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雪,有钱没钱,谨记:忌3事、吃3根,遵循季节,温暖过冬

“狂风昨夜吼棱棱,寒压重衾若覆冰”,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即将悄然而至,这也是冬天的第3个节气,象征着天寒地冻的凛冽严冬要正式开始了。

从小就听家中老人念叨,一年四季,冬季是适宜敛藏的季节,要遵循大自然规律,意识到冬补的重要性,多吃一些富含营养的应季食物,养精蓄锐,这样来年开春,就会有一个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对此,还有一句谚语是这么说的,“大雪吃3根,一年无病扰”,也是在强调应季而食的重要性。

冬季阳气收敛、万物收藏,扎根于泥土里的根茎类食物,汇聚了各种精华,并且在冬天迎来了大量上市。“大雪吃3根”,刚好符合了这个自然节律特点。那这3根,指的是哪3样食物?大雪期间“忌3事”,指的又是什么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大雪节气,忌做3件事

1、不宜晨练过早

按照老祖宗们千百年来传承下的作息习惯,入冬后,尽量做到早睡晚起,尽量等太阳出来后再出去活动,这样可以躲避寒气,避免受凉。对于有晨练习惯的人来说,建议将晨练时间往后推一推,安排在8点后进行,不宜过早,以免导致寒气入体,带来各种不适。

2、不宜穿衣单薄

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大雪前后,温度比风度更重要,特别是在没有暖气的屋外,一定要将厚大衣穿上,将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尤其不要露背、露腰、露脚踝。俗话说,寒从脚底起,病从寒中来。这么冷的天气,穿衣单薄会导致身体受寒,还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3、不宜吃过烫食物

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吃上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再喝上一碗冒着热气的汤水,总是能带给人们满满的幸福感。但是从科学角度来说,经常吃过烫食物,容易损伤胃黏膜和食管黏膜,出现一系列问题,最好是等食物放温一些后再进食。

“大雪吃3根”,指哪3根?

第一样:山药

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冬天吃根茎类食物正当季,价格便宜,营养丰富还耐储存。山药作为根茎类食物的代表,曾被李时珍记载为“益肾气,健脾胃”。大雪前后,用山药熬个鸡汤喝,肉香味十足,还不会腻。

食谱推荐:色泽诱人的山药炖乌鸡汤

1、准备乌鸡500克,斩小块后,冷水下锅,放些料酒,煮出浮沫后捞出来洗净;

2、准备铁棍山药1根,去皮洗净后,切成滚刀块,有条件的话,再切点胡萝卜当配菜;

3、将焯过水的乌鸡、山药、胡萝卜一起倒入锅中,再放3颗红枣,加入足量热水;

4、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慢炖煮1个小时,然后放些食盐进去,搅拌几下就可以了。

第二样:莲藕

除了山药外,莲藕也是冬天经常能见到的根茎类蔬菜。大雪前后,气温较低,空气干燥,会让人觉得皮肤和嗓子都特别干。这时候,不妨将莲藕安排上餐桌,味道脆甜,还能生津止渴。

食谱推荐:超级下饭的糖醋藕丁

1、准备莲藕300克,将莲藕的皮削掉,切成小丁状;

2、调个糖醋料汁:生抽、米醋各2勺,白砂糖、番茄酱各1勺,再加2勺清水搅匀;

3、锅中加油,放些蒜末、干辣椒炒香,将藕丁倒入锅中,大火翻炒3分钟;

4、将调好的糖醋汁倒进去,翻炒均匀后,再转大火收汁,就可以关火盛盘了。

第三样:紫薯

大雪节气,还有一样不能错过的根茎类食物,它就是紫薯。和红薯相比,紫薯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对于爱美的女人来说,冬天煮个紫薯甜汤喝,既能暖暖身子,还能补充花青素。

食谱推荐:老少都爱吃的紫薯派

1、准备个头大一些的紫薯1个,削皮洗净,切成小块;

2、将紫薯放入蒸锅中,隔水蒸20分钟左右,蒸至紫薯变得软烂;

3、将蒸好的紫薯取出来,放些炼乳和牛奶进去,用勺子压成泥状;

4、准备现成的吐司2片,切掉边边,用擀面杖将吐司压平、压扁;

5、将吐司对折,像下图这样划几个口子;

6、在吐司的四边抹上蛋液,再均匀抹上紫薯泥、对折,用叉子压边,再抹上一层蛋液;

7、锅中加油,放入吐司,小火煎至两面成型后,就可以盛盘了,颜值高还好吃。

眼下已经来到了2023年的最后一个月,等进入大雪节气后,天气将一天比一天冷。岁末年终,是大家最忙碌的时候,要提醒各位,再忙也要照顾好自己,做好御寒保暖措施,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给即将开始的新一年打下好基础!

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随手点个关注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大雪   切成   吐司   根茎   莲藕   糖醋   山药   节气   明日   有钱   季节   冬天   食物   温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