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陕西男孩捡到玉玺,上交国家得20元,44年后专家找上门

文|老闫侃史

文章由老闫侃史头条首发


1968年9月,陕西省咸阳市的一个13岁男孩在放学途中捡到一块玉石,父亲认出这是一枚印章,便决定将它上交给国家。

经过专家鉴定,这是一枚上好的和田玉印章,具体来历还得做进一步的调查和史料考究,给予孔家父子20元的奖励。

在接下来的四十多年时间里,孔家父子早已忘记了当初捡过玉玺的事情。

2012年的一天,57岁的孔忠良正准备下地干活,几位工作人员却突然找上了门,提起了当年的捐赠旧事。

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工作人员为什么要找孔忠良?他和玉玺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意外得宝

陕西是中华民族以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中国封建王朝都曾在这里建都。

在千百年的演变中,陕西省内时不时挖到王公贵族的陵墓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开发商们最怕的就是楼下的“业主”比楼上的还多。

1955年,孔忠良出生在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他跟着父母生活在农村,家中经济条件一般。

但是从小他的父母就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了能让他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夫妻俩一直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他们和大多数的中国家长一样,认为自己已经是没有文化的人,让一家人的生活过的艰难,万万不能让孩子也走了自己的老路,便一直以“人穷志不穷”教育他。

那个时候的中国不发达,县份的交通状况都很差,更别提孔忠良的老家了,他上学的时候基本都是靠步行。

1968年9月,孔忠良在搞完班级卫生后便离开了学校,这时天色渐晚,路上也没有什么人。回家的路上有些无聊,孔忠良便一边踢石子一边走路。

走到水渠边时,孔忠良一不小心将一块踢了好几次的石头踢进水里,就在他有些失落时,突然看到水渠边上有一块雪白的石头,在夕阳的照射下发出些许光晕。

这引起了孔忠良的好奇,他当即走过去将石头捡了起来。在水中涮了涮泥土,孔忠良才发现这是一枚印章。

印章上方有一个奇怪的动物,看上去有点像蛤蟆和老虎的结合体,让人叫不出名字,而印章底部也有一些文字。

虽然读了好几年书,但是孔忠良对篆刻文化没有了解,他并不认识上边的文字内容。

印章材质细腻,孔忠良想也没想就把它装进了书包,他想回家拿给爸爸看,或许他会给自己一个答案。

“爸,我在河边捡了一个好看的白色石头。”孔忠良高兴地说道。

父亲孔祥接过孔忠良口中的“白色石头”仔细观察起来:“这是一枚印章。”

孔祥的文化水平不比儿子强,但是他生活经验丰富,他认为这枚印章极有可能是历史文物,因为在过去,村子里也出过很多类似的事情。

家里没有人能够说出这是什么,孔祥也不好拿着它到处去问人,万一招惹来心思不正的贼,那可就不好了。

思来想去,为了保护文物的安全,孔祥第二天就带着儿子来到了当时的陕西省博物馆做鉴定。

他想着,如果是文物就捐给国家,如果不是,那就留着给儿子玩。家中贫穷,有个精美的工艺品摆着也不错。

跟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想见馆长后,看着父子俩老实巴交的模样,工作人员直接将他们带到了馆长的办公室。

见到馆长后,孔祥才从包里掏出了那枚白色印章,说道:“昨天孩子在河边捡了个印章,您看看是文物吗,对你们有帮助不?”

隔了好几米看见孔祥手中的印章,馆长意识到了事情的重要性,当即双手接过,细细端详起来。

来回翻看了好几遍,馆长惊讶地说道:“这材质是上好的羊脂玉,看上去很有年头了,这位同志,你在哪儿发现它的呢?”

“孩子捡的。”孔祥由儿子拉过来说道:“给伯伯讲讲,你是怎么捡的。”

在馆长的期待下,孔忠良把自己昨天的经历讲了出来。

正听他说时,馆长找了张纸印了一下印章,听闻发现地点,再结合印章的材质和纂刻内容“皇后之玺”,馆长初步判断,这很有可能是两陵出土的文物。

馆长赶紧找来做相关研究的专家来研究,他们表示,这应该是古代皇后的玉玺,而玺钮雕刻的是一只螭虎,是战国之后常用在玉器装饰上的异兽,通常代表着力量、权势和王者风范。

虽然判断出玉玺来历不凡,但是关于它的具体来历和背景,还需要参考历史资料做大量的调查才能确认。

听闻印章来历不凡,孔祥心中十分骄傲,他笑道:“还好把它送来了,要是一不小心被我弄丢了,那还得了。”

为了嘉奖主动送来文物的孔家父子,当时的陕西省博物馆决定给他们申请荣誉证书和一笔奖金。

但孔祥向来淳朴,这东西是小孩捡来的,到自己家才不过一天,他没想着拿他赚取什么,连连拒绝道:“哪能啊,本来就是捡来的东西。”

