戏充值,依法驳回其关于充值退款在内的全部诉求。判决书显示,网易已经采取远超法律要求的防范措施,主动在游戏中通过大数据定位、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进行未成年防沉迷保护,而当事人未能尽到法定监护义务,并以实际行动放任使用,才是造成未成年游戏并完成各种消费的重要原因。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认为,对于相关的游戏企业来说,也需要做好技术防范和治理、及时的客服处理以及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游戏企业在产品中设置一键禁止充值等功能,甚至可以在整个游戏行业进行倡导,并让广大家长知悉和用于事先防范,以更全面、更好地加强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但更重要的是,家长作为监护人,也有责任和义务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与引导。

此外,也有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专家表示,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关键在于实现多重主体和利益的平衡。对未成年人保护并非对未成年人行为进行管制、控制,而是从保障未成年人权利的角度,尊重他们的发展、成长的权利,不应当去剥夺、限制,而应当合理地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现行政策整体上是从保护的角度出发的,但对未成年人发展性关注比较少。在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过程中,平台、学校、家庭各方面应各司其职——平台对于防沉迷系统进行功能开发、技术创新,学校培养与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家长承担起对孩子的监护、关爱、保护职责,如此多方形成合力才能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好。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培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客服   网易   未成年人   合力   派对   漏洞   账号   渠道   家长   孩子   专家   平台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