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SOS儿童村妈妈张雨霄:用爱心温暖特殊家庭

张雨霄,女,1956年出生,烟台市海阳人,1986年来到烟台SOS儿童村,担任13号家庭妈妈至今。37年来她用博大慈善的母爱,抚养了素不相识的25个孤儿,“一切为了孩子”的信念从未动摇。

没有带孩子的经验,一切都要从实践中摸索。刚接家庭带孩子时,一天深夜,有个孩子突然生病,腿疼得厉害,张雨霄顾不上外面飘着雪花,背起孩子就往医院跑,那一夜她一直守在孩子身边,第一次感到做母亲的不容易。此后,孩子一个接一个进入家庭。张雨霄白天洗衣做饭,晚上还要辅导他们学习,早起晚睡常常忙得顾不上洗脸,忘了吃饭,有时累得腰酸背痛,爬不上床。可当看到孩子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她幸福感油然而生,就忘了所有的劳累。

张雨霄深知,母亲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她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结合实际,为孩子们制定了相适应的学习方案。张雨霄特别重视孩子们的品德教育,教他们讲道德、讲文明;教育他们懂得感恩;教育孩子不但要好好学习,而且要明确学习的目的:那就是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她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对孩子非常严格,有的孩子不好好学习、调皮,她也会批评惩罚。儿子吴云龙学电子琴都是她陪着去学的,一开始在福山的文化宫学,预备班期间一个星期学三次,星期三晚上、星期五晚上、星期天下午。她和儿子一块上课,认真做笔记,然后回家再用小黑板教。后来又到烟台文化宫学了两年,她一直陪着孩子,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吴云龙早已考取电子琴十级。小女儿王丽英在妈妈的鼓励和哥哥的带动下也通过了电子琴九级,儿子王帅在五年级的时候也通过了电子琴五级。

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她一般什么活都不让他们干,并告诉他们:“你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大女儿袁翠霞高中三年从来不耽误她的学习,不分散她的精力。女儿每次洗完澡的衣服都是张雨霄妈妈给她洗。在孩子的努力和妈妈的关心下,袁翠霞顺利考上大学。现在张雨霄家有8个孩子大学毕业,一个女儿定居国外。谈到这些她的脸上流露着说不出的高兴。

37年来,她付出了很多,也收获很多。首先是孩子们牢记妈妈的教诲:上学的努力读书,工作的兢兢业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离村的20个孩子中有上大学的,有被选送到国外深造的,有军人、教师、船员、外企员工等。孩子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大儿子张建成,是中国SOS儿童村走出的第一位军人。1992年入伍,为报效祖国,报达社会,他在部队苦练军事技术,很快成为空降兵部队训练尖子,在担任全团的跳伞教练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军事教学中。先后完成两种新伞型,三种新机型的跳伞训练,试跳多达二百余次,带出上百名伞训骨干,并多次在军、师比武中夺冠。由于出色的表现,1998年4月,他被提拔为少尉排长。1998年8月,张建成正要回家探亲,所在的部队接到了参加抗洪抢险的命令,已经到了车站的他,毅然归队参加长江最危险的荆江地带抗洪抢险。那时作为妈妈的张雨霄天天看新闻,每天悬着心,等待儿子的回音,可一直没来音讯。终于有一天晚上儿子打来了电话,那时家里没有电话,打到办公室,和值班室的人员说:“阿姨,我是张建成,我现在正在大堤上,每个人只给一分钟的时间跟家人说话,报个平安,您告诉我妈妈,我现在很好,请放心。”就挂了电话。那一刻,她的心才终于放下来了,可过了不几天,儿童村开例会,村长拿了一份报纸说:“今天,我读一篇文章,里面的内容是和咱们儿童村的孩子有关,文章的题目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张雨霄静静地听着,原来是她儿子抗洪的事情,当听到儿子的下身被洪水浸泡腐烂,他还带头为生命垂危的产妇输血,还让洪水几次冲出数十米远时,她差点哭出了声音,怕影响了会场咽着哭声流泪。散会以后,她回家趴在床上放声大哭,当时大女儿刚毕业在家,哭着劝慰道:“妈妈,我知道你心疼哥哥,现在我哥哥不是还活着吗?”女儿的劝说使她哭得更厉害了。后来有记者问起她的感受时,她说:“那些日子,我不时地在流泪,旋转的漩涡不时地在我脑子出现,我一想起来就后怕,腿就打颤颤。有一天,我出去买菜时,遇到一个妈妈对我说:‘张姐,祝贺你有一个英雄的儿子。’我笑着说:‘是啊。’可眼泪却哗的一下流出来了,这个妈妈看我哭了,劝了几句就走了。说心里话,哪一个做母亲的不心疼儿子。”儿子的表现出色,被解放军报誉为“从SOS村走出的猛虎排长”,并被空军党委授予“抗洪勇士”的光荣称号。

当兵期间张建成荣获三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并被评为“二级英模”。2000年3月,他被提拔为副连长。2003年又被提拔为连长。现在提拔为营长。孩子的成绩,就是对妈妈的最大回报。

偶尔,张雨霄也会想起她的过去,自己本来就是海阳市的农民,为了照顾这些没爹没妈的孩子,下决心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村子。村里规定,做“妈妈”的第一个条件就是“终生不嫁”,对这一点,爹妈不理解,直到他们死也不明白,好好的闺女怎么要去做“姑子(尼姑)”呢?父母过世后,唯一的弟弟与自己也很少来往,至于村里人,更是少和自己这个“姑子”打交道,有时候话里话外还带着“有毛病得赶紧看”的意思。中间也想过走,但农村人心实诚,既然来到这个地方,就不能把这帮没爹没妈的孩子搁到“半截腰里”,再说都过去大半辈子了,这里就是家了。

没有家人、朋友的牵挂,张雨霄就把心简单分成了25块。按照儿童村的规矩,男孩子满16岁就要离开家,到青年公寓去过集体生活,张雨霄的前11个孩子就这么分出去了,顺便也把张雨霄一半的心带走了。二儿子张春成工作的厂子里拖欠工资,孩子不好意思去要,张雨霄就三番五次往厂子里跑着要钱,儿子林杰在退伍时想留队,张雨霄就说服村长跟她一起跑到军队上,给军队领导做工作,后来儿子没留下,抱着妈妈哭:“我虽然没留在部队,但可以留在您身边了……”

现在,孩子出去后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不顺心了,照旧抱着电话对她哭,3个孩子工作不稳定,还要向妈妈求援,张雨霄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拿出钱来给孩子租房安家,儿子拿了她的钱满脸羞愧,而她则说:“我是娘哎,你们用得着我,我才感觉自己还有用,才高兴。”

作为一个普通的儿童村妈妈,张雨霄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尊重。2000年,张雨霄的家庭被评为烟台市“十佳文明家庭”;2005年,她被评为“感动烟台”十大年度人物;2006年,她又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优秀母亲”,并被全国妇联评为“中国百名优秀母亲”。2012年又先后获得“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山东省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服务标兵”等荣誉称号,2023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见习记者 邢金钰 通讯员 牛群 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儿童村   烟台   全国妇联   妈妈   电子琴   爱心   温暖   儿子   女儿   母亲   孩子   家庭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