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马拉松赛事总管邓万先:广马十年,伴其成长是人生一大幸事

组织裁判员培训、安排裁判员岗位、与医疗安保团队沟通、勘察赛道、统筹起跑发令环节、赛后成绩复核……自广州马拉松赛于2012年创办以来,广州市田径协会副主席邓万先就一直担任赛事总管,负责广马大大小小的事宜。每次广马开跑前,他总是要去赛道走一圈,这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情感寄托。“走在熟悉的赛道上,每一年都有不同的风景。”

在邓万先的眼中,广马的每一段赛道,跑者迈出的每一步,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暌违三年回归的广州马拉松赛即将迎来十岁生日,跑友十年广马的记忆被燃起,南粤奔跑热潮正席卷而来。看着广马成为国内传播影响力大、发展迅猛的马拉松赛事,邓万先感慨道:“与广马一同成长是人生一大幸事!”

“双金”赛事成长史:赛道不断优化,服务不断升级

从中国田协铜牌赛事到金牌赛事,从世界田联铜牌赛事到金牌赛事、白金赛事,这是一项马拉松赛事提升赛事等级的必经之路。交通便利程度、赛道环境和平坦程度、赛事整体流程顺畅程度、供给服务保障、裁判执法水平和精英选手的参赛人数,将直接决定马拉松赛事的口碑、号召力和吸引力。

2012年创办的广州马拉松赛在2013年获评中国田协银牌赛事,2014年起连续六年获评中国田协金牌赛事,2018年荣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称号,正式晋升国内“双金”赛事,是国内成长最快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回顾广马的成长史,邓万先有种自家儿女成龙成凤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让跑友在广州的城市跑道上感受无与伦比的参赛体验,是广马主办方的初衷。“要让跑者在赛前、赛中和赛后都有舒适感和好感,这就需要赛道不断优化,服务不断升级,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广马一直在寻找最优的方向,并努力做到最好。”

据邓万先介绍,广马的主办团队在起点终点、赛道路线的设置上殚精竭虑,在不断的调整中让赛事更加顺畅。“首届广马赛道路线途经东风路、中山纪念堂,但第二年赛事路线就避开了广州市区的交通主干道黄埔大道及东风路,避免城市交通阻塞的同时,也让赛道路线更加合理。”主办方一直在慢慢优化路线,一旦出现问题都会及时调整。“像今年恢复半马后,也对路线进行了微调,放弃了猎德大桥转弯后的隧道,主要考虑的是平坦的赛道有助于提升跑者的成绩,跑起来也更加舒服。”

前5届广马,起点和终点都设在花城广场的海心沙,为了更好地为跑友服务,2017年主办方将起点改在天河体育中心,“相比于海心沙,天河体育中心交通便利、设施相对齐全,运动员存包更加方便,也更有利于人员疏导。在比赛当天,体育中心的跑道一分为二,一条是赛道,一条是通道,这些设置更能提升参赛者的舒适度。”

邓万先认为,组委会在细节上处处见真章,引领着这项广州品牌赛事大踏步地向专业化迈进,让广马在成长蜕变中羽翼丰满,一跃成为国内竞技水平高、影响力大的马拉松赛事。

两万个定点标识,见证团队执行力和跑友素质

邓万先在竞赛类田径比赛已执裁几十年,但2012年首次担任广马赛事总管,对于他来说依然是巨大的挑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我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担任马拉松裁判,当时在大学城体育中心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最多也就60人,我们的裁判和保障团队只有十几人,但广马总参与人数达到几万人,这是简单的事吗?业务水平的提升,医疗安保协同作战等等,一切都在摸索中进步,所有人都是伴随着广马一路成长的。”交通、检录、赛道维护、安保、医疗、供给……这套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能否正常运转,考验着主办方的领导才华和团队的执行力。

回首过去9届广马,两件事让邓万先印象深刻。2020年广马是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为确保参赛选手的安全和身体健康,比赛采用分区集结、分批起跑的方式,根据防控要求,集结区的选手之间必须保持间隔,主办方需要在短时间内在天河体育中心按1米间距粘贴2万个标识。

