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杀死关羽父子后,为何就突然暴毙而亡?吴主孙权:他独断独行

前言

公元220年前,东吴在孙权的领导下,与蜀汉首领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抵抗北方曹操的威胁。双方都是从弱小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原大乱中明哲保身,小心翼翼地拓展实力。而曹操终究未能南下吞并,东吴和蜀汉借机坐大,在南方形成鼎足之势。

两国联手,源起于前曹操的压力。207年的赤壁之战后,孙刘结下私怨。关羽曾在东吴边境大闹,险些让吴国危在旦夕。为化解矛盾,周瑜拜会刘备,双方达成和解。联手抗曹,权宜之计。

然而,两国联盟背后也暗藏着各自的算计。孙权一心想要获得荆州的所有土地,开拓疆土,以长江天险筑成铜墙铁壁。而刘备则想要稳定西南汉中的战略位置,构筑蜀汉的立国之基。两国团结,前后也不过数年时间。

吴蜀在荆州之地的利益博弈就此展开。

吕蒙称霸朝堂,孤注一掷夺荆州

公元219年,东吴大都督吕蒙在吴国谋臣鲁肃去世后,逐渐掌控朝政大权。他深谙权术权谋,善于利用吴主孙权的雄心壮志,趁机煽动孙权用武力夺取荆州剩余的三郡。

孙权此时正值中年,志在一举称帝。然而他明白,要成就大业,必须获得实力的支撑。对战略要地荆州的觊觎,成了他内心的一个坚定念头。而吕蒙一再唆使,终于使得孙权下定决心,孤注一掷,武力夺荆。

当然,此时也有其他重要因素促成这一军事行动。东吴第一谋士鲁肃早已去世,朝中失去余重。鲁肃生前力主东吴守势,与蜀汉维持合作关系。而今鲁肃既逝,军国大事悉数归于吕蒙主政。于是吕蒙得以大肆扩张军权,操纵孙权的雄心壮志。

一切,都在他的权谋推动下悄然展开。

偷袭荆州,一举击溃关羽

同年11月,吕蒙如愿以偿地率领大军“白衣渡江”,突袭荆州。这次夺荆战役由吕蒙统帅,陆逊、凌统等重要将领亦在其麾下。由于防备松懈,镇守荆州的蜀汉卫军很快被吕蒙击溃。

东吴军队分道进击,很快便攻下南郡、零陵等地。守将魏延仓皇逃窜,所部溃散。至此,蜀汉在荆州的控制权彻底丧失。战火蔓延开来,东吴大举侵袭。

此时,正在外出征战的蜀汉名将关羽闻讯大惊。他连忙放弃眼前战局,率领残部退往麦城,以图死守。然而兵败如山倒之势已无法收拾,麦城城池孤立无援,援军无力支应,关羽只能固守待援。

他多次向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援,希望能派出援军支援麦城。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刘封和孟达不但置之不理,反而明确表示不会出兵相助。这无异于对濒临绝境的关羽写入了绝望的判决书。

关羽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形势危在旦夕。

擒杀关羽,功成身退

在走投无路的绝境中,关羽被迫弃城突围。他率领麾下五百余骑突破重围,希望能回援成都,重新建立防线。然而这已经是自保的孤注一掷。

关羽在半路中了东吴朱然和潘璋设下的埋伏,骑兵折损过半。在军心涣散的情况下,他与儿子关平只能留下少数亲兵突围至临沮界内。然而也在此时,关平接连中箭,身受重伤。在军队防线完全崩塌的情况下,关羽不得不停下脚步,为关平疗伤。

最终,关羽被赶来的东吴搜捕部队擒获。其子关平也在停医伤中被俘虏俘获。 至此,吕蒙此次偷袭战役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他功成身退,开始过问吴国政事。他派人前去劝降关羽,但遭到激烈嘲讽。关羽与他理论不休,狠狠地辱骂吕蒙为奸佞小人,与恶狼无异。

吕蒙心中怒火中烧,立刻下令将关羽父子就地处斩。他泄私愤的同时,也斩断了东吴与蜀汉和平共处的最后希望。

荆州总算为东吴所有。吕蒙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当世最得意的将领。可就在他得志之时,命运的恶毒棋局也悄然展开了......

