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后被流放到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遍布韩国各地

文 | 中史华纳

编辑 | 中史华纳

“连年征战,血流成河,朕不想再见流血,就将你俩流放吧。”[玫瑰]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杀人如麻,却对降臣宽容,对小皇帝的处置充满仁慈与智慧。

这一出人意料的举动,蕴藏着怎样的深意?又对大明江山基业长青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我们来探究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01

大夏的建立

元末,贪官污吏横行乡里,财货兼并严重,广大农民失去土地沦为佃户和奴隶,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河北一带举旗反元,随后江南地区也出现了许多农民起义军。

1352年,湖北农民明玉珍响应时任红巾军统帅的徐寿辉的号召,带领本地几千乡勇起义,在其执掌下起义军屯扎青山,修建营栅自保。

明玉珍因战功卓著仅用一年时间就升为统兵征虏大元帅,驻守在军事重镇沔阳。

1355年,徐寿辉派明玉珍前往四川采购军粮,当年,地主出身的杨汉率领自己的私兵五千人驻扎在重庆附近,元朝地方官员图谋吞并杨汉的武装力量,策划了一场鸿门宴式的计谋。

杨汉识破该计,愤而离开重庆,路遇明玉珍部队,主动投降,并劝明玉珍趁机夺取重庆,明玉珍起初犹豫不决,在部将戴寿的劝说下,改变主意,折返重庆。

此时的元军早已腐朽不堪,重庆百姓也倦苦元政府的残酷统治,明玉珍轻易攻占了重庆,受到当地人民欢迎。

占领重庆后,明玉珍继续巩固红巾军在川蜀地区的力量,1358年,明玉珍亲率大军攻取嘉定,命弟明二率精锐部队夺取成都。

此时成都已是空城,新募兵无心恋战闻农民军至,四散逃窜,明二顺利占领成都,明玉珍又先后攻克嘉定等地,基本扫清四川的元军残余势力,他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就在明玉珍立下赫赫战功之时,红巾军内部出现内讧,徐寿辉心腹倪文俊图谋独大,失败后逃到陈友谅处,随后被陈友谅杀害。

1360年,陈友谅趁机杀死徐寿辉,篡夺红巾军领导权,自立为汉王,明玉珍得知徐寿辉被杀,痛心欲绝,誓言要讨伐陈友谅报此血海深仇,同年明玉珍在部将推举下,在重庆称王,后建立大夏政权,与陈友谅彻底决裂。

02

难得的好皇帝

明玉珍的崛起和大夏政权的兴起,反映了元末农民阶级强烈的反抗精神。

明玉珍早年出生农家,见识过元朝统治者的残暴腐败,农民命运的悲惨,他从小就厌恶社会黑暗,梦想翻身改变现状。

20多岁时,明玉珍带领乡亲响应红巾军起义,在蓬州建立根据地,起初,明玉珍手下只有几百人,装备简陋。

通过进行土地改革,减税减赋,明玉珍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部队迅速发展到两万多人。

1359年,明玉珍率军攻占万州、开州、重庆等地,次年,他建立大夏政权,以“扫除残存元凶,光复中华”为号召,得到上万农民响应。

他采用周代官制为蓝本建立政权机构,但根据农民需要制定政策,如实行低税率,减轻农民负担,提倡教育,尊崇弥勒教等。这些措施体现了大夏政权作为农民政权的本质。

明玉珍称帝后,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他调兵镇守各地,在湖北、贵州布置军事据点,准备反攻元朝势力。1363年,明玉珍派出十一万大军分三路攻打云南。

这支军队行军一万里,深入云南腹地,元朝统治者只能仓皇出逃,农民们沿途欢迎大夏军队。尽管三路大军最终未能会合,但此役严重削弱了元朝在云南的统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大夏政权如日中天之时,明玉珍却英年早逝。1366年,明玉珍因病在重庆辞世,年仅36岁。

明玉珍是个有远见的领袖,他为翻身农民,建立农民政权付出心血,他的夭折使大夏政权失去了领袖和精神支柱。

03

大夏二世而灭

1363年,明玉珍在四川建立大夏国,改元天统,定都重庆,明玉珍本人积极治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初步使国家步入正轨。

他采取休养生息的方针,鼓励农业生产,提倡俭约节用,并开办学校,授课以儒家经典,兴文教育。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他禁止军队骚扰百姓,减轻赋税负担,因此初期的大夏国家确实让百姓们度过了少有的“小康”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1367年,明玉珍因病去世,年仅10岁的儿子明升登基为帝,由其母彭太后执政。

