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赛事的流量变成“留量”

灯火璀璨的杭州奥体中心外围栏杆,挤满了一张张期待的脸。闪烁的手机屏幕记录下眼前这朵变幻色彩的莲花,体育场里,隐约有激昂的音乐传出——那是亚运会田径比赛正在进行。

昨日傍晚,在“大莲花”外等待入场的观众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李铭珅 摄

隔着钱塘江的对岸,城市阳台上,早早就守候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潮,自拍背景、指定焦点,依然是那朵盛放在对岸的大莲花。

带着3岁的儿子彬彬漫步在大运河边,来自上海的张先生一家正是为亚运而来——可惜,因为没有抢到心仪的体操票,这次只能将观赛游变成打卡游。掰着手指,抱着吉祥物玩偶的彬彬细数去过了“大莲花、小莲花还有洋泡泡(乒乓球馆)……”

杭州,着实火了。各大社交平台上,国庆朋友圈摄影大赛多了个“亚运专区”——来杭州打卡亚运赛场,成为不少人中秋国庆假期的首选。

黄龙体育中心里的国足球迷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萧君玮 摄

为一场赛来一座城,借助亚运会契机,杭州正与海内外游客迎来一场“双向奔赴”。体育赛事带来的流量正越来越多地转变为文旅消费的“留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评价一场大型赛事的盈亏,往往关注票房收入、转播权收入和赞助收入,或者说赛后的场馆如何有效利用,但从杭州亚运会来看,文旅休闲产业已日益成为大型赛事的后续无形资产。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在杭州,读柳永写下的诗,走苏东坡走过的桥,品陆游品过的茶……用文创、数字影像等方式打破时空的壁垒,让白居易、黄公望等耳熟能详的名人变成杭城亚运的“推介人”——这番古今流量互动,让来自四海的八方宾朋在西子湖畔,续写新的诗意篇章。

西湖边,游客与亚运会吉祥物合影 特派记者 李铭珅 摄

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市利用数字化技术整合“吃住行游购娱”以及亚运观赛等城市文旅服务,向全球游客提供“城市+赛事”的一站式服务新体验。

以“赛”谋城,不仅带来了城市环境的提升,也为市民创造了众多生活、运动的便利,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示范区贡献了体育力量。

以“赛”惠城,体旅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主力军,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借助赛事举行让新发展理念福泽市民、惠及社会,是杭州通过亚运建设赛事名城的目标。

以“赛”荐城,让中外宾客在西溪湿地美景之中流连忘返。“西溪且留下”的字样背后,是杭州人借助亚运向世界发出的倡议:“杭州且留下”。(厉苒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彬彬   新民晚报   杭州   亚运   亚运会   赛事   流量   体育赛事   游客   收入   记者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