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到底有多牛?一个策略能让秦一统六国,用9个字逼死战神白起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 | 文史纪谈

文 | 文史纪谈


前言

范雎有多牛?他一个策略就让秦一统六国,但又用9个字逼死战神白起。他的作为,至今仍让人议论纷纷。范雎究竟只是一个奸佞小人,还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天才?

涅槃重生,青年范雎的坎坷求学之路

范雎出生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贫民家庭,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从小就由一个傻哑的老妪抚养长大。

小时候的范雎就显得极具天资,聪慧过人,经常一个人缩在角落里看书学习。村里有位老秀才,发现范雎不同凡响,便开始无偿地教导范雎读书识字。

在老秀才的悉心栽培下,范雎很快就学有所成,对六国语言、历史、典籍了如指掌。

10岁的时候,老秀才就看出范雎的不同凡响,便劝说他要出去闯一闯,否则天资难以施展。范雎心中也早有这个觉悟,于是和老秀才商议,决定前往各国游学增长见识。

老秀才帮他准备了一些干粮,范雎就此踏上了流浪求学的道路。

范雎先后游历到了韩国、赵国、魏国等地,到处拜读名师,学习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势。他还广泛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民间疾苦。这为他后来制定政策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范雎聪明好学,很快就在各国语言文化中获得了系统的学习,并在思想上有了自己的见解。

20岁时,范雎返回魏国,开始思考如何进入政界发挥所长。他四处游说自己的理念思想,还写信向许多重要官员表达政见,希望可以得到赏识。

但由于出身寒微,又无任何背景,范雎的才华没有得到重用,许多见解都被当成是疯话疯语。

后来,范雎加入了魏国使团,作为一个小官员随同出使齐国。在一次宴会上,范雎冒失插话表达了自己的见解,竟然受到了齐湣王的赏识。

齐湣王送给范雎丰厚的礼物,表示欢迎他常来齐国。范雎由此一战成名,获得“三寸不烂之舌”的美称。

但此举触怒了魏国使团的正使魏冉。魏冉认为范雎独占了使团的功劳,回国后就诬陷范雎通敌叛国。在一个宴会上,魏冉命人当众剥去范雎衣物,用荆条狠狠鞭笞,直到他奄奄一息才将他扔进肮脏的厕所。

在生死边缘,幸运的是范雎得到了厕所清洁工的救助。他逃离魏国来到秦国,经过改名和杀伐的历练,终于在秦国崛起,最终报复了曾陷害自己的魏冉。范雎的早期经历充满戏剧性的跌宕起伏,这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基础。

助秦一统六国,功劳满满

范雎来到秦国后,起初并不顺利。他苦思冥想,最后给秦王写了一封匿名信,信中提出许多治国策略。秦王看后大为赞赏,多次召见询问国事。范雎的谋略令秦王刮目相看,遂重用他为客卿,后又升为相国。

在位期间,范雎推行“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先与远方小国修好,再攻取近邻大国。据此,范雎诱使秦王先灭了魏国,夺取魏国重要城池邯郸。接着秦国又与远方的楚国修好,转而攻取近邻的韩国。在范雎谋略的助力下,秦国版图不断扩大。

同时,范雎还在内政上辅佐秦王加强王权。他设法驱逐了秦国权臣魏冉,夺走了魏冉手中的兵权。魏冉被迫逃亡他国,终身未能回秦国。范雎由此一举掌控大权,使秦王可以更加专注对外用兵。

如果没有范雎的谋略助力,仅凭秦国君主的才能和国力,想要在那个群雄割据的战国时期最终笼络姓名天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范雎制定的连坐法和减轻赋税等内政策,也帮助秦朝巩固了统一的政权。他主持下的文化统一、道路修筑等举措,也加速了秦朝中央集权的实现。

范雎还参与了推行标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统一,消除了六国遗留的分裂局面。他倡导修筑直道,连接关中与关东,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此外,他还主持修建了连接首都与长城的直道,以及通往泰山的必经之路,以示皇权神圣。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所云:"秦所以强,范雎之力也"。