一个浅薄的少年皇帝和缺乏政治手腕的太后,导致朝堂上出现了混乱局面,为了谋取权力,大臣们暗流涌动,你争我抢,派系林立,谋害成风。

作为重要元老的丞相万胜,与张文炳不和,于是命人暗杀了张文炳。张文炳的好友明昭得知此事,就假传太后之命,将万胜骗入宫中杀害。

之后,驻守边境的平章吴友仁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逼迫朝廷再次杀死了明昭。这些残忍的政争使朝野空前动荡,政局失控,军心涣散,国力也日益衰微。

与此同时,正是明朝的崛起之时,朱元璋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战,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并在1368年建立明朝,意图统一天下,大夏陷入了南北双重压力之中。

朱元璋多次劝降大夏,但年幼的明升和彭太后都没有投降的想法。于是1370年,朱元璋派遣汤和、廖永忠的水师和傅友德的陆军两路向四川进发。

汤和的水军在重庆城下驻扎,廖永忠直抵朝天门,与此同时傅友德的大军也迅速攻占了绵州、阆州等地,大夏军队接连失利士气低落。

1371年8月,在彭太后的劝说下,明升最终同意向明朝投降,汤和接受了他的投降书,大夏就此灭亡,从此四川纳入了明朝的版图。

综观大夏的过程,兴衰荣辱仅仅8年时间,建国之初,明玉珍的英明治国使国家初具规模,但他去世后,朝堂混乱,加上明朝强大的军事压力,这个幼小的政权最终难逃覆灭的命运。

大夏的覆亡预示着乱世将结束,统一的大业已经到来,也再次说明了内部团结的重要性。

04

饶其性命流放高丽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结束了元朝在中国近百年的统治,此时其余残余势力尚存,南方割据政权余孽未清。

为稳定江山,朱元璋采取怀柔政策,容留投降将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5岁的元末大夏君主明升和19岁的大汉君主陈友谅之子陈理。

朱元璋没有杀死二人,而是封其归义侯、归德侯,软禁于应天府,明升与陈理皆系亡国之君,感慨颇深,时有微言,成为朱元璋心头一根刺。

1372年,朱元璋决定将二人流放高丽,既可减轻自己的后顾之忧,又可收拾高丽与元朝残余势力的关系,一举三得。

明朝使节带同明升、陈理抵达高丽,受到国王恭愍王的欢迎,此时的高丽,一方面向明朝称臣纳贡,一方面又与元朝势力暧昧不清。

恭愍王对二人礼遇有别,明升因其文采出众,围棋造诣高深,深得恭愍王喜爱,被封华蜀君,获得广阔土地、奴婢和资财。明升娶了高官女儿为妻,安享吉祥。

相比之下,陈理只得到区区九匹布,可谓一贫如洗。

明升不仅家庭美满,还与李成桂来往密切,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建立朝鲜,明升母亲亲手为李成桂缝制龙袍,引进中原服饰,大受赞赏。

明升获得“忠勋世禄”厚封,四子功成名就,娶妻生子,繁衍一族,明升后人遍布韩国各地,至今已逾8万人,因他他不改其文雅仁爱之本性,明升即使在异域,终得幸福。

除此之外,明升与陈理流亡朝鲜的始末,还蕴含着许多值得探讨的历史细节。

明升在高丽时期的生活状态堪称奢靡,在恭愍王的优厚待遇下,明升不仅获得了广阔的封地,还拥有大批奴婢侍候。

这与朱元璋“不为官、不为民”的交代形成了鲜明对比,明升似乎并未把朱元璋的嘱托放在心上,而是尽情享受起声色犬马的贵族生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恭愍王试图利用明升牵制明朝的用心。

明升与高丽权贵世家通婚,也突显其在高丽权力核心中的地位,他先后娶了总郎之女等高官千金为妻,儿子也纷纷联姻朝鲜王室。

这种政治联姻无疑为明升一族在朝鲜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明升极为重视子嗣教育,四子个个才华横溢,深受历代朝鲜王室器重。

朱元璋放眼朝鲜半岛局势,利用明升牵制高丽,维护明朝在东亚权威,这种深谋远虑可见一斑,明升和陈理或许正是朱元璋国际政治策略中的一颗棋子。

明升与陈理流亡朝鲜的经历,既反映出个人才能和气质的不同,也折射出东亚地区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这段历史传奇,启发我们拓宽视野,深入探究历史的人文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朝鲜   明朝   元朝   亡国   云南   韩国   重庆   太后   子孙   晚年   大军   政权   凄凉   势力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