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女子为了还愿,将1400年的摩崖造像涂色,我却笑死在评论区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娱妮啵啵

编辑 |娱妮啵啵

古壁绘“化妆”引发热议,文物保护仍需努力

11月初,四川省巴中市一处古老的摩崖造像群被一名女子请人用涂料进行了“化妆”,原因是要完成“穿衣还愿”,这一事件很快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们纷纷讨论古代文物保护问题。

据了解,这处摩崖造像位于四川巴中市南江县石飞河,是北魏时期的古迹,已有1400多年历史。

11月6日,一名60多岁的阆中市妇女李某华,为了还愿,通过母亲找到村民岳某邦,用2天时间给部分造像“化妆”,岳某邦使用油漆直接在造像面部涂抹上颜色。

据报道,李某华之前曾在此地许愿,后来愿望实现,为表达谢意便萌生了给造像“化妆”的想法。

她特意从阆中市赶到南江,找到母亲帮忙联系涂画人员,为了补偿涂画工人,她还支付了一定费用。

岳某邦是当地一名泥瓦匠,平时做些粗活打零工,这次接到给古造像“化妆”的单子,他欣然应允,购买了油漆和工具就开始了作业。

整个“化妆”过程历时两天,这期间没有任何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发现制止,有评论认为,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这一偏远地区文物的保护。

也有声音认为,不能简单归咎于基层工作人员,应该从源头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消息曝光后,文物部门表示已在评估损失和修复方案。

有专家实地勘察,并提出了保护与修复建议,公安也在调查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有评论认为,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发现并制止,但也有声音认为,不应过分追责当事人。

“化妆”完成后的造像衣着鲜艳,面部五官清晰,让原本历经风霜的古迹焕然一新,一时间,支持和反对之声纷至沓来。

有人戏称这是“让古人晒太阳”、“给佛祖美甲”,也有人严肃批评这是严重破坏文物,还有观点认为,可以复原、可以修复,但历史的痕迹已经被破坏,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事件过后,南江县文物部门加强了现场监管,避免进一步损害,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修复评估和方案制定,这起事件也引发人们再次思考文物保护问题。

一方面,还愿信仰需尊重历史,不能损害文物,另一方面,文保部门也需加强监管,切实保护古迹,对所有当事人来说,这都是一次深刻的启示。

这起“化妆还愿”事件,既充满喜剧色彩,也让人感慨文物保护之不易,我们应当在相关讨论中平和表达观点,也需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避免类似损失再次发生。

只有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加强管理措施,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历史文化遗产,希望各界共同努力,使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得以完好传承。

文物保护任重道远

从四川到河北,从广州到江苏,频繁出现的文物受损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四川巴中一老人为了还愿,竟然组织人员给石飞河摩崖涂色“穿新衣”,原本安然伫立千年的造像,瞬间被毁容。

殷墟博物馆内,一老人为捡帽子,直接翻入文物展台,虽然马车没事,但行为已超出底线,广州圣心大教堂,一儿童爬上文保碑拍照,跳下时碑面破裂。

徐州博物馆,许多游客触摸藏品,还有人为儿童安全考虑,取消了保护设施,一些专家学者分析,随着博物馆日益火热,参观人员增加,出现部分违规行为也在所难免。

但绝大多数游客仍能遵守规定,不能因少数情况否定公众文明素质,这些事件作为警示,提醒人们文物保护任重道远。

要从保护理念、专业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下功夫,让古代瑰宝不仅流芳百世,也让人们在欣赏中学会爱护与传承,这是全社会的责任。

然而,文物保护之路远非坦途,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分布范围广,监管难度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围绕文物打造旅游景点,过度商业开发也会对文物本身造成侵蚀。

此外,一些地方文物部门人手不足,很难全面落实保护措施,个别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物安全。

面对复杂局面,文物保护必须系统谋划、精心组织,要加强法规建设,完善处罚措施,严肃处理破坏文物行为。

要加大财政投入,改善保护条件,要强化监管,建立预警机制,杜绝安全隐患,普及文物知识,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各地区、各部门要形成合力,让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更形重要。

只有不断完善文物保护体系,让古老文明的荣光绵延复兴,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坚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中华文物必将繁荣昌盛、源远流长。

文物保护需要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文物作为一种非再生资源,承载着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们是我们认识历史、考察文明的重要载体。

然而长期以来,文物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仅从石质文物来看,它们面临着严重的风化剥蚀。

以云冈石窟为例,经统计现存雕像仅剩下尺尊的一半,许多造像已经无法辨认,北京故宫石雕也出现明显风化,这些现象表明,我们亟需从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出发,加强石质文物的保护力度。

提高保护的科学性是重中之重,运用数字化等新技术,可以建立文物数据库,运用3D扫描进行数字化保护,还可以利用无损检测手段监测文物内部结构,对病害进行全面诊断。

要针对不同材质文物研发安全有效的保护材料,进行严格的测试验证,确保使用安全,每个保护项目都要进行充分论证。

评估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过程中要重视记录留存,以供跟踪评估,开展系统性的文物保护人才培养,提高保护队伍的科学水平。

在要提高保护的可持续性方面,要对文物定期开展监测,记录病害过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破坏扩大。

加强文物周边环境管理,定期进行基本保养,防止轻微病害恶化,加强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保护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其他国家成功经验,推动文物保护国际交流。

科学性是保护的手段,可持续性是保护的目标,两者缺一不可,需要同步推进,在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要不断强化科学性,促进可持续性,使文物真正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生生不息的桥梁。这样,我们才能让这一非再生资源得以完好传承,文明的果实精华永驻人间。

结语

文物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我们应该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并建立健全文物的监管机制。

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新发现文物的重视和保护,我们需要从源头上预防文物损坏,而不仅仅是事后抢救,保护文物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坚持不懈。

我们该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文物保护体系,使历史文化遗产能够真正传承下去?这需要全社会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摩崖   造像   阆中市   巴中市   持续性   科学性   全社会   文物   女子   事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