说罢,孔祥就要带着孔忠良离开,见他们要跑,馆长连忙拉住他,然后和周围的几个专家和工作人员凑出20元钱就要塞给他。

那时的20元无疑是笔巨款,孔祥一直秉持着“人穷志不穷”,这玉玺到自家手中还不到一天,这钱拿着实在心有不安。

孔祥再三推辞,孔忠良也一直表示不用,就是顺手的事情,但最终还是耐不住一众人的软磨硬泡,拿着20元的奖励回了家。

因为场面混乱,孔祥父子收下钱后就走了,大家都忘记了让他们留下一个具体的联系方式,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件文物是从韩家湾的一个水沟里捡来的。

西汉皇后之玺

这枚皇后之玺呈正方形,2.8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很是小巧。

它通身以整块的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色洁净,莹润光滑,没有任何受沁现象。玺钮是一只匍匐状的螭虎高浮雕,玺面则是有阴文篆刻的“皇后之玺”篆书。

从各个方面看来,这枚皇后之玺都是极品中的极品,体现了古代中国极高的艺术水准和篆刻文化。

为了弄清这枚玉玺的具体来源,陕西省博物馆的研究专家从战国之后开始翻阅历史资料,试图从中找到这个不凡印章的来历。

官典职仪制度《汉官仪》记载:“印者,因也。所以虎纽,阳类;虎,兽之长,取其威猛以执伏。”

后刘昭补注的《汉官旧仪》记载:“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纽,皇后玉玺文与帝同。”

通过大量的资料比对,专家推断,这应该是属于西汉皇后所有。可是西汉一共有十几位皇后,怎么判断它归谁所有呢?

根据孔忠良所述,这枚印章发现于咸阳市韩家湾的狼家沟,那片地方平时较为偏僻,但是却离汉高祖和吕后的陵墓非常近。

咸阳长陵的东西并列着两座陵墓,西边为高祖陵,离高祖陵280米远的东边是吕后陵。

西汉末年,王莽的残酷压榨和一连串的天灾,逼得农民走投无路,不管是东方还是南方,都冒出了大批的农民站起来,反抗官兵。

其中一支曾占领泰山的起义军为了避免和王莽的士兵混杂,将眉毛全染成红色,被称为赤眉军。

等到这支起义军攻入长安时,长安已经在长年的战乱中万分残破,四处寻粮的赤眉军将西汉诸多皇陵焚掘,吕后陵也在其中。

经历摧残之后,墓中难以烧毁的皇后之玺便被埋在了泥土中,千百年的时间中,它被水流冲到了附近的长陵山腰,直到被孔忠良发现。

吕雉被现代人称为“宫斗的殿堂级大师”,我们听到她名字时,都会想到“残忍”和“狠毒”。

她很早就嫁给了刘邦,陪伴着刘邦颠沛流离,但是在他为刘邦生下嫡长子刘盈以前,刘邦早已和外妇曹氏生下了庶长子刘肥。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吕雉被封为皇后。刘邦在世时,除了巩固丈夫的统治地位,吕雉还夺嫡削藩,为自己的儿子保住了太子之位。

刘盈继任大统时,实际上掌权天下的吕雉疯狂报复刘邦的后宫,残杀戚夫人、毒杀刘如意,落了个阴毒的名声,而她自己的孩子也被她吓坏了,从此纵情声色,不理朝政。

虽然在政治上果断狠戾,但对于百姓,吕雉还是比较宽容的,在她的诸多政策之下,天下安然无事,犯罪的人极为稀有,百姓在这样的状态下渐渐地富足起来。

得益于吕雉的特殊身份,这枚极为稀有的玉玺变得更加不同凡响,而回顾我国考古历史,它竟然是汉代皇后唯一的实物资料。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炙手可热的江姨还专门下令,将这枚玉玺送往北京。

1991年,陕西省博物馆分家改建,皇后之玺成为了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到2012年初,陕西省汉文化保护基金会成立,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曾经对保护历史文物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基金会和博物馆都想找到孔祥和孔忠良,但是时间已经过去太久,很多当年的知情者都已离世,只有咸阳市韩家湾这么一个记录,要怎样找到他们呢?

为了找到44年前的一个13岁少年,工作人员找遍了韩家沟,边走边打听,终于在狼家沟找到了年过半百的孔忠良。

但是那件事情已经过去太长时间,孔忠良都快忘记自己曾经捐献过一块玉玺的事,还是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才从零碎记忆中想起来这段旧事。

而工作人员这次来,一是为了补发当年的捐赠奖金,二是想邀请他们参加表彰大会,感谢他对保护文物以及历史文化作出的贡献。

听说还有奖金,孔忠良连连摆手,表示当年的20块已是巨款,他只是随手一捡,捐文物是他作为中国人应该做的。

在一众工作人员和村支书的劝说下,孔忠良盛情难却,接受了表彰大会,但是坚决拒绝补发奖金。

在表彰会上,孔忠良被评为保护遗址十大杰出人物,陕西省的文物单位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他说道:“我和父亲倍感光荣。”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玉玺   咸阳市   陕西省   刘邦   陕西   馆长   西汉   印章   皇后   文物   年后   工作人员   男孩   专家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