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原走向世界 青海这座业余体校不业余

初冬的海北,金银滩草原上牧草泛黄,淡淡的云朵中太阳若隐若现,远处的山尖被白雪覆盖。走进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孩子们正在操场上进行体能训练。操场边,贴满“运动之星”照片的荣誉榜格外显眼。

“运动之星”照片墙。周晓云摄

“多年前,提起海北州少年儿童业余体育体校,大家总用疑惑的语气问:海北还有个体校?”周晓云说道,现如今,从这里走出了“双运”冠军切阳什姐,全国残运会冠军、亚军、季军获得者刘喜业(聋哑人),三战全运会的金牌获得者曹茉婕……冠军的“诞生”让更多的目光聚焦在这座体校。

周晓云,是这座学校的教练。2003年,凭着对体育的热爱和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她开始了教练员生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发现切阳什姐和曹茉婕的伯乐正是周晓云。作为她们的启蒙老师,周晓云仍清晰记得发现切阳什姐是在全州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周晓云看到了在赛场上切阳什姐能拼敢闯的精神气与对体育的热爱。在周晓云的鼓励推荐下,切阳什姐前往青海省体校中长跑队进行专业训练。如今,她是中国体坛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藏族运动员,也是第一位站上奥运会领奖台的藏族运动员。而现在,她又成为首位获奥运会金牌的藏族选手。从牧民家庭的孩子到奥运冠军,切阳什姐激励着更多牧民孩子坚持梦想。

学生们正在训练。周晓云摄

2003年,年仅12岁的曹茉婕就读于海北州西海民族寄宿制学校,那年,她参加了西海镇元旦环城赛,表现突出,博得头筹。“这孩子有潜力,将来一定会有成就,应该让她有更好的发展。”周晓云随即将曹茉婕吸收到体校集训队。在每天的训练中曹茉婕从不叫苦叫累,赛场上永不服输的拼劲拿下了海北州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中长跑项目的两个第一名,经过不间断的训练,2006年,她代表海北州参加了在格尔木举办的青海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所参赛的三个中长跑项目全部夺得冠军。那时,海北体校没有场地,训练只能在马路上进行,为了从小能给曹茉婕提供一个更系统的训练和更好的训练环境,2006年省运会结束后,周晓云将曹茉婕输送到了省体校中长跑队。不负众望,如今她也成了三战全运会的冠军获得者。

作为市州一级业余体育训练单位,是否储备有充足的苗子队员,决定着学校的生存。

在一次冬训选拔运动员的路上,大雪纷飞,闻讯赶来测试的学生很多,其中一个女生在场地边徘徊,眼神中流露着她对体育的喜爱。“孩子们太害羞了,都不敢上前表达参与选拔,我就让懂藏语的教练员给她们讲切阳什姐、曹茉婕的故事。” 周晓云说,这些优秀运动员的事迹深深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相比于训练条件优越的内地,要想在高原上取得好成绩需要付出更多,秉着“打基础,管长远”的基本方针,海北州体校坚持与全州各学校结合,坚持与省级专业体校对接,确保向上输送渠道畅通。

2010年省运会上,来自海北的运动员万玛仅训练了1个月时间,就在赛场上夺得了中长跑三项冠军,为了将他送进省体校,教练员驱车80公里去刚察县哈尔盖草原打听他家住址,因教练不会藏语,沟通困难,直到晚上12点才找到运动员家,为了让家长放心,教练员将村书记请来做翻译,家长才依依不舍的抹着眼泪将孩子交到教练手里,第二天就送去省体校。

“不辜负每一个孩子的热爱”是海北体校的坚持,学校利用每年寒暑假举办冬、夏训练营活动,将全州四县喜欢体育、爱好体育的青少年召集到一起,通过开展中长跑、摔跤、足球等传统优势项目训练,发掘孩子们的爱好和特长更好地因材施教。

通过不断努力,海北体校在2017年、2023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称号。

辽阔壮美的金银滩草原周边公路绵延,海北州体校的教练们又一次奔波在选拔青少年运动员的路上,初冬的严寒中一股暖流流淌进孩子们心中,教练们正在徐徐播撒体育梦想的种子,助力更多像切阳什姐一样的孩子,让孩子们从大草原走向更广阔的地方而助一臂之力。

草原上的孩子们脚步不停、向阳生长。周晓云摄

海北州业余体校所在的金银滩草原,曾经见证了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诞生。未来,将会见证更多像切阳什姐一样的孩子,从这片草原出发,走向更宽广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体校   藏语   青海省   藏族   中长跑   教练员   青海   走向世界   运动员   草原   冠军   孩子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