“我当时心中有两个疑问:2万个标识能快速粘贴好吗?以前广马起跑时都是人挤人的场面,这一次参赛选手会听从安排站在指定位置吗?”带着这些疑问,邓万先看到两万个标识点在一夜之间被人工粘贴在集结点,比赛当天跑者们井然有序地站在标识点,人们担心的拥挤场面并未出现。“标识点的照片我一直保存在手机中,这不仅体现了主办团队的办事效率和超强执行力,也彰显出跑者的素质在全面提高,这是广马一路成长的缩影。”两万个标识点犹如满天繁星,照亮的是属于广马的“星辰大海”。

据悉,本次广马共有380名裁判员、591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与临时招募的志愿者不同,大部分裁判都是从第一届广马做到现在,“广州市体育局和广东省田协非常重视广马的裁判工作,最优秀、最专业的裁判员都集结于此。”除了裁判培训、赛前赛道“踩点”、赛后成绩复核等常规工作外,在水站和供给点的位置设置、物料投放上,裁判团队也会给出专业性的意见,“比如5公里或7.5公里的水站,对物料的摆放选点会根据赛道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不会机械地将物料和人员投放平均分配到每一个站点,像前半程跑友比较集中,裁判、保障人员以及供给也会安排多一些。”邓万先说。

邓万先(右)在广马赛前布置工作

跑一次广马,认识广州这座城

2023年,国内马拉松赛事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跑圈也变得越来越“卷”。如何通过创意性的服务和理念打造赛事记忆点,加强赛事与跑者群体的链接,让赛事变得更有辨识度和标志性,考验着主办方的办赛水平。在第十个年头,广马首次推出吉祥物,首次运用“人脸识别”系统用科技为赛事赋能,首次推出周边产品,这些都彰显出主办方的用心良苦和诚意满满。

邓万先直言,在国内马拉松赛事密集输出的情况下,跑者的眼光也变得越来越“挑剔”,“交通是否便利,组织能力如何,赛道感应好不好,赛道环境是否优美,人文历史气息是否浓厚?这些都是跑者考量的范畴。今年广马报名人数达到14万人,真的是一票难求,大家的参与热情已证明广马在业界的地位。”

广马为什么如此火爆?常年奔走于全国马拉松赛事担任裁判的邓万先告诉记者,“对于跑者来说参赛体验是最为看重的,有些马拉松赛事后20公里都在海边,有些则是长时间在高架桥跑,对于跑者来说是跑了个寂寞。而广马的整条赛道几乎没有空白点,既有大帅府、海珠广场等充满历史沉淀的痕迹,也有金融中心、海心沙等新城区的新亮点,让跑者欣赏广州‘一江两岸’景色的同时,全面感受广州的城市风貌和广府文化的魅力。相当于跑一次广马,就可以将广州的历史文化都镌刻在心中,这将是一次很棒的体验。”

邓万先将马拉松赛事视为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载体。如今,广马已成为提升广州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示广州形象和社会发展成果的靓丽城市名片,“广马+旅游+文化”的策略已深入人心。

让邓万先倍感欣慰的是,除了释放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功能外,广马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广州市民素质的提升和全民参与健身运动的高涨热情,这来自于整座城市对于这一赛事的全面认可。“在第一届广马,可能会有人抱怨交通拥堵,对于交通管制和封路会有不同的声音,但伴随着大家对跑步和马拉松的认知和理解,我觉得大家现在对马拉松赛事非常认可和宽容,都能积极参与到这个既简单又高效的运动中,让我看到了很多正能量的事情,这是广马十年最让我动容之处。”

“举办一场马拉松赛,整个城市都是赛道,在这个阶段中没有看不到的,但总会有想不到的,整个筹办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广马一直在用心给跑者带来最佳的参赛体验,希望未来也会越做越好。”邓万先为广马送上10岁生日祝福。

文 | 记者 柴智

图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郝浩宇

校对 | 朱艾婷

编辑:柴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马拉松   广州   马赛   赛事   裁判员   幸事   赛道   总管   裁判   标识   团队   人生   城市   邓万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