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为何在中国频频“出租”品牌?网友:欧洲有自己的南极人

“头条首发,禁止搬运,违者必究。”在阅读此文前,辛苦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昔日电器巨头飞利浦,如今也没落了。


除了剃须刀和电灯泡,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购置新家电的时候,会想到飞利浦?


如果是冲着飞利浦这个牌子闭眼入,那可要小心了。



你买到的,要么不是飞利浦自己生产的产品,要么质量可能有问题。


11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飞利浦发出了警告,原因是飞利浦旗下一款家用呼吸机故障频出。


该机构还强调,从8月份至今,收到了对这个产品的报告超过了270起。



无独有偶,在当天,我国药监局也发布了一则关于飞利浦的产品召回公告,这次是关于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的。


短短一天出两件大事,飞利浦的股票在11月28日当天下跌了5.44%。


飞利浦怎么了?荷兰皇家的骄傲,怎么就这?



01、我们有南极人,欧洲也有自己的“贴牌大王”飞利浦


除了剃须刀和电动牙刷,打着“飞利浦”名号销售的家用电器,很大可能都不是飞利浦的。


去年8月,格力空调和飞利浦空调的“河北经销商之争”在社交媒体上刷屏。


原因是为了推广线上渠道,董明珠亲身上阵直播带货,号称没有经销商赚差价,空调卖出了“全国最低价”。



格力的河北总代理曾经和格力好得穿一条裤子,可利益当前也不得不调整策略,同时引进飞利浦空调,却被格力要求必须“二选一”。


这位代理一怒之下大摆宴席,告诉全世界“我们要转投飞利浦空调”了。


昔日同伴变对手,这场大戏固然精彩,可更多吃瓜不在状态的网友却疑惑了:飞利浦什么时候开始做空调啦?



虽然曾经业务遍地开花,但飞利浦成立130年来,根本没有做过空调生意,是在2018年才在中国市场有了空调业务。


不查不知道,家电博主大呼糊弄,消费者一下成了韭菜。


疑似为长虹换标的一款飞利浦变频空调,长虹款的比飞利浦性能更高,飞利浦的却贵了4000元。


同样是飞利浦的牌子,今年2月,演员“嘎子哥”带货飞利浦手机,号称原价8999元,直播间只要1999元。



可马上有网友发现,同款手机在其他商家那里只需要1880元。


如果不是飞利浦官网本来就找不到官方定价,恐怕“嘎子哥”也不能轻松糊弄大众。


这样的“野鸡”操作居然发生在飞利浦这样的大厂,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今年1—9月,飞利浦营收131.17亿元,折合人民币约1020.2亿元。



靠着贴牌业务,飞利浦轻轻松松躺着赚钱。


02、曾经的欧洲之“光”,不亮了


毕竟飞利浦也132岁了,昔日电子消费巨头即使是到了暮年,仍然比全世界大多数企业都更辉煌。


曾经的飞利浦,是欧洲之“光”、男人的卫生间福音、全球半导体事业的“祖师爷”……



现在的飞利浦,却和差评、丑闻难舍难分,怎么不能算是一种“晚节不保”呢?


众所周知,飞利浦是卖电灯泡起家。


那时候,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余温还没过去,一战还没爆发,全欧美都处于对发明创造的狂热追求状态。



号称专利数量超过1000项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飞利浦也不例外,卖灯泡赚到钱了,就成立了物理实验室NatLab。



