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我国“留不住人”的三座城市:人均工资三四千,房价却一两万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丨如梦史馆

编辑丨如梦史馆

前言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在中国,每年上千万的毕业生为了留在大城市而削尖脑袋,可是面对月薪四千房价却上万的大城市,令工薪阶级望而却步。

特别是这三座城市,成了人们心中留不住人才的“典范”!

海滨城市三亚

三亚这座美丽的沿海城市,有着明媚的阳光、蔚蓝的大海、柔软的沙滩,被誉为“东方夏威夷”,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前来。

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三亚的旅游业一枝独秀,占GDP的70%以上,堪称全国之最。当一朵明艳的花朵独秀于绿叶中时,它招摇夺目,而当一座城市只有旅游业独占鳌头时,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然而,三亚的旅游业发达并未让这座城市真正强大,疫情期间,三亚曾遭遇全国最严重的游客断崖式下跌,让我们看到三亚经济的脆弱性。

单一的旅游业如一根独木桥,无法支撑起三亚的命运,此外,三亚的房价却屡创新高,平均价格超过2万元/平方米,与本地居民平均收入严重脱节。

有数据显示,三亚一半居民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想要在三亚购房无疑是奢望。高房价让原住民望梅止渴,也让外来务工者无处安身,三亚正在成为寸土寸金的城市。

更为严重的是人才流失,由于无法在当地找到理想的工作,年轻人纷纷离开三亚谋求发展。2020年三亚常住人口减少4.1万,流失率高居全国城市之首。

三亚正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大量年轻力壮的劳动群体外流,让三亚日渐失去发展动力。我们有理由担心,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下去,三亚旅游业的辉煌也将难以为继。

发达的旅游业无法让三亚真正发展壮大,这是三亚必须正视的问题,这座城市需要构建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本地经济,打破旅游业的“一枝独秀”。

各类产业和谐发展,使得人才真正可以在三亚扎根,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三亚既有明媚的阳光和沙滩,也有使人安居乐业的土壤。否则,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很难长久繁荣。

春城昆明

昆明这座被誉为“春城”的云南高原明珠,因宜人的气候与浪漫的景色吸引着众多游客,昆明的旅游业一度蓬勃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然而,这座城市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

2019年疫情爆发,昆明的支柱产业旅游业遭到沉重打击,疫情期间,昆明的国内外游客骤减,直接导致旅游业大幅萎缩。

相关的旅行社、餐饮企业纷纷倒闭,失业人口激增。这给昆明的就业环境带来难以弥补的创伤。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昆明的旅游从业者们陷入了工作和生计的双重困境。许多依靠旅游业维生的家庭,在疫情期间损失惨重,收入锐减,生活难以为继

与旅游业共生的另一经济命脉房地产业也在这场危机中不断下滑,原本1万多元一平米的昆明房价也随之下调。但即便如此,昆明的房价与本地居民收入的严重失衡也没有改善。

在这座城市,普通打工者的工资水平多集中在3000-4000元之间,对于1万多个的房价来说依然毫无招架之力,昆明的年轻人想要在这里买房安家极其困难。

高房价与收入错位的现实也使这座城市面临着青年人才外流的风险,令昆明面临发展的不确定性,昆明的困境不止于此。

作为一座高原城市,昆明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对老年人的身体也带来一定的负担。这里的医疗等公共配套设施也相对欠发达,不太适合作为退休之地。这无疑也影响着昆明吸引人才和发展的潜力。

缺少养老和教育等核心配套的短板,与这座城市渴求发展的愿景并不相符。一些原本希望在昆明扎根的中青年才俊也由此产生了离开的念头。

面对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双重困境与种种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多的昆明本地居民选择了离开这座一度令他们向往的“春城”。

他们离开昆明,去到其他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而回流的现象也日益凸显,一些居民主动选择回归县城,甚至农村的生活。昆明的发展困局仍在持续,亟待城市决策者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来破解。

商都郑州

郑州作为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和立体交通网络的城市,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不少人误以为这里机会多、发展容易,殊不知郑州的就业环境并不理想。

郑州大学作为河南唯一的211大学,郑州每年吸引众多优秀学子报考,但是这些学生毕业后却发现,很难找到一份月薪4000元以上的工作,甚至郑州的平均薪资水平还不如周边一些城市,这与人们对郑州的刻板印象形成强烈反差。

郑州薪资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里聚集了大量来自河南各地的求职者,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的省会,许多地方青年不愿远离家乡,纷纷涌向郑州谋生。

丰富的劳动力供给,使得用人单位可以挑选心仪的应聘者,而无需提高薪资水平。在许多岗位上,求职竞争异常激烈,平均工资却停滞不前。

此外,郑州的房价水平较高,常年维持在1.3万元/平方米,给本地居民的生活带来沉重压力。在这里工作的许多年轻人,工资低微却要承担巨额生活成本,生存极为困难。这也导致近年来有很多人离开郑州,寻找其他城市的就业机会。

据报道,郑州人口数量已经减少了200多万,然而,郑州的就业难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作为河南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郑州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快速的城市化建设。

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参与了基础设施和产业的打造,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郑州的产业结构出现了失衡

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却很难吸纳足够的劳动力,与此同时,第一产业以外的就业机会有限,这直接导致了劳动力供给和就业岗位的结构性矛盾。

近年来,郑州市委和市政府也意识到就业环境的严峻性,通过鼓励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开展公益性岗位创设,以及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举措,试图缓解就业压力。

但是各项政策的落实程度参差不齐,就业环境的根本性改善还任重道远,在郑州,不少家庭依然在就业和生计的双重压力下苦苦挣扎。

虽然郑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和教育中心,但是就业环境并不理想,工薪偏低而房价偏高,已经给许多民众的生计带来极大困难。

结语

这些城市面临的问题确实严峻,想要留住人才,仅仅依靠惠民政策还远远不够,真正的解决之道,或许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让每个人真正感受到公平和尊严。但这条道路是否可行,各方的意见恐怕还会存在很大分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房价   城市   昆明   郑州   春城   疫情   旅游业   困境   居民   工资   环境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