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前沈阳长啥样?9座城门还没拆,奉天景象令人惊叹!

奉天,是沈阳的旧称。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沈阳设奉天府起,奉天之名开始正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民国时期。沈阳是清朝的发祥地,明清两代帝王都城,东北的中心城市。

那么,近代历史上的沈阳,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张伯林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来到中国考察。在四个月时间里,他到过13个省。走遍了沈阳的每个角落,拍摄下大量照片。这些照片,真实地反映了沈阳当时的城市和人文风貌。笔者整理了其中20多张老照片,以飨读者。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1909年,站在沈阳内治门(小东门)上远眺,下面是钟楼东大街,远处高大的钟楼十分醒目,始建于1637年。街道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过去的沈阳,共有8座雄伟的城门。

南、北方向偏东的城门叫德胜(大南门)、福胜(大北门),偏西为天佑(小南门)、地载(小北门)。东、西方向偏南为抚近(大东门)、怀远(大西门),偏北为内治(小东门)、外攘(小西门)。

这是1909年的东城门——抚近门。照片中的抚近门城楼,看上去是那么的残破。顶部屋脊已经坍塌,飞檐上的覆瓦脱落,露出了下面的木龙骨。

抚近门,位于沈阳古城的正东方向。当年,其他少数民族来沈阳拜谒皇太极,都要走抚近门。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抚近门被拆除了。现在看到的抚近门,为1998年复建。

1909年,沈阳城北关外大北关崇寿寺古塔面貌。白塔始建于辽乾统七年(1107年),该塔全名为“释迦佛天生舍利塔”。塔身等边八角形,密檐11层,全为青砖筑。

这座古塔高约25米,直径9米。几百年来,古塔一直是沈阳的地标性建筑。1957年,古塔被彻底拆除。只留下了白塔路、白塔小学等地名。这真是沈阳古建古迹的一大损失。

1909年,沈阳城内一条大街上的景象。街道宽阔,两边的商铺都在开门营业。几名身穿旗袍的满族妇女,正开心地逛街。街上还能看到有黄包车驶过。

这张照片,拍摄于沈阳城北的清昭陵,也叫北陵。这里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

照片中,明楼和宝顶清晰可见。宝顶之下是安葬陵主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宝宫的地宫。清昭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沈阳城门外一座残破的瓮城。史料记载,清代的盛京城,是在明代沈阳中卫城的基础之上扩建的,在各个城门外部,还建筑了“瓮城”。

后来,随着清朝迁都北京,战乱、变迁、重建,瓮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并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照片拍摄于1909年。

1909年,沈阳的魁星楼。该楼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后世又历经三次重修。据《沈阳县志》记载:星阁高峙城东,夕照晚霞一望千里。为沈阳古八景之一。

魁星楼高20多米,底座四面有门,二层为砖筑,最上层为木结构。魁星楼内供檀香木雕刻的魁星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魁星楼被拆除。如今的“魁星楼路,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站在长满荒草的城墙上,远眺沈阳城。目光所及之处,北方典型的民居鳞次栉比,房屋上烟囱林立。当时,并没有很多高大的建筑,远处的城墙和楼阁依稀可见。

1909年,沈阳当地几名公职人员的合影照。他们穿着相同样式的服饰,站在办事处门前,每个人的表情都很严肃。感觉和清宫剧里演得不太一样。

1909年,在沈阳东清铁路线上,一列俄国火车停靠在站点上。1897年,俄国开建东清铁路,1903年建成通车。1905年,日俄战争后,被日军占据改称“南满铁路”。

1917年起,中国政府逐步收回附属地的管辖权。1920年起,东清铁路北段始称“中国东方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在沈阳的火车站上,清军士兵站在一列火车前,迎接一位重要人物的到访。火车刚停稳,车门还没打开。几名留着长辫子的安保人员守在车旁。

1909年,位于沈阳东门外的一座寺庙。看上去规模不小,有几进院子,寺内殿宇众多。有人说这是当时的大法寺。大法寺,也叫八王寺,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清崇德三年(1638年)重修。沈阳的朋友,根据照片你认为是不是大法寺呢?

