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记痛批吴艳妮!27岁了还总混在学生比赛中!读的网红大学吗

最近,随着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社会各界对职业运动员参加学生比赛的争论也随之升温。

27岁的田径运动员吴艳妮不仅参加了100米项目,还迅速夺得冠军,引发舆论热议。许多名记都纷纷痛批吴艳妮作为职业运动员,却还混在学生比赛里拿金牌,行为令人不齿。

吴艳妮,1997年出生于富顺,从小就展现出对运动的浓厚兴趣。在5年级时,县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看中了她的潜力,为她打开了田径之门。这个小小的起点开启了她追逐运动梦想的旅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潜力,引起了北京体育大学跨栏教练杨辉的注意。杨辉看到了她身上闪耀的潜能,将她吸纳为自己的学生,开启了她成为专业运动员的道路。

在这个竞技的世界里,吴艳妮用汗水和努力书写着自己的篇章。然而,在今年杭州亚运会上,一次抢跑成为了她人生中的转折点,失去了夺冠的机会,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然而,她并没有在挫折面前低头,反而展现出了坚韧和顽强。在失利之后,她没有气馁,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出现在学生运动会的赛场上。她以她的速度和实力,再次夺得了100米项目的冠军。

然而,这一行为引发了诸多争议和质疑。27岁的职业运动员,为何还要与学生竞技?这样的行为是否公平?这些质疑掀起了社会对于体育竞技公平性的深刻思考。

名记郑海痛批吴艳妮:“你已经是职业运动员,还来抢学生的饭碗,太不要脸!”

商界评论员张彬亦表示:“吴艳妮这样的行为完全是在消费学生运动会的含金量。她已经在职业赛场无法施展拳脚,才会跑到业余比赛里碰瓷。”

体育评论员李超更直言不讳:“吴艳妮是在装嫩,27岁的人还称自己是学生,这简直就是耍流氓!”

事实上,吴艳妮这样的人并非个例。近年来,一些职业运动员混进学生赛场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利用年龄和学历优势,和真正的学生选手一决高下,堪称“网红来打酱油”。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贺绿汀表示,将采取措施杜绝职业运动员参赛:“我们会要求运动员提供学籍证明,同时严查年龄,绝不容许职业运动员冒充学生获利。”

但问题的根源不在规则,而在商业化。近年来,各种综艺节目大量模仿“名校对抗赛”,而学生运动会恰好可为其提供人才库。一些商业赛事也借助学生运动会的名头吸睛。

“很多运动员是被商业利益驱动,加入这些节目和商业赛事,获得更高的曝光率。”体育评论员陆续分析道。

吴艳妮便是其中典型。她在学生比赛中的抢镜行为,充分说明她只是把运动会当作免费的商业广告。她甚至还公开表示,回应抢跑,“我就算真的抢跑又怎么了呢,”有个性可也惹来争议。

吴艳妮的行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有人认为她参加学生运动会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曝光和关注,将运动会当作免费的商业广告,这种行为被指责为耍流氓的流量思维。

她似乎并不在意外界对她的质疑和批评,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我就喜欢别人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这种言论更加凸显了她对外界看法的漠视和对争议的不在乎。

人们对她的态度分歧明显,一些人认为她的行为不符合体育竞技的道德规范,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参加学生比赛并不恰当,这种做法将竞技体育视为个人曝光的手段。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运动员有权利参加符合资格的比赛,而她在学生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也是对她过人实力的证明。

吴艳妮的行为引发了人们对于体育竞技和运动员道德的思考。究竟运动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体育道德和规范?

这样的争议或许会促使体育管理部门对于赛事的参与资格和道德规范做出更为严格的规定。这个事件或许也将成为未来体育界竞技伦理讨论的一个典型案例。

事实上,吴艳妮的知名度完全是靠社交媒体铺天盖地的营销。喜欢她的人,更多是被她的造型、写真所吸引,而非对她的运动成绩感兴趣。

乃至于她在亚运会抢跑搞砸一场比赛后,第二天就去逛街,并对记者表示这事“早忘了”,引发外界批评她不专业。名记石中浩评价道:“吴艳妮把运动当网红做,把比赛当流量炒作,她那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和专业运动员根本沾不上边。”

无独有偶,今年全运会上,网红体操遇龙也引起巨大争议。他一个明星运动员,去和普通省队选手抢全运金牌,同样令人反感。

“这种食堂里的作秀行为,既不尊重专业选手,也不尊重体育精神。”中国体育记者协会秘书长赵小军表示。

类似吴艳妮遇龙这样的人,正在把体育赛事变成网红秀场。他们不在乎运动精神,只想借比赛来制造话题。

这种现象其实也反映了当下体育环境的堕落。在市场化的大潮下,体育追求的不再是公平竞技,而是流量、曝光率。许多项目也沦为了商业利益的工具。

体育比赛要回归本源,不能成为商业噱头。”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马龙表示,要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遏制不正之风。

运动员也要明白,参与体育比赛,考验的是专业素养而非网红功底。他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不要被商业利益迷惑,背离体育道德。

同时,各级体育部门和单项协会,有必要加强管理,从源头杜绝类似吴燕妮这样的“网红运动员”进入赛场。现有的参赛资格审查应该更严格,确保运动员身份真实有效。

另一方面,要倡导体育道德,弘扬奥林匹克价值观,回归体育的本真意义。大众也需要正确认识体育精神,不要只看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的公平竞技。

只有依法管理体育赛事,扎实推进体育专业化、正规化发展,才能根除吴艳妮这样的网红运动员对体育精神的侵蚀,让体育赛场重新回归阳光

此事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学生   评论员   运动会   赛场   运动员   竞技   职业   商业   体育   大学   专业   吴艳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