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历史名人刘官礼

黔西南近代教育先驱刘官礼

说起传承,本质上就是说文化的传承,现在的孩子们在宽敞明亮、具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教室中学习;可是,封建王朝时期,贫苦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孩子想要读书识字,那是千难万难,更不要说位于西南边陲的黔西南地区;古代,黔西南属于蛮夷地区,多民族共居,汉文化传入虽早,但因山多路少,本地经济极度贫困等诸多因素,地区平均文化程度极低;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随着一声哇哇大哭,在产婆的道喜声中,刘官礼来到了这个世上,刘氏家族,官宦世家,文武卓越,家境殷实,位于兴义万峰林旁,群山环绕,儿时刘官礼的朗朗读书声总是会在万峰之间回荡,让半坡上放牛的孩子们羡慕不已;幸福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太平天国的起义,也影响到了西南这个弹丸之地;时局动乱中,孩子也只能拿上棍棒,舞上刀枪,只想在乱时能保住一条性命;其父刘明扬看时局动乱,便招揽乡间村民为兵,编号操练,是为“团练”,并屯兵于下五屯永康堡;话说虎父无犬子,刘官礼长兄刘官箴更是勇猛匹敌,同治四年(1865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利用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在贵州为非作歹、欺压百姓,传教士任国柱想要进入兴义时,被刘官箴带团兵拦于马别桥上,并杀死了随行的所有天主教徒,“制造”了震惊“朝野”的“兴义教案”,是为清代贵州三大教案之一;但因此事,也阻止了法国侵略者进入黔西南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

刘官礼在父亲和哥哥的榜样下,率团兵一马当先,配合云贵清军,剿杀白旗起义军,在攻取兴义县城,兴义府城(今安龙),特别是在围攻白旗军根据地新城(今兴仁)等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战后,被清廷擢升为知府,赏戴花翎,而后又加道衔;

我们说一个人的成功就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那刘官礼此时就是人生中最高亮的时刻了,1882年,荣服华归的刘官礼看到了西方列强的霸权,深知只有读书学习才能生存发展,要读书,就只能上学堂,单单只是达官贵人,富豪乡绅的孩子读书,那是万万不够的,必须所有愿意读书的,想读书的孩子都能读上书才行,可是贫苦家的娃娃怎么读得起书?此时,兴义也只有一个“笔山书院”教授八股文而已,刘官礼回乡后一面清理家中积蓄,一面四处筹措经费,钱财部分用于重金聘请名士来乡执教,次年,创建“培文局”,对于乡邻更是劝募人们捐献谷物以赈济灾民,秋收后将额外的收益全部投入到教育经费和产业中;

1889年,刘官礼把祖辈留下的10万两白银购地重建了笔山书院,该书院之宏,于县中之首,院舍3进共有房26楹,礼堂,讲堂,膳堂,斋房,教员寝室,教员室等一应俱全,房屋近百间;有了宽敞的学校后,刘又花重金诚聘省内外名师如桂馥、雷廷珍、程光祖、周辅寰、庄南华等人前来任教;还破天荒的对贫苦孩子实行免费教育,不光书能免费读,还管一餐饭,男女平等,都能入学,孩子们读书学习期间,按照刘官礼的要求,必须做笔记,每月都要检查,并且还设置了奖学金制度,按照《兴义县志》记载,“超等奖银一两二钱,特等八钱,一等六钱,童生减半,寒略多资以为生”;但是在封建的旧社会想要让老百姓相信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千难万难啊!刘官礼就每个月都让学生们举行讲演,八股文老百姓听不懂,那就讲天下之事,讲猎奇故事,讲西洋之事来吸引民众对学习的兴趣;此风气一出,全省轰动,为刘官礼这种不拘一格的作风所震撼。儿时,外公也是八股先生,说起“加油”一词的时候,他总是说,刘先生在笔山书院的时候,每晚都会提着油壶,那些提灯夜读的学子们如果灯暗了,刘先生就会给他们添加灯油,那些买不起灯油的穷学生,更是能免费得到看书的光明,所以,就有了加油一词。现在回忆起外公说的故事,我想,刘先生加的灯油,不光是照亮了书本,更是点亮了殷殷学子门向往阳光的道路。

为了让学生们能有更远大的目光,也为了不再背负“夜郎自大”的骂名,刘官礼这个曾走出过大山、看到了西方工业的先行者,还选派优秀学生远赴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地公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也鼓励年轻学子们去读师范学校,然后回到这个偏僻到需要用“年俸三四百金”(出自《兴义县志》)才能请到老师的山区来;这些从笔山书院中走出的学子们,在历代薪火相传中,名者如繁星,不可数;当中,得刘官礼这样对教育事业执着真传的,那就要算王伯群了,王伯群从笔山书院毕业后,学习成绩优越,争取到了去日本公费留学的机会,学成归来后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1924年,王伯群学习老师刘官礼的义举,出资创办了大夏大学,大夏大学取“光大华夏”之意为名,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与复旦大学合并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联合大学;1951年10月,在大夏大学原址上,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师范大学;为近代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历史的星河璀璨,我们短短的一篇文字就翻过了那些耀眼明星的一生;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在黔西南的大山中,有像刘官礼这样开创教育事业的先驱,也有像王伯群这样“服务国家,尤须力行公诚二字,以发扬大夏之精神,余虽不及见国家复兴,世界和平,但知革命成功之有日,此心亦无憾矣。”(节选自王伯群遗书)扶将倾之大夏的国士;更有“千里背母上大学”毕业后回乡传薪的“全国最美教师”(2020年 9月10日,中宣部、教育部授予)刘秀祥;时代在薪火相传中前进,黔西南教育事业更是起步腾飞,兴义一中,兴义八中,历年高考成绩都是全省前列,状元、探花、榜眼不断,清华、北大对于大山中的学子们不再是那高不可攀的梦想;文明的传播离不开这些点亮智慧的师者,师之伟大,就在于点亮别人,却燃烧了自己,我愿称这些燃烧自己的师者门为“先生”,“为人明识强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4

标签:黔西南   兴义   千难万难   灯油   薪火   白旗   县志   贫苦   书院   孩子   历史名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