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航企:航班又换季稳抓新契机

原标题:

国内航企:航班又换季稳抓新契机(附图片)

中国民航报记者 潘瑾瑜

随着天气转凉,一年两度的航班计划调整如期而至。航班换季主要是出于旅客出行周期规律、不同季节天气差异巨大、不同目的地淡旺季航线需求、部分国家冬令时与夏令时转换等方面的考虑。从今年10月29日至明年3月30日,全国民航将执行2023/2024年冬春航季航班计划。根据航班计划,2023/2024年冬春航季,共有175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客货运航班11.7万班。当前,民航运输生产持续向好,行业总体运输规模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此次航线航班安排的调整,不仅将更好满足旅客冬春季节的航空出行需求,也将为民航行业恢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国内航线:线路更通达 选择更丰富

2023/2024冬春航季,国内客、货运航班计划量较往年均有所增长。51家国内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航班96651班,较2022/2023年冬春航季、2019/2020年冬春航季分别增长1.55%、33.95%。其中,国内客运航班每周计划量较2022/2023年冬春航季、2019/2020年冬春航季分别增长1.19%、33.17%,国内货运航班每周计划量较2022/2023年冬春航季、2019/2020年冬春航季分别增长17.07%、70.34%。

针对本次冬春航季国内航班计划量的增长,民航专家林智杰认为,这一方面体现出国内经济的韧性和市场复苏的预期;另一方面也与航空公司将部分飞机由国际市场转投国内市场有关。运力的加大投入将进一步刺激旅客需求的恢复,同时也是对行业经营的一个考验。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占芬分析认为,国内货运航班计划量增幅较大主要受益于国内宏观经济的修复。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改善明显,其中服务业生产和消费出现恢复性增长,制造业PMI指数曾出现4个月的连续增长,最高超过50%。“在接续推出的新政策刺激下,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内生动力将持续释放,为航空货运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双十一’、春节等传统旺季也有利于推高货运需求,为货运航班的增长提供动力”。

客运航班方面,多家航空公司选择在这个冬春航季围绕枢纽城市进一步加密干线航班,以更好满足旅客商旅出行需求。航班管家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从航线周频来看,冬春航季Top10城市线皆为商务航线,涉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和杭州7个城市,其中6条航线与北京有关。此外,Top10城市线的承运航空公司均在7家及以上,其中北京—重庆、上海—成都、上海—广州航线达10家,上海—深圳、北京—成都线达11家。

商旅市场是航空公司收益的重要来源。在占芬看来,围绕枢纽打造快线,有利于提升商务旅客的出行便利度,更好满足这部分旅客群体的消费升级需求,增加客户黏性,也有利于增加相关附加消费服务收入。当前,休闲出行需求尚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商务出行需求相对更加稳定,维护和运营好相关市场对于航空公司减亏增收将起到重要作用。林智杰也认为,加大枢纽之间的快线投入能够为航企带来相对稳定的利润贡献。“从国内航空市场特点来看,航线班次越多、经营航企越多,看似竞争越激烈,但实际上利润空间也越大。”

与此同时,对于时间较为自由或具备休假条件的消费者而言,淡季错峰出游也是冬春航季不错的选择。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11月国内机票平均支付价格较10月同期下降14.2%。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出行成本。在航班换季后的一个月内,成都、上海、广州、北京、深圳、重庆、海口、昆明、三亚、西安等城市成为同程旅行平台上较为热门的目的地。

2022/2023年冬春航季,多家航空公司新开辟国内航线,进一步开拓市场。本航季,将有39家航空公司在新开的516条国内独飞航线上每周共安排7202个航班运营,主要包括湘西、阿克苏、和田、哈密、喀什、赣州、鄂州等支线机场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昆明等枢纽机场间的干支衔接航线和支线航线。

“这些新开辟航线表明‘干支通,全网联’效应初步显现,不同枢纽层级间的联系更加便捷顺畅,枢纽的辐射效应进一步扩大,支线机场也通过枢纽机场实现更加广泛的连接。”占芬表示,“这也将有助于提升航线网络整体通达通畅水平,增强地面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的航空服务可及性,从而更好服务日益扩大的航空基本出行需求群体,扩大航空人口,更好促进民航市场复苏。”

国际航线:航班再加密 往来更便利

据民航局消息,自11月9日起,中美间定期直飞客运航班开始逐步增班,2023/2024冬春航季,有望从目前每周48班增至每周70班,双方航空公司每周各运营35班。国内航空公司中,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川航等航空公司在多条中美航线上均有增班。这将有利于中美航线航班根据市场需求稳步恢复,为双方人员和经贸往来提供更多便利。

事实上,自今年初以来,国际客运航班持续恢复。数据显示,国际客运航班自8月下旬以来已稳定在疫情前的50%以上,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单周航班量增至疫情前的56%。此次航班换季共有116家航空公司的每周13004班客运航班计划申请获得批复,涉及65个境外国家,航班计划量约为2019/2020年冬春航季的70.7%。