这家的优秀之处,不仅在于研究人员待遇好,它堪称研究人员的天堂。


科学家们不仅不需要完成行政工作,也没有特定的研究任务,科学家提出了什么课题,飞利浦的资金马上到位。


飞利浦还请了当时的物理学大牛坐镇,这个实验室的学术氛围,别说某些钩心斗角的地方,恐怕连现在的飞利浦都无法复刻。


“人傻钱多速来”,来了一群全球顶尖的天才科学家。



飞利浦曾经卖过的磁带、相机、光盘、硅氧化技术,都是从这个实验室出来的。


真空三极管在1906年被发明出来,1920年电灯泡就上了飞利浦的生产线。


在别的企业还在生产钨丝灯泡的时候,飞利浦已经卖起了真空灯泡,也就是俗称的电灯泡。


在电灯泡上的优势,直接让飞利浦在电子领域赢在了起跑线上。



毕竟,真空管就是人类敲开电子世界的大门,早年的收音机、电视机、扩音机等,电子管是必不可少的零件。


1949年,飞利浦的第一台电视下了生产线,CD技术、DVD技术、蓝光技术也成了王牌,让飞利浦一跃成为世界级家电巨头。


飞利浦的业务涵盖三十多项,包括但不限于照明、消费电子、家用小电器、医疗器械等,堪称电器行业的“巨无霸”。



03、左手ASML,右手台积电


不会有人永远遥遥领先,但永远有人遥遥领先。


到了19世纪60—70年代,一批东亚企业加入竞争。



虽然这些企业的技术没有飞利浦先进,但他们懂得如何直击消费者痛点。


比如,那时候的音乐播放器,怎么说也有饭盒大小。


可索尼舍弃了音乐播放器的录音功能,出品了体积更小的随身听Walkman,虽然在技术上的创新不多,但也颠覆了行业。



在那个“黄金时代”,日本的半导体行业涌现出了如索尼、松下、东芝等企业。


慢慢地,飞利浦虽然仍然是电器行业巨头,但已经严重感觉到了日本企业的威胁。


烧钱的NatLab,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从“科研者天堂”,成为飞利浦的累赘,最终在2001年彻底解散。



但NatLab并不是只会烧钱的废物,飞利浦的光刻机还是在NatLab里诞生的。


1984年,一家公司找上了门,那就是“ASML”的前三个字母“ASM”


ASM出资金,飞利浦以技术换部分资金,两家公司合资成立了ASML。



另一边,面对美日半导体企业的威胁,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各国定下了“尤里卡计划”,试图在技术上领跑21世纪。


飞利浦自然参与其中,其中一个项目就是生产1Mb内存的芯片,但这个项目中途夭折。


恰逢台湾也想发展半导体行业,飞利浦和台湾工研院一拍即合,合资成立了台积电。



当今的半导体行业两大巨头,飞利浦都曾给予过“父亲”般的关怀。


在ASML刚刚成立之时,飞利浦就分出专业人员“辅佐”。


成立的最初十年,ASML在破产边缘,飞利浦还照顾了ASML的生意,买了几台光刻机。



而台积电则获得了飞利浦的技术和专利保护,为了“尤里卡”计划而成立的1Mb内存芯片的生产线都全部搬到了台积电。


半导体行业净利润高达14%,消费电子却只有半导体的零头,飞利浦自然打算将重心转移到半导体业务上。


飞利浦的CEO不可不谓意气风发,在2000年接受采访时就豪言飞利浦是电视界的英特尔,还称2002年时营收要翻倍。



可到了2002年,互联网行业的金融泡沫破裂,芯片市场跟着进入了寒冬,飞利浦半导体业务的销售额直接腰斩过半。


04、主动放弃半导体,飞利浦错过了什么


在半导体行业,往往有逆周期的打法。


行业进入周期性下行的时候,反而大力推进研发生产,等到市场回暖,就可以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多的库存,实现“弯道超车”。