清朝末年,沈阳一条街道上的景象。街道笔直,路两侧的建筑古色古香。沿街店铺都在开门营业,门口的展示有精美的木雕招牌。有牡丹、仙鹤等造型,应该还是彩绘的。这样独特的照片,老远就能看到,非常醒目。

1909年,沈阳火车站边上,几名车夫正靠在围栏上吸烟。此时车站时人很少,他们站在路边闲聊,等待载客。

几个人嘴里都吸着烟袋锅,很像如今在车站拉活的出租车司机。虽然拉车很辛苦,但是只要肯干,也能养家糊口。

站在一处楼阁上,俯瞰沈阳城区。下面是一个四合院,房屋为砖瓦结构,朝阳的房子为正午,厢房是厨房。在矮墙边堆放着很多玉米秸秆,是取暖做饭用的好燃料。正午的阳光照在院子里,充满了生活气息。

1909年,沈阳城内街边一个茶水铺。炉子上,一个大肚铜茶壶正在烧开水,烟囱里冒出白色的烟雾。掌柜的站在门前,招揽路过的客人。

在大茶壶的后面,摆放有一张方桌和几条长凳,方便客人坐下饮茶。在过去,像这样的茶水铺很常见。

1909年的沈阳街头,一名女子怀抱婴儿站在路边晒太阳。她身后的院门口,挂的牌子上写着“聚发号”字样,是一间商铺。旁边的店面应该是一家眼镜店。

街边有欧式造型的灯柱,各种广告牌子琳琅满目。在街道尽头,还能看到沈阳城的某一座城楼,城门下人来人往。

1909年,沈阳城郊外一处高地上,矗立着一座纪念碑。这是日俄奉天战役后,日军于1905年所立,纪念碑的造型像是一枚竖立的子弹。这样一座纪念碑,矗立在中国土地上,让人义愤填膺。

1909年,在沈阳的城墙边,几名黄包车师傅坐在遮阳伞下休息,等待载客。天气炎热,他们有的光着上身。拉车很辛苦,但是为了生活,他们毫无怨言。

这是沈阳长宁寺内景象。长宁寺,又称御花园。始建于后金天聪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照片中,松柏苍翠,在一座大殿前,矗立着一个铸铁香炉。

长宁寺规模宏大,占地十几亩。据《盛京通志》载:大殿三楹,东西配殿各三楹,碑亭一座,山门三楹,晾经楼五楹,禅堂僧房三十间。长宁寺在解放后被拆毁。

这也是位于沈阳的一座古塔。塔身六边形,只有两三层高。最上层其中一面设有拱形的门洞。在这座塔下,应该还有一座寺庙,寺庙外面建有围墙。笔者没有找到关于这座古塔的文字信息。沈阳的朋友,有认识这座古塔的吗?

1909年,沈阳街头的流动小吃车。一名老者带着两个孙子,站在小吃车旁边。摊主正在给他们现场制作小吃,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街边的店铺门口,悬挂着的白布上写着“乾泰号”字样,好像是一家售卖车辆用品的店铺。这样的场面,让人看了很有生活气息,

这是站在沈阳东城墙外远眺,左侧是高大的城墙,城墙上的垛口以及远处突出墙体的马面清晰可见。在高大的城墙衬托下,城墙下的房屋显得十分渺小。在护城河的两岸,建有很多民房,有瓦房,也有平房。鳞次栉比,一眼望不到边。

这是位于沈阳郊外的一处砖瓦厂。巨大的砖窑和封土堆,很是醒目。因为烧制砖瓦,挖掘大量土方。长年累月的挖掘,在砖瓦窑的旁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塘。岸上的景物倒映在水中,分不清哪是实景,哪是幻影。

1909年,沈阳火车站上的景象。一列火车刚停靠在站台上,站台上挤满了人,都在等待上车。一名士兵从站台上走过,维护现场秩序。

仔细看,在站台上,还有一些摆摊的小贩,他们大部分是卖小吃的。车站上客流量大,生意应该也不错。

1909年,沈阳城外的景象。在大片的田野里,点缀着一些小村庄。远处,青山连绵不绝。

结束语:回看1909年沈阳城老照片,建筑古色古香,人文风貌独特,令人惊叹。百年一瞬间,过去的奉天,如今的沈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辽宁的省会、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未来的沈阳,会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奉天   城门   白塔   长宁   景象   太极   城墙   年前   铁路   火车   照片   沈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