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的密码不是爱情

作者|赵黎

排版|十一

“我并不相信爱情,我相信的是人类的依附需求”。做了一辈子伴侣咨询的EFT训练督导与治疗师,EFT(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创始人苏珊-约翰逊的嫡传弟子刘婷老师如是说。听到这话,我在现场跟大家一起哄堂大笑,笑后,我认为刘老师对“人性”很笃定,其实比那飘渺的爱情更让人信服。

台湾地区把依恋翻译成依附需求,由著名心理学家鲍尔比与合作者安斯沃斯提出,指婴儿与成人( 父母或者重要看护人) 之间的情感联结,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后续研究者们陆续发现,依恋关系贯穿人的一生。

成人的有效依赖被误会成幼稚鬼

成人的互动反映的是每个人婴儿时期业已形成的依恋关系。EFT的理论依据是依附需求是人类的本能,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有依附需求,这是生存所必需的。当感受到威胁、危险和不确定性时,依附系统就会被启动,特别需要透过与主要照料者的亲近来重新恢复安全状态。

因为人类幼崽不像别的动物,比如《赤壁》里,林志玲那一声娇滴滴的“萌萌,站起来”,小马萌萌刚出生就颤颤巍巍站了起来。人类幼崽没有办法做到刚出生就可以站起来,需要保持与依附对象的亲近才活得下去,这种生存策略变为长大后的习惯性或者自动化的反应。

EFT是依恋视角的咨询流派,透过情绪推动的互动,识别关系的恶性循环,彼此看到脆弱、建立联盟,经由探索和重新整理隐藏在互动立场下深层的未被满足的依恋需求,最终走向“和谐共舞”。

未满足的依附需求包括:不被喜爱和不被渴望;被拒绝或者遗弃;被视为失败或者不够好、无能的;不被欣赏、认可、或者感激;不重要、不独特的;不被接纳或不被重视;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不被需要、没有影响力等。

对依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我们领读《依恋的形成》的文章。

在咨询和生活中,我看到成年人尤其男性表达某些脆弱情感会被刻板印象为幼稚,不够成人(男人);有些女生因苦苦追求爱情被认为“恋爱脑”。关于成年人的、固有的社会与心理观念:所谓成熟,应该能够独立且自给自足;所谓勇敢,面对生命中的危难能够单打独斗、刀枪不入,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以至于,因为谈依赖(依恋)色变,我们从没有被教导什么是“有效的依赖”,失去了很多“爱需要学习的机会”,陈海贤老师所著《爱,需要学习》也是镜子心理学读书会的座上宾。

所以走进亲密关系后,我们不敢展露心声,就连表达都极其隐晦。有些来访说在咨询中,自从知道这些渴望和恐惧都是正常的、有道理的、并非是不成熟的表现之后,他们松了一口气,因为再也不需要隐藏或否认这些真实感受。开始学着如何去爱。

张海音老师在《张海音:分离焦虑障碍的精神动力学解析》一文中谈到个体化和依赖。“依赖是人类的基本的心理现象和情感需求,我们如果没有关系,没有依赖,大概一个人没有办法存在。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害怕依赖?因为依赖让我们感觉到想要的时候要不到,得不到会有无力感,会有痛苦。因此我经常会说,一个比较成熟的人是能够感受自己有依赖的需要,甚至于也能够享受一定的依赖,但是并不沉迷于依赖。相对来说,如果一个人感到我谁都不需要,我不需要依赖任何人,过分强调独立,可能也是某种不成熟的表现。”

我们在爱的时候,最脆弱

弗洛伊德说,“我们在爱的时候,最脆弱。”是啊,如果只是一个不沾边的人说了不喜欢的话,伤的顶多是认知并不是心。

在关系里,当一方感受到危险,警报拉起,人本能会自保通常会有两种反应:为了获得安慰和保证而变得粘人又予取予求;为了获得平静并保护自己而变得退缩和冷淡。即我们常见的“要求——疏远”的“追逃模式”。

现在那么多人,“不爱了”的深层情绪有一种可能是,如果关系不能满足我的依附需求,我宁愿放弃以免面对受伤。就像很多情侣都是奔着好去的,并不是真得想分手,可是太痛了,不得不分手。按照这个逻辑,伴侣中的很多争吵其实是对情感失去联结所发出的抗议。

第33期镜子心理学读书会选的这本《依恋与亲密关系》讲述了成人伴侣之间7种对话,是一本EFT视角的心理自助书籍。它帮助我们得以了解彼此的互动模式或“恶性循环”,以及了解自己的内在应对模式。

如果你还在关系中,可以边学习边“演练”;如果已分手,前任是最好的案例,找补一些沉没成本的同时,做好更幸福的准备;如果你想走进还未走进,那更可以学习、预防、评估。

当我们不安就会产生四大类情绪:愤怒、伤心、恐惧、羞愧,情绪既是问题又是解决方案,没有目的都是对爱(爱人)地呼唤,扰动对方的心,再度引起他们在情感上回头,重新建立彼此间的安全联结。争吵、追逃的真正意图借着语言或行为表达“请关注我,请陪伴我,我需要你”或“我不会让你伤害我”。也正是因为情绪还在,情感还有机会重新联接。

情感回应三要素测测你的爱香不香

那么,什么时候,人才能“敢正常说话”而不是这么隐晦呢?答案是安全的时候。

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泰德-哈德森研究表明婚姻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争吵次数怎加,而在于彼此爱慕与深情的回应越来越少。反应依恋关系的情感回应三要素,书中第45页的ARE问卷可以帮助读者从情感依恋角度了解你和TA的关系。

其一,可亲性accessibility 我能找到你吗?

其二,回应性responsiveness 我能指望你在情感上回应我吗?

其三,关注性engaged 你会珍惜我并陪伴在我身边吗?

你跟一个人在一起感觉很愉悦时,这三点估计打分都比较高。这些因素越高,人就越安全放松越是敢放手,关系自热亲密而独立。我们常看到很多人在恋爱时或者孩子分化离家时不放手,原因也在此。

当人的脆弱能够表达,他的困难被看见,就会变得柔软而温暖,另一方也会跟着松弛,关系变得可亲而安全。这时,双方才能听到彼此的“真实心声”,彼此为那些伤痛之处疗伤,进而着手修复。此时,进入情感的联结和投入正向互动,重建信任、开启亲密重塑成为可能。

直播中,赵黎、宁夏会通过案例讲述关系协调中最最重要的建立安全感的前三步。同时也提醒朋友们,依恋(依附)视角适用各种关系,比如亲子、原生家庭等。

我在领读《幸福的勇气》时写过一篇《杀我别用亲情刀》,文中你会看到孩子在折腾的背后种种未满足的依附需求。当看到人们下意识地躲开了最想要的东西,是因为害怕、不熟悉,原始的那种自我保护启动,意识里恰恰是非常想要。

至此,海报预告提到的“情系终生的秘诀“讲得绝对不仅是爱情。30号晚直播见,对了,直播回放仅限三天,过期需要联系小镜子回购。

作者简介:和讯网前财经主编、知名自媒体富凯财经创始人、心见心理创办人、财联社鲸平台智库收录专家、经济观察报专栏作者。

北京大学文学学士,婚姻家庭与亲子教育、应用心理学双料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爱情   读书会   视角   心理学   成人   情绪   需求   密码   关系   心理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