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羊礼”到底是什么?为何事后女子都自杀,而男人却能苟且偷生

前言

“牵羊礼”这个词语,或许大多数人并不熟悉。可是一提到这个词,许多人却会脱口而出——参与“牵羊礼”的女子都会自杀。的确,历史上有太多的案例证明,每逢“牵羊礼”,女子就以死明志。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男子参与“牵羊礼”,难道就能安然无恙的活下去吗?

或许,我们更应该思考,什么才是“牵羊礼”背后潜藏的惨烈故事?它又在历史长河中蔓延多久?为什么同样的仪式,对男女的影响却大不相同?在这些故事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时代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牵羊礼的起源:臣服的象征

牵羊礼,一种代表臣服和谢罪的仪式,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632年,周武王灭掉殷商后,前往东征,打到宋国。宋国国君微子为求生存,脱去上衣,手持商朝祭祀用的牺牲器皿,又让左右侍从一人拿长矛,一人牵羊,跪在周武王面前请罪。周武王见其悔罪诚恳,决定饶恕微子,让其留任宋国国君。这就是“牵羊礼”的雏形。

微子在周武王面前献礼,其实与曾经的“负荆请罪”有相似之处,都是使用一定仪式表达臣服。但是仔细揣摩,就会发现微子上身脱得精光,已经暗示了“牵羊礼”的屈辱性质。在古代,男子打赤膊尚可,女子上身裸露却别有深意。这已预示了此后牵羊礼中,女性必将遭受无法想象的羞辱。

北宋末年:靖康之耻中的牵羊礼

时光荏苒,历史的长河没有因为一次臣服就停止流淌。在公元1127年的北宋末年,牵羊礼再次以残忍的面目出现在舞台中心。

这个时期,北宋局势已趋崩溃,金兵频繁南下袭扰。靖康二年(1126年)十一月,金军第四次伐宋,一路势如破竹,直逼东南。眼看金军已至汴京门外,宋徽宗慌了神,仓皇出奔。他带着宋钦宗赵桓和部分宗室、文武百官仓促南逃,还来不及带走后宫嫔妃。

金军很快攻占汴京,史称“靖康之变”。相秦桧弃城出逃,也被金军俘获。第二年正月,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是为宋高宗。

三月间,宋徽宗父子在归德府(今河南商丘西南)被金兵所俘。金人将他们押解到北方,路过郾城时,金兵见城中百姓围观,大怒之下屠城。由于宋徽宗二帝被俘的关系,这场惨案被后人称为“靖康之耻”。金人将宋徽宗等人押到大金国都中都(今北京市),对他们进行了一个屈辱绝伦的“牵羊礼”。

仪式在一处预先布置好的祭坛前举行。坛前放着一张大桌,上面摆满了金国衣冠。金人将宋徽宗、赵桓等人赶到桌前,命令他们脱下身上的宋朝衣服,只穿上桌上的金国裤子,上身则赤裸以示臣服。

随后,金兵又牵来许多白色羊羔,让宋帝等人光着上身,牵着羊在场地中央游行一周。在旁观看的,还有宋徽宗的嫔妃以及宋钦宗的皇后朱氏。“牵羊礼”以极其残忍屈辱的方式进行,宋朝天子变成金人手中的玩物和奴才。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就此在耻辱中覆灭。

皇后自尽,妃嫔殉死,女子选择以死鸣冤

“牵羊礼”对女性的侮辱尤为严重。宋徽宗的皇后韦氏早已去世,现在参与仪式的主要是些宫女和宋钦宗的皇后朱氏。她们都被迫在公开场合裸露上身,如同待宰的羔羊任人宰割。

仪式结束后,皇后朱氏返回宫中,直接跳进一口井里自杀身亡。其他嫔妃宫女也大多选择服毒或投井结束生命,以死明志。

在古代封建礼教看来,女子贞洁比生命更重要。朱皇后宁可自杀也不忍屈辱,其决心令人钦佩。其他女性自杀的举动也彰显了她们的高贵品格。死而不屈,正是她们的选择。这也预示着,在牵羊礼的漫长历史中,选择自杀的女性还将不计其数。因为在那个时代,死亡比失去贞操更能为她们争取尊严。

男子继续忍辱偷生,期盼反败为胜

然而,同样经历牵羊礼的男性,却没有像女子一样选择自杀。宋徽宗在仪式后不仅活了下来,还与昭圣皇后续弦,生下6子8女,称为“重光八王妃”。这似乎说明,男性对于“牵羊礼”的耻辱接受度更高。但其实不然,作为君主和丈夫,宋徽宗的屈辱感比任何人都深。但是他选择忍辱负重,以期东山再起。

在古代封建社会,男子肩负着家国大任,不能因一时的屈辱就轻生。他们更希望忍耐时运,等待机会反扑。家国兴亡扛在肩上,男子必须积蓄力量,方能扭转乾坤。

宋徽宗之所以能维持希望,也因为有人为他反败为胜而奋斗。1140年,抗金名将岳飞在取得大胜,一举收复河北与河南,距离收复两宋故土已不远。宋高宗面临宋徽宗复辟的压力,多次发金牌令岳飞班师回朝。

这期间,岳飞军中的将士们志在必得:“但得整军万人,驱逐胡虏,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他们志在光复河山,救回宋徽宗。如果此时攻入金国都城,宋徽宗所有的耻辱都将一扫而空。

然而历史无情,在金国的怂恿下,宋高宗最终将岳飞赐死。宋徽宗复辟的希望破灭,他也永远沦为阶下囚。不过,宋徽宗没有放弃对生的期许,他相信总有人会为他反败为胜。

这正体现了古人“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气节。对男子来说,忍辱负重方可成大事。若一味以死明志,家国大业则无人继承。所以男子必须学会容忍屈辱,以求中兴。

结语

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深刻反思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价值观。古人对女性贞操的要求十分严苛。只要稍有瑕疵,女子就难逃永世骂名。因此面临牵羊礼侮辱时,女性只有自杀一途。这虽然展现了女子的铮铮贞骨,但也突显了古人对两性道德标准的双重性。

而男子只要终获成功,哪怕历经磨难屈辱也不算什么。他们必须承担起家国大业,所以屈能伸,忍能反。只要最后达成目的,过程并不重要。这或许是另一种偏颇。

究其原因,还是男权社会对男女角色的刻板定义。改变历史需要改变观念。未来,我们必须用平和包容的心态,来审视古人遗留的种种偏见。

人性本善,道德无性别。每个生命都一样光辉璀璨。当我们学会欣赏生命之美好时,牵羊礼背后的刻板印记也将逐渐消弭。届时,人们终将获得真正的平等与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靖康   嫔妃   苟且偷生   屈辱   上身   皇后   事后   仪式   男子   女子   女性   男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