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华人孩子优势太明显,美国鸡娃圈开始慌了

大家好,我是逃妈。

今年暑假,我发现美国这边的“鸡娃圈”有个微妙的变化。

往年都是体育、文娱活动占了上风。

但今年很明显,各种各样的数学班异常火热。

简直是集世界之大成。美国本土数学、新加坡数学、俄罗斯数学,还有来自咱们中国的Think Academy(海外版的某某思)……竟然都出现了一位难求的盛况。

邻居两家印度妈妈,前阵子一前一后不约而同地跑来跟我打探,逃逃暑假都报了啥数学课啊?你们华人孩子一般在哪儿上数学课外班呢?……

这个变化是有原因的。

给大家迅速列几条今年北美科技圈的要闻。

1. 目前最火的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在今年6月初迎来了一位新任VP,履历惊人的Peter Deng。

2. 年仅25岁的Alexandr Wang,从MIT辍学创立了专门训练人工智能大模型数据的初创公司Scale,今年估值达到了73亿美元。

3. 今年5月,Deepmind人工智能实验室团队提出一个全新框架,可以让AI自己给自己制造工具,给自己的AI“朋友”制造工具,一度引起轰动。(这让我想起以前历史课上学的,人类和动物的一大区别是能制造工具~)我找到了原论文的出处,大家瞄一眼作者清单:

4. 前阵子,谷歌研究学者计划(Research Scholar Program)公布了2023年的获奖名单。这个计划共有16个领域,绝大多数是人工智能相关,比如算法与优化、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机器感知、自然语言处理网络研究、结构化数据提取、语义图等等。其中有10个领域都有华人教授覆盖。

5. 人工智能的底层支持,两大芯片巨头,英伟达和AMD,近半年爆炸式地发展。这两家公司的CEO,Jensen Huang和Lisa Su,最近也频频上热搜,大家应该都很眼熟了。

大家发现一个共性没有?

统统是华人面孔、华人姓氏。

华人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数学好,连带着“数学周边”也很好。

你们肯定都听过这个段子。早些年奥巴马接见美国奥数队时,场面一度很尴尬,“我是跑错地方了吗?这明明是中国奥数队~”

刚刚在日本千叶举行的第6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战果新鲜出炉。中国队,美国队分别位列第一、第二。

这两个队的成绩名单,如果只看名字(注意姓氏 ),调换过来也一点儿不违和

▲ 中国队比赛成绩情况,图源IMO2023官网

▲ 美国队比赛成绩情况,图源IMO2023官网

打开美国信奥赛的官网,你可能也会以为跑错了地方,因为无论是国家男生队还是女生队,统统都是华人孩子面孔。

去年朋友一家搬来我们学区,插班时凭感觉给娃勾选了math honor班,因为honor听起来就很高级。谁料一进去发现里面极少华人孩子,觉得纳闷。后来一问,原来在math honor之上还有个math rock,是要考的,华人孩子基本都集中在那儿。

努力、专注、数学好,曾让中国孩子有一个“smart but nerdy”(聪明的书呆子)的刻板形象。

但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些特性已然成为刚需。

美国几大著名科技板块,加州硅谷、华盛顿州西雅图、德州奥斯丁,今年它们都有个明显的趋势,越是AI含量越高的公司,华人占比越大,华人也渐渐开始取代印度人做到高管的位置。

AI时代,越来越需要聪明的头脑,越来越需要以数学为基础的「硬技能」了。

当然,团队管理、合作等软技能也很重要,但你会渐渐发现,新兴的科技企业,组织架构都不会很大。这些技能还不一定有用武之地。

比如目前最火的AI绘图工具Midjourney,是一家年营收上亿美元的公司。

猜猜它有多少个员工?

11个。

第一次听到这个数据我都不敢相信,觉得是媒体夸张了。

上它家官网一看,信了,也服了。

这里面暗含着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很多行业的确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一个优秀的人,再借助AI工具,几乎能抵原先的一个团队。

人工智能取代不了所有人,但它肯定会取代越来越多的人。

我们以前说社会上的人才大致是三七分,30%的精英加上70%的普通,随着人工智能工具的介入,可能渐渐会变成二八分,甚至一九分。

当然,大部分的资源和财富,也会集中在那10%的人群里。

好消息是,咱们中国孩子,放在全球范围看,是最有机会争取到那10%的。

因为我们的传统教育就很看重数学,从小学、甚至学龄前开始,就非常重视。

最近小半爸写了一系列关于小升初的回顾和分享,不知大家看了没有:

《小升初回头看,成绩不重要》

《儿子六年级,班上一多半同学都在“超前学”》

《儿子的小升初总结,小学生家长一定要看看》

《今日中考有感,小学欠的帐,迟早要还的》

《儿子小升初,这个暑假准备“折腾”一下》

如果连起来细品,你会发现——

在小升初阶段,明里暗里拼的,权重最重的,就是数学。

奥数被禁了之后,现在最说得上话的是信奥,因为信奥和数学最近。

学校千方百计想寻找的,还是头脑聪明,和未来需求吻合,能走得更远的孩子。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可能会羡慕犹太教育,印度鸡娃……其实咱们中国孩子的优势,才是时代的刚需。

只是我们的优势曾遥遥领先于时代,没被充分体现出来,现在时代终于赶上来了。

聊到这,你可能想说,那是不是就拼命抓好数学就得了?

那倒也不是。

够硬的数学功底能给孩子不错的竞争力,但人生又不全是为了竞争。

还有很多有价值有趣的事,不是么?

这里只是想告诉大家,既然咱们有这个先天优势,就更要稳住,要发扬光大。

比如给娃的暑假安排,可不要忽略了「数学」以及「数学周边」类的学习。

年龄尚小的,该玩桌游玩桌游,该学棋类学棋类,多做数理启蒙、逻辑思维开发;

上了小学的,那就该报班报班,该刷题刷题。

总之,当我们拥有不错的传统优势时,更要让我们的努力,配得上我们的幸运。

逃妈絮絮叨:

今天这个选题,其实差点儿被团队小伙伴们给“否决”了。

因为大家感觉AI的热度有些过了,前阵子老能刷到ChatGPT的相关信息和小视频,现在少了许多。担心文章的阅读量和传播量。

虽有一定道理,我还是坚持要写一写。

这不是新闻热点,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趋势。

眼下全球但凡有能力的高校、企业,无一不在加码人工智能方向的研发和投入。

我们正处于一个临界点。

就像好多年前,第一代iPhone推出之前,市面上热销的手机长这样:

可现在,还有几人记得。

时代的更替,从来不打招呼。

既然我自己感受到了,就值得来和大家聊一聊。我们在做很多选择时,都得往前面多看几年,考虑究竟什么是重要的,不那么容易被淘汰的。

毕竟人生不能只顾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鸡娃也是。

全文完,看到这的朋友,如果觉得还不错,就点个赞吧,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美国   中国队   孩子   华人   时代   人工智能   中国   暑假   优势   数学   工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