小人之心,逼死战神白起

公元前262年,赵国大将赵括在长平与秦军主帅白起进行了一场殊死决战。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胶着,秦军用巧妙的战术引誘赵军深入,将之围困在粮草尽失的大粮山地区达46天之久。

赵军士气跌入低谷,只能组织突围,但都被秦军击溃。最后赵括在突围中阵亡,赵军20余万投降。

白起此战以少胜多,完胜赵军,一举夺取上党之地。他的军事才能让秦王看到统一六国的曙光,对他极为倚重。白起也借机在朝中声势大振,被封为武安君,成为仅次于丞相的重要将领。

而这引起了丞相范雎的戒心。他认为白起功高震主,很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而且,白起在长平大捷后力主乘胜追击,直捣赵国国都邯郸。范雎则主张退兵息战,先巩固战果。

两人在朝堂上针对战略出现分歧,白起直接点名批评范雎。这使得范雎面子上难堪。为除掉白起这个心腹大患,范雎决定在秦王面前诋毁白起,最小化他的军功。

他多次向秦王进谗,说白起心术不正,迟迟不肯出兵,想坐收渔翁之利。又说白起擅自放弃进攻邯郸的大好机会,必定是怀有二心。范雎极力散布白起谋反的流言,使秦王对白起也渐生疑心。

在范雎的挑拨下,秦王先是撤销了白起的武安君爵位,后又贬他为平民,软禁在咸阳。三个月后,秦军前线作战不利的消息传来,秦王大怒,听信范雎的建议,下令将白起赐死。

根据范雎的建议,追赶白起的使者带去了秦王的亲笔诏书。诏书中只有简短的九个字:"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白起明白这已是赐死的信号,在远离咸阳的途中,终于在使者的监视下被迫自刎而死。

藉此,范雎排除掉了自己最强的政敌白起。但这无疑也削弱了秦国的军力,白起的死对秦国未来的征伐计划是一个重大损失。

乱秦之术,范雎惨淡落幕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范雎还展开了一系列荒腔走板的举措。

其中最令人痛心的,就是范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肆焚烧书籍。凡是含有批评秦国统治的文字,哪怕只是略有辞色,都要充公烧毁。无数古籍名著因此付之一炬,导致许多思想流派失传断绝。

其中墨子反对攻城掠地的用兵思想,与秦国强国方针相左。范雎为了消除思想隐患,下令焚毁墨家著作,导致这一学派几乎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除了烧书,范雎还大力监视朝中的学者与官员。他设置密探,注意一些忠诚老臣的言行举止。哪怕只是稍有疑点,范雎就会立即调查,最后处死。因为他许多忠良能臣就这样冤死狱中。

如礼制修正者傅说,就因言语中稍带批评,被范雎诬陷通敌叛国。傅说被烹杀于市场,妻子也被斩杀,父母自杀。这样的冤案在范雎当政时屡见不鲜,使秦朝的统治笼罩在恐怖之中。

通过文字狱与怀疑一切,范雎确立了秦朝的专制体制,但同时也使秦朝失去改良的可能。广大士大夫的心思也因此逐渐与皇室疏离。这为日后陈胜吴广起义埋下隐患,也成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也正如司马迁所说,范雎"乱秦之术"也。

后来,在秦始皇东巡时,太子扶苏意图作乱,最终事败身亡。还有史书记载此乃范雎故意离间所致,他想把太子之位给自己的人选。这使得秦始皇对他也生疑,范雎晚年屡受皇帝忌惮。

直到秦始皇去世后,赵高与李斯等人联手,终于在宫廷权力斗争中击败了以范雎为代表的旧力量。最终范雎被视为旧势力的余孽而遭到诛杀,结局惨淡。

笔者认为

范雎既是一个政治策略上的天才,也是一个极不择手段的权谋家。他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时乱世求生存的现实,也警示后人权力的滥用必然以灾难收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魏国   秦国   秦王   邯郸   策略   使团   秦朝   谋略   秀才   战神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