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即将前往早朝太监一句话道破天机:太子已成帝,你莫要妄动!

在唐朝的统治历史中,有许多卓越的君主,他们为华夏文明带来了蓬勃发展的契机。然而,在末日的时期,尽管有李晔这样才华横溢的君主,却未能在唐朝衰落的时代扭转乾坤,挽救王朝的命运。

连李晔想要参加早朝,随行的太监却目中无人地告诉他说:“太子已经登基了,您只需要老老实实待在这里吧。”作为一国之君,李晔为何落得这种待遇?这是怎么回事呢?

乱世帝王

唐昭宗李晔,是唐朝的第二十位皇帝,他是唐懿宗的第七个儿子,而自幼就显示出过人才能,五岁时他就能够背诵诗文,深受唐懿宗的宠爱,并被封为寿王。

从小就展示出卓越才华的李晔,手握重权,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后来还受封为幽州大都督、幽州卢龙军镇节度使。

然而,黄巢起义爆发后,安宁的日子只持续了短暂的几年,李晔的哥哥唐僖宗李儇登上了皇位,而李晔则随他的兄长逃往成都。

在唐僖宗日夜惶惶不安、生怕黄巢贼寇闯入自己的寝宫时,李晔一直站在他的身边,掌握着军权和政务,为他提供支持。

在这样的时刻,李晔成为了唐僖宗的主心骨。唐僖宗是一个只懂得玩乐享受的皇帝,对于朝政治理几乎一窍不通。

尽管黄巢起义被镇压,唐朝的江山暂时保住了,但节度使们却抓住了机会,疯狂地扩大了自己的利益。

当唐僖宗回到长安后,恐惧与忧虑让他彻底崩溃,一方面是权力被削弱,另一方面是头顶上悬着的刀剑,他在惊恐中病倒了。

躺在床上的唐僖宗明白自己寿命已不久,身边唯一的支持者就是李晔,唐僖宗在逃亡时深深依赖着他这个弟弟。

然而,唐僖宗膝下的几个皇子都只是幼童,根本无法继承大统。唐僖宗自小就是由宦官抚养长大,对宦官情感亲近。

这也导致了晚唐时期宦官当政的局面,但毕竟只有皇位才不能交给宦官坐,因此唐僖宗召见了李晔。

临死之际,唐僖宗才开始悔恨不及:“从十二岁起就在先帝灵柩前登基,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五年,我深知自己并不是一个出色的皇帝,如今也已命不久矣……”

唐僖宗几度哽咽地说着,这位年仅二十七岁的青年看起来毫不像是一个君主,他说:“现在,我将皇位传给你,希望你能够兴复我伟大的唐朝!”

李晔作为皇弟,在这个时刻接过了已经被宦官掌控的唐朝政权。

而当时最有权势的宦官杨复恭,早在成都逃亡时就与李晔结交,因此宦官一派欣然见到李晔登基,他们都极力打压唐僖宗那原本有实力竞争的同胞弟弟李保。

心怀才干和雄心壮志的李晔,满怀热情地想要拯救这个岌岌可危的唐朝,然而,命运却与他背道而驰……

清除宦官

李晔登基后,被称为唐昭宗。他并不像他的哥哥那样,只是表面上对宦官杨复恭客气,做了一番面子功夫。

实际上,李晔心里清楚地知道唐朝陷入困境的原因就是宦官干政。因此,他并没有真正重视杨复恭。

在唐僖宗执政时期,十二岁登基的他几乎所有军政大权都被养父杨复恭掌控,否则也不会养出一个只懂享乐的唐僖宗。

杨复恭支持李晔继位的原因是他认为李保不听他的话,而李晔对他敬畏有加,一旦李晔登上皇位很容易掌握权力。

但杨复恭没有想到的是,李晔在登基后与宰相交好,真心想要重振唐朝,振兴河山。

李晔明白:“杨复恭野心勃勃,我不能受制于宦官的操纵,必须巩固中央政权。”

唐朝的皇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李晔计划封自己的舅舅王瓌为节度使,暂时保留一些兵力,为将来打算做准备。

然而,这个计划被杨复恭得知,他竟然公然派人在王瓌家中将其溺死。

杨复恭得意洋洋地向李晔炫耀,装作痛心疾首的样子说:“我前去看望皇舅王瓌,可没想到他酒后失足,竟然掉进花园的水池里,已经溺亡了。”

李晔心知肚明这是杨复恭所杀,但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皇帝   黄巢起义   节度使   幽州   宦官   皇位   成都   天机   君主   唐朝   太监   太子   时期   早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