在2002年的危机中,飞利浦等欧美企业、日本的一批企业深受打击,韩国三星却利用了周期规律异军突起。


有的企业总结了教训,在下次机遇到来时成为半导体行业的新势力,如TCL华星光电和京东方。



而有的企业却从此不敢踏入半导体行业一步,说的就是飞利浦。


ASML和台积电这两个“逆子”,赚钱的时候是真赚钱,赔本的时候也是真养不起。


被狠狠打脸的飞利浦高层,决心刮骨疗毒,精简业务



飞利浦将产品分支拆分成的5大业务——照明、消费电子、家庭小电器、半导体和医疗系统。


在这5项业务中,飞利浦只留下了医疗系统,其他几项业务通通送走。


这一政策确实有效,飞利浦很快恢复了盈利,只是未来半导体行业风起云涌,英雄榜再也没有了飞利浦的名字。


飞利浦将显示器、平板和电视的业务出售给了冠捷科技。

半导体业务出售给了KKR、贝恩资本等财团。

音频、视频业务出售给了日本的船井电气。

小家电业务则出售给了高瓴资本。

在出售业务的同时,自然少不了“卖吊牌”,2021年,捷冠科技就花了17亿元购买飞利浦的商标许可。



毕竟其他4个行业的老板们,无论年轻时多么赚钱,晚年怎么都得去医院走一走的。


台积电几次抗议,差点抱着飞利浦CEO的大腿哭了,就怕有人趁机恶意收购台积电。


但在2006年—2007年,飞利浦还是出售了16.2%的台积电股份,套现了约85亿美元。


别说ASML和台积电这种只是合资的“养子”,就连亲生的飞利浦半导体部门,都最终分家,自立门户成立了“恩智浦”。



现在,这三家企业都已经“各自为王,顶峰相见”,市值也远超飞利浦,飞利浦却没有他们的任何股份。


而让飞利浦最终冠上北欧“南极人”之称的,则是飞利浦的消费电子和家庭小电器业务。



飞利浦卖“贴牌”,可能是只管收钱,不管产品质量,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对飞利浦小家电的抱怨比比皆是。


反正卖卖贴牌,都有人给自己上供,何必再耗心思维持其他业务呢?


05、敲中国企业竹杠的后果,就是把专利费收到你老家


不得不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飞利浦如今没落了,但偶尔还是能看到曾经“巨无霸”的“威风”。


2003年,3G通讯网络开始成为主流。


飞利浦(v387)白色联通3g手机双卡双待


那时飞利浦还没有出售自身的通讯专利,也参与了的3G、4G标准必要专利定制,虽然份额都不到1%。


对比华为就能知道飞利浦当时的水准:截至今年4月,华为的5G必要标准专利数量份额为14.59%,位列全球第一



按照飞利浦官网的标准,每台4G多模手机要给飞利浦交250—333美元的专利许可费,低情商叫“买路财”,中国特色叫“卡脖子”。


“此路是我开,此数是我栽。想要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如果飞利浦打算对所有手机厂商收费的话,相信全球手机行业能够跑步进入5G时代。


而华为对每台4G手机的许可费用率设置的上限为1.5美元,5G手机则是2.5美元。



这样的定价对一部手机来说还算可以接受,11月27日,日本夏普就和华为签订了专利协议。


可能是没钱了,从2020年开始,飞利浦就“碰瓷”上了小米手机,试图让小米给他交专利费。



哪里有小米手机卖,哪里就有飞利浦起诉小米的官司。


这场专利战,飞利浦光是在舆论上就优势尽失,毕竟这个“买路财”实在是收割得太狠了。


直到2022年4月,双方才达成和解,据小米的团队,称对条款“十分满意”。



当然不是飞利浦的高管良心发现, 而是因为我国法院有裁决通讯技术的全球费用率管辖权。


有这样的法律后盾,如飞利浦这样公司,无论打什么算盘可能都要落空了。


希望飞利浦能重整医疗事业,不要再发生11月28日那样的事故。


也希望飞利浦能够好好审核贴牌产品质量,不要把130年积累下来的口碑毁于一旦。


相关文章推荐:


6大贴牌企业,如今靠假货“躺赚”数10亿?网友:比茅台还暴利


从质量保障到贴牌,你对飞利浦怎么看?你还知道哪些贴牌企业?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飞利浦   华为   欧洲   日本   小米   半导体   中国   业务   网友   品牌   行业   手机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