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高层24楼住了三年,度日如年,就不应该买高层,缺点太多

王梅算是本地的“菜鸟老师”。虽然她只有三年教龄,却因为工作勤奋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被评为先进个人。

去年,王梅终于攒够了首付,盼望已久的买房梦想就要实现了。

在朋友的帮助下,王梅锁定了榕城某新楼盘的二手房。

这是一座32层高楼,她买下了中间层的一套三居室。24楼的位置恰到好处,既享受较好的景观,又不会因过高产生惧高感。

房子还精装修过,装潢别具风格。

签字当天,王梅激动地给许多好友发微信,证实自己正式进场。好些人打趣她会不会“高层恐惧症发作”,王梅笑着说自己完全没问题。

她还特意查询了小区周边的教育资源,附近有多所知名学校,环境优越,非常适合居住。

搬家那天清晨,王梅起了个大早,兴奋地来回巡视新家的每个角落。望向窗外,整个城市尽收眼底,远处高楼大厦在朝阳下闪耀。

王梅深吸一口气,满怀希望地开始了高层生活,倍感幸福。

高层的噪音问题确实令人头疼。据相关调查,超过八成的高层业主都曾反映过此类困扰。白天小贩的叫卖声从下方袭来,夜晚只要稍有不慎,便能听见邻居的窸窣动静。

王梅起初并不在意这些,直到有一天接到小区物业的来电。原来人家投诉她昨晚说话声音太大,影响了楼下的休息。

王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声音的传播是双向的。她和丈夫常有夜谈,说得兴起就忘了分寸,没想到竟惊动了邻居。

从那以后,王梅变得极为小心,生怕自己一张口就破坏了他人的隐私。她不禁感慨,高层生活中的服帖度远没有想象中高。

据统计数据,近七成居民会因邻里噪音而心生烦扰。

有一次王梅和闺蜜小聚,不小心笑声太大,结果收到物业的第二次投诉。王梅意识到,在这个封闭的空间,任何声响都无所遁形。

她开始思考要不要采取一些隔音措施,以阻绝过度的干扰。

的确,南方的气候条件让蚊虫问题格外严重,就算高层也不例外。据统计,超过六成的高层居民都曾反应过蚊虫问题,王梅也不例外。

她发现即使在24楼,各种飞蛾蚊子也能源源不断地“拜访”。王梅一度怀疑这些生物会不会飞。为此,她不惜大包小包地从老家带回各种药材驱蚊,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在这个问题上,王梅几乎耗尽所有办法,但每到夏天蚊虫高发期,她还是不得不严数组蚊帐了。王梅开始考虑要不要做紧闭式的窗户,奈何价格不菲。

或许只有等待科技进步,研发出更先进的防蚊措施了。

高层电梯一直是老问题。有报告指出,超过五成居民视电梯挤占为高层最主要痛点之一。王梅的小区32层高,却只配了两部电梯。

可想而知,每逢高峰就是难上加难。

王梅上班要提前半小时出门,但仍然常常因为等电梯而迟到。她的全勤奖金被扣得片甲不留,不仅影响了收入,也对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

王梅的孩子上学也存在同样问题。一次回家晚了将近20分钟,班主任还发来信息询问,让王梅头疼不已。她开始考虑要不要采取“断网续航”的方式,租个单车,以免再有电梯风波。

交通状况直接关系到高层居民的基本出行。此类电梯资源紧张的楼盘可谓隐患重重。有专家建议新楼必须采取更高标准,电梯配置绝不能仅仅满足基本需求,否则难以为继。

高层生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值得关注。有研究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高层孩子会产生明显的恐高倾向。王梅的孩子就是其中之一。

她发现孩子开始不敢在阳台多停留,也不愿意往下看风景。据儿童心理专家分析,这是自我保护机制的一种表现,高处容易诱发人类的惧意识。

有一次,王梅的孩子目睹一个物体从高楼坠下,场面着实吓到了他。从那以后,这种恐惧情绪就愈演愈烈了。

王梅不放心地请教了学校专家,得到的建议是要多陪伴,通过游戏疏导孩子的不安全感。

如今王梅会定期陪孩子进行一些俯瞰训练,帮助他逐步适应和克服这种惧高状态。她相信通过耐心引导,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会逐渐形成,走出心理障碍。

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值得关注。据报道,近年来我国60%以上的高层住宅是没有进行抗震加固的,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王梅注意到自己的房屋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有一次刮大风,王梅感觉房屋出现了明显晃动。 那种摇晃感觉着实令人担忧。访谈之下,王梅得知邻居装修期间直接把楼板撞穿了!由此可见,隔音和隔断效果存在一定缺陷。

专家指出,我国不少高层采用预制模板,这类材质的强度和密实性较差。一旦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安全系数无法担保。

同时,大量使用玻璃幕墙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如果真的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高层逃生无疑凶险重重。许多消防车辆无法直接抵达现场,云梯又高度不足。这对住在30层以上公寓的居民形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各地已陆续出台更为严苛的高层建筑标准,要求必须具备必要的抗震和防火等级,确保生命财产安全。这也是王梅及其他业主所期盼的。

物业管理也是高层获得感和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近八成业主会将物业服务质量与继续居住意愿联系起来。

所以这也考验着业主自身的维权意识。

王梅的小区因业主未及时足额缴纳电梯保养费,而导致所有电梯停运。这无疑给许多不具备爬楼体力的老人带来了巨大不便。

集体利益遭到损害,也暴露了业主自治存在的漏洞。

作为业主委员会成员,王梅自责没有发挥好联络和督促作用。她意识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居民之间的沟通,宣传相关制度,并主动帮助那些弱势群体,万不可因私人原因而影响公共利益。

同时,王梅也在反思自己的权利意识。她认为,业主对物业服务和居住环境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标准和监督参与度。

作为小区的决策和管理当事人,业主只有积极行使应有权力,才能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此之后,王梅开始主动参与小区物业建设,并积极动员更多业主一起监督服务流程,改善居住条件。她也成为了一名热心的志愿者,获得了越来越多邻里的理解与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高层   蚊虫   度日如年   儿童心理   电梯   业主   邻居   缺点   居民   意识   小区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