功高震主,遭遇奇异死亡

东吴得荆州后,孙权对吕蒙的功绩大加称赞,封他为南郡太守,孱陵侯,赏赐千金黄金。吕蒙似乎也因此得意忘形,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然而就在庆功的数周后,正值壮年的吕蒙突然病倒,被紧急转移到吴国内殿调养。此时的他已经功成名就,权倾朝野,然一夕之间却生命垂危。

孙权对吕蒙的病情十分焦虑。他亲自为吕蒙请来名医,求医问药。而后又命人将吕蒙移入内殿最舒适的深室安顿,为他调理伤病。甚至打通墙壁,方便自己时时探望。

可一切治疗和挽救都毫无效果。吕蒙的病情不增反降,最终在权的监视之下病死。

种种迹象显示,这绝非寻常病故。而恰恰相反,极有可能是他人蓄意所为。那么吕蒙的死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权谋?他到底是被谁所害?

权谋暗藏,孙权弑杀功臣

分析种种迹象后,可以断定吕蒙极有可能死于吴主孙权之手。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吕蒙生前身强体壮,没有任何痼疾迹象。他能在巅峰时期突然毙命,时间跨度太大,匪夷所思。种种迹象都显示,这绝非自然病故。

其次,孙权对吕蒙病重后的反应极不寻常。他不遗余力挽治,处处展现担忧之情。这已然超出君主之于臣下的正常关怀。难道仅是忧患臣下安危?看似关爱之下,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再者,在吕蒙病重之际,孙权就已经在私下询问后继人选。这无异于在吕蒙还未死去时,就已经在筹划他的后事。种种作为都透露出诡异的气息。

综上判断,吕蒙之死的幕后黑手,极可能就是孙权本人。那么他又是出于何种动机,要置自己的大功臣于死地?

权衡大局,孙权弃卒保车

其实,孙权之所以要杀吕蒙,原因只有一个——吕蒙擅自处决关羽父子,导致东吴名声受损,吴蜀联盟破裂。这已严重损害国家信誉和利益。为维护国计民生,孙权只能舍弃吕蒙一人。

我们不难看出,吕蒙性格刚愎,行事迭谋,往往不考量大局。他擅作主张处决关羽和其子,既未征求吴主意见,也没有顾全民心大局。这已然构成了无法容忍的大忌。

而身为君主的孙权,其首要职责便是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眼见吕蒙严重损害国策,他为化解矛盾,理应采取果决手段,即便这意味着要舍弃自己最得力的大将。

这种权术中的无情决断,源自帝王强权的本性。为了整体利益,个人得失并不值一顾。吕蒙不过是卒子一枚,而作为运筹帷幄的君主,只要车驾平稳前行,哪怕失去再多卒子,也在所不惜。

所以,权是天下间最无情的东西。吕蒙终究难逃被权术裹挟和利用的命运。

无情权谋,真相永难明

吕蒙之死,或许永远成为三国历史中一个难解的疑团。

作为当世最出色的功臣,他本可继续虎视眈眈,助东吴国运长驱直进。然一念之失毁于一旦,最终死于非命。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极有可能就是他一手扶持上台的吴主孙权。

然而真相永远难明。历史的大卷轴中,早已不知覆没和湮灭了多少权谋的痕迹。作为国家元首,孙权用大义之名来为自己开脱永远高风亮节,避开道德评判。他大可以用种种正当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国考虑等等。

至于吕蒙这样的功臣,纵有万般功绩,也难逃被利用的命运。他们就像是朝堂上那些可有可无的棋子。一个不慎失误,或者功成震主,都足以招来灭顶之灾。甚至死后尸骨无存,一切功绩易主。

结语

这就是深重朝堂中残酷的现实。权谋的黑幕永远隐藏在历史表象之下。我们对历史进行评判时,常常公平公正,理直气壮。其实背后早已经铭刻了深深阴谋的印记。这宛若江湖险恶,真相永远难明。

可我们仍要敬畏历史,哀悼死去的英灵。作为司命的代行者,至少不能心安理得。吕蒙之死,只是无数被利用和践踏的悲剧命运中的一个小插曲。权术弃卒的冷酷无情,或许永远难以道德批判。而我们所能做的,或许只有缅怀和省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蜀汉   东吴   荆州   独断独行   权术   吴国   权谋   功绩   功臣   父子   迹象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