从各大航企公布的航班计划看,国际及地区航班成为新航季的发力重点之一。2023/2024冬春航季,国航计划执行国际及地区航班日均超170班,航班计划量已恢复至2019年的70%以上。同时,国航将陆续恢复北京首都—旧金山、深圳—法兰克福、上海浦东—名古屋、上海浦东—仙台等航线,并在20余条国际及地区航线上进行增班。东航国际及地区航班计划达到每周1084班,恢复至2019年的78.6%,随着冬春航季期间航班的持续恢复,预计到今年底国际航线恢复率将超过80%;除恢复执行多条国际航线外,东航还将陆续新开上海浦东—开罗、上海浦东—万象、杭州—奥克兰、杭州—悉尼—奥克兰、温州—马德里、济南—悉尼、北京大兴—东京羽田等航线。南航方面,除了不断加快在澳新、东南亚及日韩等传统市场的航班恢复节奏,其还将不断开辟至中西亚、中东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新航线。

占芬分析,此次冬春航季国际客运航线预计将延续前三季度的恢复趋势,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而受国外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国际货运航线将呈现“变中求稳”的主要特征。

而在林智杰看来,我国民航国际市场恢复已进入从加快恢复到常态复苏、从全面恢复到市场分化的新阶段。“国际客运方面,须从航权双边商谈、国际航班计划、地面保障资源、签证办理速度等多方面共同发力推动恢复;国际货运方面,则有必要加强市场趋势研判,控制运力投放,严防市场波动风险”。

市场前景:

多措齐发力 积极促恢复

在10月27日召开的民航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运输司司长梁楠介绍此次航班换季特点时表示:“国内航空市场方面,民航局聚焦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综合考虑安全保障能力、群众出行需要、航企运营需求等核心要素,结合冬春季节民航运行特点,科学合理设置评审指标,分类实施客座率精准化调控措施,引导各航空公司在筑牢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航线航班结构,加快构建‘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体系,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国际航空市场方面,民航局加大内外协同,采取多项措施,支持和鼓励中外航空公司恢复国际航班,积极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班通达性,进一步便利国际经贸合作和中外人员往来。”

在专家看来,此举兼顾了战略层面和市场层面的考虑。从战略层面来看,这立足民航业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本质,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民航促进循环、扩大流通的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干支通,全网联”有助于促进地面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高效便捷地融入整体经济大循环,助力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国际市场的恢复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国际航线网络布局,更好服务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的需求。从市场需求层面来看,国内下沉市场和国际新兴市场是我国民航发展的重要增量空间,“干支通,全网联”将中小机场纳入枢纽网络体系中,有利于做大航空人口;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班通达性有利于扩大国际航线网络覆盖面,提升连通度,更好服务国际旅客。

当前,航空运输市场安全有序恢复已进入第七阶段,此次航班换季又将对行业恢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本次换季是民航业从快速恢复期转向高质量发展期、国内国际结构调整期的一个关键节点,也是政策发力的难得窗口期。”林智杰分析认为,“如能从行业宏观层面做好恢复节奏调节、市场竞争氛围营造、结构优化调整,那么将为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好的基调。”

交通运输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民航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以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占芬表示,冬春航季航空市场的恢复将有利于促进文旅市场及相关产业发展,尤其是国际航空市场的复苏将有力推动国际旅游恢复,促进跨境电商以及国际供应链的发展。

视野

新航季

仍须走好发展路

10月底,2023/2024年冬春航季航班计划开始执行,共有175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计划每周安排客货运航班11.7万班。从换季航班计划情况来看,民航运输生产呈现恢复稳健、竞争有序的良好局面。民航复苏来之不易,新航季,仍须稳步走好发展路。

从行业自身发展来看,新航季对于民航业安全有序恢复发展十分关键。航班计划显示,国内客货运航班计划量均较往年有所增加,并有39家航空公司将新开516条国内独飞航线,包括多条支线机场与枢纽机场间的干支衔接航线和支线航线;国际航线航班方面,150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计划每周执行16680个航班,涉及68个境外国家。新航季,国内航线网络通达便捷性的提升,将有效满足旅客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需求,有利于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而国际航线网络广度和密度加快恢复,则有利于提升机队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航空公司经营能力,进一步促进行业恢复发展。

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来看,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新航季,民航业将继续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市场方面,“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将有力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便利偏远地区百姓出行;国际市场方面,国际航线的恢复、增班将积极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自身恢复发展的同时,民航业也将进一步促进人流、物流畅通,推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新航季,航空运输市场的安全有序恢复发展依然离不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同向发力。一方面,民航管理部门需要从政策、资源等方面积极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各大航空公司也需要合理安排运力,进一步开拓市场,努力为旅客提供优质出行服务,提升运营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全行业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把握好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冬春航季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来源:中国民航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航班   干支   国内   航空公司   枢纽   民航   航线   契机   计划   国际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