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中国有望超美成为全球第一,新加坡部长:中国不是日本

联合早报消息,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近在出席北京“中国——新加坡”论坛时发表致辞,称并不认为中国将会走日本的老路。

王乙康提出这一说法的背景是,目前西方经济学者很喜欢用中国所面临的现状与上世纪80年代日本所面临的危机做对比,依旧掏出那一套已经延续30年的“经济崩溃论”。

王乙康认为,现在的中国和80年代的日本截然不同。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人均GDP已经高于美国、而中国现在这一指标仅仅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和中国在人均收入水平上,依旧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因此有望在到2030年,中国经济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王乙康也并不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会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影响。因为少子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新加坡的人口老龄化要比中国严重,而欧洲的老龄化要比新加坡严重,但这种老龄化并没有给经济带来重创,因此得出中国经济增长将受到老龄化的影响并不恰当。

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

从一系列数据来看,现在的中国和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日本用40年时间把GDP翻了50倍,中国也是40年同样翻了50倍。日本用40年的时间将城镇化提到了60%,中国同样用40年把城镇率提高到超过60%。

然后在经历过4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日本被一纸广场协议封死退路,进入“消失的30年”。股市楼市双跌、失业率高居不下、生育率暴跌、政府债务不断扩张。

同样,中国在经历过4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也面临着部分问题。但中国不会成为下一个日本。原因很多,无非是产业链、经贸、以及国家独立性的问题。

中国经济

在产业链问题上,日本的经济崛起前期主要依靠朝鲜战争,美国成了日本的军火生产基地,为日本工业的发展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这为日本进入40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这40年的经济发展日本主要是依靠美国产业转移来完成的,尽管日本在半导体、等离子面板、半导体等一系列中高端制造业上实现了崛起,但是这种崛起依旧受到美国的掣肘,这就导致日本的产业链和美国同起同坐,发展自然受到制约。

改革开放之后,产业链的崛起同样是承接产业转移,但是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独立性的问题,中国可以轻松做出推动产业链升级。就比如中国制造2025以及“互联网+”的制造业升级模式,在这一系列问题上,中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除了在高端芯片领域外,其他领域正在快速接近美国,甚至部分领域已经完成了超越,这一点是日本不具备的。

尽管中国的产业升级依旧受到美国的打压,但政策的独立性依旧存在,而不是向日本一样被一纸“广场协议”彻底废除。

中日两国

在经贸问题上也同样如此。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超过美国的60%,美国推出301经贸法案,对日本的钢铁、电视、纺织、汽车等一系列行业征收高额的惩罚性关税,日本就只能乖乖认输。

同样,特朗普也对中国发起了“301调查”,但这个调查到现在已经在起反作用。美国可以对日本随意打压促进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不受影响,但是美国对中国打压只会推动美国的通胀,把成本转嫁给美国国民。雷蒙多访华时,“301调查”就被美国先取消了部分。

而在国家的独立性问题上,中日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说,日本就是美国的现代殖民地,从军事到经济全面依附于美国,美国作为既得利益者不可能让日本超越美国,这是由日本战败国的身份所决定的。

中美两国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有先天性的优势。美国可以一纸广场协议废掉日本,美国为什么不重新上演这个套路打击中国?反而要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发起对华制裁。

所以在这些问题上尽管现在的中国和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的外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多相同,但背后却存在根本性差异。日本注定是个二流国家,而中国的崛起和复兴则是势不可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新加坡   日本   中国   卫生部长   独立性   美国   产业链   部长   年代   国家   经济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