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寒冬心衰多,做好预防最关键!

相信大家对心力衰竭这个词并不陌生,那心力衰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临床医学中,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基本代谢需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活动受限、体液潴留等。在中医理论中,心力衰竭属于其中“心水”“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

《黄帝内经》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胀”“心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可归于心力衰竭。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力衰竭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这一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症。心衰的病因主要是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影响及心,造成气血阴阳俱虚,或六淫外邪犯心,从而损伤心脏。

天气逐渐变冷,又进入了心力衰竭的高发季节。

究其原因,主要是每年11月份左右和元旦前后,突然下降的气温很容易使人感冒并由此导致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心脏跳动的频率加快。心跳加快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使心脏本身所需求的养分增加,但心脏的机能又不能提供足够的养分,这种恶性循环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因素。

此外,寒冷刺激性大,会加重心脏负担;室内外温差大,会增大发病风险;此外,过度的体力劳动,以及情绪激动,也会诱发心衰的发生。

日常生活预防心衰发生的措施

遵医嘱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要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慢性心衰等疾病。

长期卧床的病人应经常变换体位,拍背排痰,以免发生坠积性肺炎。

严格按医生要求用药,切忌自作主张更改药物或停用药物,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避免诱因

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受凉感冒。感染是心衰常见的诱发因素。秋冬季早、中、晚温差较大,血管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也可能导致心衰。因此,要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时,要及时添加衣服,重视保暖。外出时要重视手、头、面部的保暖,要戴口罩、手套和帽子。出现发烧、贫血、甲亢等疾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合理饮食

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营养摄入至关重要。肺炎患者由于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食欲下降,对各种感染打击的耐受力较差,形成“营养差—易感染—营养更差”的恶性循环。身体的抵抗力与营养密切相关,故应加强营养。

在饮食上要选择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低脂肪食物,适当多吃些鲜鱼、瘦肉,以及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 的蔬菜水果,如梨、百合、木耳、萝卜、芝麻等。

但不可喝过多水,以及喝太多的汤,否则可能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这是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之一,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控制钠盐的摄入。

心力衰竭防治的中医药优势

在中医学中,“治未病”的观点一直是中医的特色理论,其强调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贯穿于中医实践的各个方面,在中医学防治心力衰竭中发挥着重要意义。现代医学提出治疗慢性心衰的三级预防,即: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二级预防为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为康复治疗。其理论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治未病”理论不谋而合。

因此在中医理论中,对疾病的“防”一直是优于“治”的。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上工不治已病而治未病。”自古以来,良好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对于疾病的治疗也都强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黄帝内经》提倡“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认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通过顺应四时,调整身心,劳逸结合,使机体保持健康状态。

心力衰竭的发病原因有很多,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性心肌病,而诱发心力衰竭和加重的诱发因素亦有很多,如感染、劳累、情绪激动、心律失常、钠盐摄入过多等。所以防治心衰,应从积极治疗原发病入手,减少诱发因素,顺应自然四时规律,才能保持我们身体的健康。(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心血管病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心衰   钠盐   黄帝内经   心力衰竭   病因   寒冬   心脏   中医   营养   疾病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