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无障碍 社会更有爱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包括智能手机、互联网应用等在内的数字化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数字鸿沟”和“服务赤字”等问题也逐渐显现,比如,残疾人在使用手机时会面临一定操作困难,有些老人没有人工引导难以顺利办理相关业务等。不过改变的契机就要到来。

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其中对无障碍信息交流作出专门规定,包括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应逐步具备语音、大字等无障碍功能,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应逐步符合国家信息无障碍标准,电信服务应提供必要的语音、大字信息服务或者人工服务,等等。

软件上,既要在新闻资讯、社交通讯、生活购物、医疗健康等领域扩大无障碍覆盖的范围,推动无障碍导航、无障碍观影等新技术的应用,也要进一步改造优化小众但是老年人、残疾人常用的软件应用,完善长辈模式、语音搜索等适老助残功能,降低便捷上网的门槛。还可以通过设置人工客服、视频专线等功能,解决看不见、听不清、不好操作等问题。

硬件上,针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使用痛点,智能设备生产企业应持续优化操作界面,简化操作流程,让他们能用、会用、敢用、想用。立足残疾人、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需求,开发更多“残健融合型”无障碍智能产品和服务,使其充分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

与此同时,需要坚持传统服务与数字服务并行,社保、民政、电信等服务要保留线下渠道,方便面对面办理,并提升语音、大字信息服务质量,专设爱心通道、老年人席位等,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不断改善无障碍服务水平。

越来越多群体正主动参与到信息爱心通道建设中来。数据显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推动1700多家残疾人、老年人常用的网站和手机APP完成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比如,一些地图类APP推出无障碍导航功能,可以尽量避开台阶、陡坡等障碍物;一些出行类APP上线“一键叫车”功能,便于老年人独自打车。电信业务专为老年人用户开设的“一键呼入人工客服”专线,已累计服务超过2.2亿人次。可以说,信息无障碍建设已经由“从无到有”向“从有到优”迈进。

让残障人士同样拥有良好的互联网体验,在技术上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接下来,还需进一步促进技术的成果转换和开放共享,支持新兴技术在导盲、声控、肢体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信息无障碍技术专利开放和经验共享,降低信息无障碍改造成本。鼓励企业探索更多应用场景和业务模式,让数字化发展更加普惠包容。

信息无障碍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借该法实施契机,政府、市场、社会、个人应共同发力,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规模有效扩大、层级更加深入,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显著提升,更好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作者:曾诗阳 来源:经济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客服   大字   残疾人   老年人   语音   功能   环境   数字   智能   社会   技术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