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rgs 深圳生物圈三号大梅沙碳中和实验园区攀岩墙

万科总部The Bergs Matt Gehm Design + 深源创新实验室

作为位于深圳生物圈三号大梅沙碳中和实验园区的攀岩墙,为当地创造了一个新的时尚运动地标。Bergs攀岩墙位于万科中心南侧田径场北面,面向西南的大梅沙海滨公园。借助三座悬挑的水平楼体围成的夹角空间下方的三组异形结构柱,表璧环抱柱体形成一个带内部峡谷的巨型攀岩墙,峡谷从14米净高的架空层下方延伸至南立面处形成35米高的笋状高塔。攀爬者在登顶时,其视野将能看到西南方向的大海。

以借用在野外攀岩中常见的各特征类型为出发点,并将它们转化为人造攀岩墙的设计手段。传统攀岩墙通常由大块平面和多面体组成,具有较低的表面积和体积比系数。这导致攀岩墙表面缺乏明确的几何特征,也让岩馆的体验趋于同质化。为了抵抗这种千篇一律,我们将在户外攀登中更常见的特征类型,如狭缝、岩柱和裂隙,都整合到了攀岩墙的表面结构之中,通过摹形借用,创造出了接近野攀的独特攀岩场所。

通过在现有结构周围包裹墙壁,形成两个主要体块,夹出一个峡谷般通透的使用空间。向南连接岩塔延伸至现有建筑的一侧,高约 35 米。中心体量在地面和上方建筑物之间处于压缩状态,但沿着建筑物向上缠绕展开的高塔创造了新的对话。

既定的主要体量之外,“狭缝”将整体分割成多重体量,创造出多样的攀登风格。不同的块,将连续的整体打碎,以变化的间距制造出多种难度类型。加入的“岩柱”类型,将自然山水中盘生错落的根枝与疏密参差的突刺岩体,以可攀爬的趣味形态加入了岩壁,扭结的矩形体积,借用斯蒂芬·霍尔锚固在场地中水平摩天楼建筑语言的横突斜立,与结构异形柱产生了向量上的对话关系,也成为了一种统一的尺度参照,创造出独岩成山的堆积体量。最后借用的特征是”裂隙“,是融入整体体量中的最小几何形式,作为第三种主要攀爬类型。只是因为加工限制,最终这一特点被表面的图像纹理所取代,来回应未被实现的概念之一。攀岩墙在东侧低区设置抱石区,峡谷的内壁和西侧设置速攀区,向北和向南突起的尖笋为难度区。可以面向不同程度的攀岩爱好者与专业运动员进行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成山   向南   狭缝   生物圈   裂隙   体量   深圳   峡谷   特征   表面   类型   结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